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婚姻最大的修行,是渡得了“枕邊人”

作者:有書共讀

《增廣賢文》有言:

“一日夫妻,百世姻緣。

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

相愛是一種緣分,相守是一場修行。

有人向往星辰大海,為了遠方,步履不停;有人選擇柴米油鹽,為了當下,精打細算。

所謂夫妻一場,就像天平兩端的秤砣,雙方會因為自身成長、環境影響等等而導緻一重一輕。

當天平向一側傾倒,無法保持穩定,這樣一強一弱的婚姻,便會以失敗收場。

唯有雙方保持相對平衡,關系才會穩定和牢靠。

所有幸福的婚姻,是以“強”渡“弱”,是彼此學會渡自己的枕邊人。

婚姻最大的修行,是渡得了“枕邊人”

渡格局

電視劇《大江大河2》中,宋運輝和程開顔成為很多人的意難平。

王凱飾演的宋運輝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為了改變命運,他努力學習,一步步奔向自己想要的人生。

從小職員到副廠長,他沒有停止過成長,不斷充實自己,一直在拓寬自己的格局、眼界。

而他的妻子程開顔,因為從小生活在優渥的環境裡,習慣了享受安逸。

宋運輝當上副廠長後,為了夫妻二人能齊頭并進,讓妻子學到更多的東西,特意将程開顔調到當地任職。

可程開顔并沒有花時間提升能力,而是把心思都放在如何搞好同僚關系,期望通過關系不斷“攀升”。

夫妻倆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心理上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宋運輝做的事,程開顔不了解;宋運輝想去實作的抱負,程開顔更是不明白。

夫妻關系是以越來越差。

格局不同,眼光便不同,人生亦不一樣。

格局大的一方,看到的是詩與遠方;格局小的一方,則糾結于眼前的瑣碎。

俗話說,好的婚姻,是夫妻二人不相上下。

格局,是婚姻走向的指南針,它影響着彼此的喜好,決定着家庭幸福與否。

婚姻最大的修行,是渡得了“枕邊人”
婚姻最大的修行,是渡得了“枕邊人”

渡思維方式

這兩天,一封“情書”在朋友圈裡熱傳。

一位隔離病房内的老人,給同樣因新冠肺炎而隔離治療的妻子寫了一封“情書”。

寫“情書”的李爺爺今年69歲,老伴比他小5歲,老兩口從小青梅竹馬,一個村子長大。

由于入院時間不同,李爺爺沒和老伴住同一病區,在一次電話交流時,兩個人拌了嘴。

因為病情來得突然,老伴身體也不好,也吃不下飯,李爺爺就勸她吃兩口,要協助醫生治療。

沒想到,老伴說了句“你不知道”,就把電話挂了。

之後,李爺爺打了兩三次電話,老伴都關機。

李爺爺後來才知道,老伴由于病情加重被送進了ICU。

恰巧那幾天,李爺爺自己的身體狀況也不穩定,醫護人員就沒有告訴他。

找到症結,李爺爺主動擺低姿态,積極認錯,化解老伴心中的郁結。

婚姻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很多客觀存在的問題。

這時,我們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對結果影響很大。

你怎麼解決問題,就怎麼影響婚姻。

有的人主動出擊,願意溝通,并解決問題;而有的人,則滿腹牢騷,抱怨連篇,甚至放棄。

不同的思維方式,奠定了婚姻的悲喜基調。

婚姻最大的修行,是渡得了“枕邊人”
婚姻最大的修行,是渡得了“枕邊人”

渡求知欲

我們常說,戀愛靠的是一時沖動,而婚姻卻要經曆瑣碎的日常。

兩個人若腳步不一,便無法同頻共振,婚姻遲早深陷泥沼。

知乎上有位網友分享了自己一段故事。

她和自己丈夫結婚後,丈夫沒有太多工作機會,彼此便決定暫時讓他做“家庭煮夫”。

結果,丈夫從此頹廢不求,整天在家打遊戲、睡懶覺。

而她卻想去國外繼續深造,奈何很快發現自己懷了身孕,無奈之下,為了維系家庭的正常運轉,她不得不繼續往返職場和家庭之間。

孩子出生後,丈夫嫌棄小孩哭鬧心煩,當起甩手掌櫃。

她每天要做家務,喂小孩,出了月子就開始馬不停蹄地工作。

由于生活壓力太大,她還想繼續深造,給自己增值,進而賺更多的錢。

于是,她便向機關申請了公派出國的機會,希望丈夫能夠照顧好孩子,哪曾想卻得到了丈夫一句:

“你搞這些花裡胡哨的幹嘛,現在的生活就挺好的呀,你走了我可照顧不了孩子。”

就這樣,她不得不放棄機會。

後來,随着孩子慢慢長大,生活開銷越來越大,他們因為錢的事情天天吵架。

每次回憶起這些,她都會說:

“除了壓箱底的那本證,婚姻裡的我們存在巨大的求知差距,其實早已名存實亡。”

好的伴侶,是彼此人生的合夥人,他會和你一起更新打怪,不斷為提升生活品質而努力。

絕不是,一個向往美好,一個固步自封。

婚姻中,一旦彼此求知欲不再對等,就像魚兒一樣,一個希望躍過龍門,一個卻沉溺于水塘,關系注定難以維系。

婚姻最大的修行,是渡得了“枕邊人”
婚姻最大的修行,是渡得了“枕邊人”

渡需求

閨蜜夏玲講過她的事。

夏玲是個喜歡浪漫的女孩,有過2次婚姻。

第一次婚姻,對方是一個很勤奮的男孩。但是兩個人的需求差異,讓這段婚姻出現危機。

夏玲脆弱的時候,需要安慰;孤獨的時候,希望有人陪,每當這個時候,對方總會說:

“我知道,是以我在努力賺錢,有錢了就不會有這些情緒了。”

就這樣,兩個人節奏不同,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30歲這年,夏玲有了新的未婚夫。

未婚夫知道,比起物質需求,夏玲更需要精神需求、情緒安慰,他随叫随到,會陪夏玲逛街,會在夏玲不開心的時候默默陪在身邊……

未婚夫辛苦工作,認真生活,願意傾聽夏玲的煩惱并且給予合理意見。

夏玲曾這樣評價:

“他是一個能讓我覺得安全,穩定的人。

他是一個不會有任何花邊新聞,甚至都懶得看别的女人一眼的人。

他是一個周末會留在家裡陪我,一起吃個飯,看書,刷刷房子種種花的人。”

每個人對婚姻的看法都不一樣,期待和需求也就不一樣。

有人為了物質,有人為了感情。

一個需要陪伴的人,并不能被物質安慰;

一個需要物質的人,也不能被陪伴治愈。

在親密關系中,需求決定了彼此會因為什麼走到一起,又會因為什麼離開。

婚姻中的兩個人,唯有在需求價值上契合,你想要的我剛好能給,我想做的你也明白,雙向奔赴,婚姻狀态才能保持天長地久。

婚姻最大的修行,是渡得了“枕邊人”
婚姻最大的修行,是渡得了“枕邊人”

渡規劃

還記得50歲的蘇敏阿姨嗎?

對于蘇敏來說,她從來對人生有着自己的想法。

有了孩子後,蘇敏計劃出去工作,丈夫卻勸她在家好好帶娃;

蘇敏想要出去吃一頓豐盛的大餐,丈夫卻要和她AA平攤。

2019年,蘇敏無聊上網時,看到了一個部落客的自駕遊攻略,羨慕不已。

她開始上網查閱有關自駕遊的攻略,如何改裝自己的小車以便可以在車上吃飯睡覺、裝置做飯的系統、保暖避風的頂棚、太陽能電源……

當丈夫依舊守着原本的生活,沉湎于家長裡短和柴米油鹽時,蘇敏已經收拾妥當,開着自己的小車,離開了自己的“舒适圈”,踏上旅途。

婚姻中,當一個人明确規劃未來,并付諸實際行動,而另一人依舊原地踏步,安于現狀,彼此之間的差距便會越來越大。

就像跑道上同時起跑的兩個人,一個目标明确,尋着規劃的路穩步前行;另外一個,則漫無目的,結果隻會漸行漸遠。

唯有彼此的規劃相同,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攜手同行。

婚姻最大的修行,是渡得了“枕邊人”
婚姻最大的修行,是渡得了“枕邊人”

渡執行力

前兩天,一則視訊刷爆朋友圈:

視訊的主人公,是一對“85後”夫妻,丈夫蘭凱和妻子楊佳莉先後辭去公務員的工作,在孩子兩歲半的時候,開始了旅行。

不到3年,已走過150多個城市。

在裸辭前,他倆在新疆當公務員,收入普普通通。而且由于工作十分忙碌,有時加班甚至好幾天都見不到孩子。

和孩子相處時間太少,他們覺得自己要做些什麼改變現狀。

兩個人商量好,就開始行動。

2017年年初,蘭凱和楊佳莉雙雙辭掉了工作,去成都謀生。

裸辭後,兩人利用在公務員生涯中訓練出的公文寫作、活動策劃、項目分析等技能,開始做自由職業。

2018年11月,房車旅行開始了。一家三口去了很多陌生城市,過着以前從來不敢想的人生。

當夫妻二人有了共同的追求,不管是夢想也好,計劃也罷,都需要付諸實踐。

好的執行力,是婚姻美好的潤滑劑,在彼此需要時賦能助力。

渴望升職加薪,就要一起努力工作,直面困難,解決問題;

想要擁有健美身材,就要一起鍛煉身體,制定科學有效的塑形計劃。

在雙向奔赴一起變好的過程中,彼此的感情也會随之保持甜蜜。

相反,當兩個人常做“白日夢”,夢想隻是挂在嘴邊,最後也就隻能說說而已,形同泡沫。

執行力,是維系婚姻關系最好的潤滑劑

有人會問,怎樣才能收獲幸福的婚姻?

胡秉言的《五絕》給出答案:

“一葉一追尋,恒心寵愛深。

相偎知冷熱,陪伴共惜真。”

幸福的婚姻,需要學會渡自己的枕邊人。

婚姻是一個親密關系的修行道場,凡塵俗世的煙火生活,雞毛蒜皮的吃喝拉撒,不可避免的磨難挫折,都需要夫妻間保持同心去面對,執子之手,共度患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