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
當地時間4月17日15時(中原標準時間17日22時),菲利普親王的葬禮将于在倫敦西部溫莎的聖喬治教堂舉行。白金漢宮釋出聲明稱,這将是一個“皇家儀式的葬禮”,而非國葬。
菲利普親王于上周五(9日)逝世後,英國即刻啟動了“福斯橋”行動,安排親王的身後事。
自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以來,英國王室就有着以橋名作為王室葬禮代号,通報王室成員去世消息的傳統。設定暗号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白金漢宮電話總機接線員過早得知并洩露消息。
在這之前,女王的父親喬治六世葬禮的代号并不是橋命,而是“海德公園角落”。這樣的改變,英國社會認為是王朝過渡的象征。

(圖說:1952年喬治六世的葬禮隊伍)
保密但“公開”的葬禮代号
福斯橋建于1890年,它跨越蘇格蘭福斯河,是世界上第二長的多跨懸臂橋。2011年,福斯橋還被列入了世界遺産名錄。
之是以選擇“福斯橋”作為葬禮代号,是由于菲利普親王的頭銜是愛丁堡公爵,而福斯橋就坐落于蘇格蘭首府愛丁堡,是以以該橋作為他的葬禮代号十分合适。
其實,盡管設定暗号的目的起初就是為了保密,但菲利普親王年事已高,當局早就開始準備,以防“天有不測風雲”。是以,“福斯橋”行動已被英國媒體議論多年,早就成為了公開的秘密。
在英國王室,最先使用橋梁作為葬禮代号的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後。王太後的老家在蘇格蘭,是以蘇格蘭泰河上的泰河橋便成為了她的葬禮代号。
英國王室和政府當時訂好計劃,每年演習一次“泰河橋”行動。但沒想到,一連演習了22年,王太後依舊健在。反倒是當時的戴安娜王妃1997年在法國遭遇車禍去世,讓“泰河橋”行動有了實操的機會。
(圖說:1997年9月6日,戴安娜王妃的靈柩經過倫敦)
據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道,截至目前“公開”的葬禮代号還有屬于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的“梅奈橋”行動。梅奈海峽位于北威爾士,而查爾斯的頭銜正是威爾士親王。
至于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以及哈裡和梅根,盡管他們都還年輕,未有葬禮代号,但基于日常行動的安全理由,他們也有各自的代号。
威廉和凱特的代号分别是丹尼·柯林斯(Danny Collins)和達芙妮·卡拉克(Daphne Clark),這和他們的頭銜劍橋公爵和公爵夫人(Duke and Duchess of Cambridge)的首字母“DC”相符。
哈利和梅根此前是蘇克塞斯公爵和公爵夫人(Duke and Duchess of Sussex),首字母是“DS”,是以他們的代号分别是戴維·史蒂文斯(David Stevens)和戴維娜·史考特(Davina Scott)。
英國王室曾聲明,查爾斯、威廉和哈裡都已定好自己的葬禮計劃,包括出席者名單、所用音樂的種類和服務樣式等。盡管沒有說明葬禮的風格,但曾提到兩位年輕王子對葬禮的安排“比一些年長的親戚更現代”。
準備了約60年的“倫敦橋”計劃
盡管“福斯橋”行動已經籌備多年,但相比之下,英國為女王的葬禮做準備最早,也最周密。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葬禮代号是“倫敦橋”行動,取自英國著名童謠“倫敦大橋垮下來”(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2017年,《衛報》曾在在一篇名為《倫敦橋塌了》(London Bridge is down)的文章中深扒過神秘的“倫敦橋”行動。文章稱,白金漢宮、英國政府和BBC電視台已經用了近60年時間準備了無數套女王逝世的應對方案。
報道中指出,一旦女王去世,她的私人秘書将是第一個接到消息的官員。私人秘書首先要與英國首相聯系,公務員将使用安全電話線傳達“倫敦橋塌了”的消息。
随後,首相會立即将議會兩院聚集起來,為女王的葬禮進行準備,他們還會在左臂戴起早就設計好的長約8.25公分的黑色臂章。
緊接着收到報告的是英國外交部,他們負責向15個以英女王為首腦的國家政府傳達消息。其他36個英聯邦國家上司人随後也會被告知。
(圖說:2012年,女王和當時還是倫敦市長的約翰遜在倫敦奧林匹克體育場參觀。)
與王室合作的媒體也會在第一時間收到消息,但不是通過電話或者簡訊,而是懸于演播廳上方的一盞藍燈。
這頂藍燈設計于冷戰期間,原本目的是第一時間報道蘇聯發動核戰争,争分奪秒讓群眾進入避難程式。不過由于預料中的戰争最終沒有發生,這支藍燈也就一直被擱置了下來。而一旦藍色“訃告燈”有一天亮起,則表明進入“國家災難時刻”。
此外,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無線電警報傳輸系統将被激活,這是BBC于1930年代設立,專門用來宣告王室成員去世的一套既複雜又神秘的系統。
各大媒體也早已預備好了紀念文章。
《衛報》稱,他們會從一大堆備稿中挑出預先寫好的悼文;《時代》雜志則準備好長達11天的紀念文章;《天空新聞台》與《獨立電視新聞》也以代号“羅賓森小姐”為名,在這幾年不斷排演女王逝世後節目要怎麼進行;部分王室分析專家也已經和電視台簽約,等事情發生後,就會為這些電視台提供獨家專訪。
在此期間,各大電視台都會播放早就制作好的女王紀錄片,BBC會在葬禮前限制娛樂内容的播放。
不過,倫敦橋曾在2017年發生恐怖襲擊,當時人們一度把“倫敦橋出事了”挂在嘴邊,是以英國群眾猜測,安全部門可能為了避免誤傳女王的死訊,已經更換了這個代号。
(圖說:2017年倫敦橋發生恐怖襲擊後,人們在倫敦塔橋和市政廳附近獻花哀悼,希望“倫敦橋永不倒塌”)
被“吓壞”了的英國人
2018年,英國曾經經曆過一次大規模“倫敦橋”模拟行動。當年6月,女王由于“感覺身體不适”,取消了一次在聖保羅大教堂舉行的重要活動。
這個當天突然取消的行程把整個英國都“吓壞”了。
當天,英國政府内閣多名大臣秘密在政府辦公大樓白廳内,舉行了“史上最大規模”英女王“駕崩”彩排,并進行了秘密演練來模拟女王逝世後為期十天的全國哀悼日。電視台也提前準備好了悲傷歌曲清單,以在哀悼時播放。
據報道,許多時任英國内閣大臣都是首次參加這類演習。
(圖說:1953年,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加冕典禮上。)
已經在位長達69年的伊麗莎白二世對于英國的意義不言而喻。
《獨立報》認為,如果有一天女王去世,那将是英國近70年來最具破壞性的事件:從她去世開始,英國将至少有12天陷入停滞狀态(葬禮會在女王去世的10至12天内舉行,葬禮當天也會成為全國的法定假日),銀行和企業關閉、股市停市也将帶來數十億英鎊的損失。
女王的去世也意味着另一件大事的到來:查爾斯王子的繼位。新王登基後,英國國内貨币、郵票、護照、軍隊服裝都将更新換代,所有伊麗莎白的頭像或标志将被更替為新國王的肖像,現存印有女王的英鎊也将逐漸停止流通。此外,英國的國歌也會從“天佑女王”變為“天佑國王”。
報道稱,絕大多數英國人無法想象沒有女王的生活,他們認為那時英國将進入一個陌生的、不确定的時期。
《衛報》也指出,盡管現在的英國并不像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去世時那樣,還處于世界的頂端,但伊麗莎白二世是當代英國與往昔“日不落帝國”的紐帶,如果這條紐帶斷了,英國究竟會走向何方,這是一個誰也無法預測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