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分享江山資訊 | 帶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江山
我們一路與你同行

11月27日、28日兩天,
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
分别公布了2017年新當選的院士名單
“院士”這個稱号
可以說是很多科研人一生的追求
但是你知道嗎,
在我們江山,也走出去過三位院士
今天就讓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介紹
↓↓↓
實體學家
胡仁宇
胡仁宇,實體學家,1931年7月20日出生于江山。先後就讀于江山志澄中學(現為江山二中)、浙江省立杭州進階中學、清華大學。
1952年,胡仁宇從清華大學實體系畢業後,就被選入中國科學院近代實體研究所。由于專業基礎知識紮實,又善于鑽研,被愛才若渴的錢三強、王淦昌等老一輩科學家視為難得的“好苗子”,并加以重點培養。
1956年9月,胡仁宇被選派赴蘇聯科學院列别捷夫實體研究所攻讀研究所學生,從事光緻輕核反應的研究。他的導師是世界聞名的實體學家、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契侖柯夫。
圖為鄧小平接見胡仁宇
他一直從事實驗核實體、等離子體實體、加速器、反應堆實體的研究。上世紀70年代末以後,參加組建慣性限制聚變實驗室,使其初具規模并取得了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1983年6月,胡仁宇擔任九院副院長,協助院長“兩彈元勳”鄧稼先組織上司全院的科研工作。1985年9月,他接替了病重的鄧稼先的工作,擔任代理院長,承擔全院上司工作。1986年,他擔任了中國工程實體研究院院長。胡仁宇自1952年就跟鄧稼先一起工作,直到1986年鄧稼先辭世。1987年7月,中央邀請胡仁宇等10多位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到北戴河休養,受到鄧小平同志的親切接見。在當時受到接見的衆多專家中,胡仁宇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病毒學家
毛江森
毛江森,病毒學家,1934年出生于江山。1956年畢業于上海第一醫學院。
50年代末,毛江森從事脊髓灰質炎病毒、疫苗和細胞培養技術的研究,為發展脊髓灰質炎活疫苗做出貢獻。
60年代,研究了D20對病毒增殖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提出了D20對病毒作用的可能機制,增加病毒熱穩定性和減少幹擾素的産生建立和系統研究了乙型腦炎病毒-雞胚細胞幹擾素産生系統。
70年代末分離出甲型肝炎病毒(HAV),發現紅面猴和恒河猴對HAV有感染與免疫反應,證明A肝有隐性感染,發現HAV在組織培養細胞内質網中增殖,培養出A肝減毒活疫苗毒種(H2減毒株),制成安全有效的活疫苗,為控制A肝流行取得重大突破。
微電子及冶金專家
徐元森
徐元森,微電子及冶金專家。1926年出生于江山。1946年,徐元森考進了浙江大學化工系。大學畢業,他被配置設定到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
20世紀50年代,徐元森在球墨鑄鐵、標頭和攀枝花等複雜鐵礦石冶煉及超純金屬提純等項目中,應用冶金學和實體化學原理出色地完成國家重大建設中的科研任務,解決了煉鐵史上含钛和含氟鐵礦冶煉的兩大難題,豐富了煉鐵學和冶金過程實體化學,3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
他長期從事金屬冶煉、半導體材料、內建電路的研究工作,是國内外著名的內建電路專家。開發成功DTL、TTL、ECL、EPROM、NMOS、CMOS等系列內建電路100餘種。其研究成果被國内許多工廠、學校采用。為裝備國産大型計算機作出了貢獻,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0年後深入研究高速砷化镓門陣列和超大規模內建電路,獲得多項發明。其“高速、超速雙級數字內建電路”“PM結隔離技術”“800016位微處理器電路”等二十多項科研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中科院、上海市級二十項重大科研成果獎。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3年3月27日逝世,享年87歲。
編輯:周丹丹
江山新聞網原創稿件,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給江山科學家們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