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甯昆陽街道“三單制”打通服務群衆“最後一米”

作者: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訊10月22日上午11點,在晉甯區昆陽街道田心社群的家裡,張開順正忙着做飯。當他做好飯後,順手就用抹布把液化氣竈擦得幹幹淨淨。“這竈是社群黨員給我的最好禮物,是以我非常珍惜。”

在月山社群,困難群衆楊雲輝的孫女“要個新書包”的心願反映給社群黨支部後,不到兩星期,社群從業人員就把新書包送來了。

他們願望的實作,是昆陽街道深入推動“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成果。昆陽街道黨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昆陽街道推行“群衆點單、村(社群)黨組織派單、黨員+(駐地機關、志願者、社會組織)接單”的“三單制”服務模式,打通了服務群衆的“最後一米”。

“點單” 摸清群衆需求

“我要一個書包”“我的老花鏡用了好多年,我想要一副新的”“小區老年人多,能不能舉辦幾次防範電信詐騙的講座”……這些是群衆的“需求清單”,這些需求最終都被列入了社群黨組織“為民服務清單”。

今年年初,為更好地為群衆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不斷提升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昆陽街道實行“微心願”圓夢制度,即群衆“點單”,将心願上牆,由黨員“認領”。

據介紹,昆陽街道各村(社群)黨組織借助黨員聯系服務群衆、志願者服務、雙報到雙報告等多種服務載體,通過“線上(微信群、電話征詢)+線下(黨員聯系服務群衆走訪記錄、群衆意見建議征集簿)”相結合的方式,多管道征叢集衆的需求和困難,按照“合法合規、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适宜實施”原則,對收集到的居民需求進行歸類整理,形成了群衆的“需求清單”,進一步摸清群衆需求,明确服務方向。

“派單” 提供精準服務

在月山社群有“兩棵樹”,一棵叫“心願”,上面貼滿了群衆的“微心願”;另一棵叫“心圓”,上面寫的都是黨員為群衆辦的實事。

在“心願”與“心圓”之間,是服務群衆“最後一米”的具體行動。“我們讓黨員下沉社群,傾聽居民訴求,再梳理歸類後進行處理,社群能辦的由社群辦,社群辦不了的報請街道辦,街道辦不了再上報區政府,總之要確定群衆的呼聲得到回應。”月山社群黨總支書記楊存芬說。

據介紹,對于那些暫時沒人認領的“需求清單”,昆陽街道各村(社群)黨組織會結合駐地機關職能、黨員幹部意願、各類服務資源等實際,與群衆的“需求清單”進行一一比對,形成“服務清單”,標明合适的黨組織和有能力、有意願的黨員幹部、小區物業、志願者等群體進行“精準派單”,實作“供需比對”,確定每一單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實。

“接單” 效果讓群衆評價

“我願意為老人購買老花鏡”“我可以為貧困老人買一個熱水器”“我可以為老年人專題講防電信詐騙知識”“我們機關可以為社群老人提供健康養生講座”……

今年8月30日,昆陽街道月山社群在“雲嶺先鋒”釋出了100個“微心願”,僅僅兩分鐘就被社群的“雙報到雙報告”黨員認領一空。黨員們在送來愛心的同時,還将“長壽健康”“平安喜樂”等祝福的話語粘貼在物品上,讓“微心願”變得更加暖心。

為做到高效化“接單”、高品質“做單”,讓群衆在“服務清單”裡體會到真正的獲得感,在機關、個人“接單”後,昆陽街道及各村(社群)黨組織會定期對訂單完成程度、完成品質、群衆滿意度等進行回訪,據實對黨組織、黨員幹部訂單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就目前的調研結果來看,群衆反映很好,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昆陽街道宣傳委員朱琴說。

統計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昆陽街道30個村(社群)黨組織根據群衆點單,累計開展了各類消防安全知識講座、防電信詐騙知識講座、健康知識教育訓練會等160餘場次,覆寫8600餘人次,累計為320人次完成“微心願”,開展義診、家電維修等便民服務90餘次,解決鄰裡糾紛、家庭沖突40餘個。

昆陽街道黨工委負責人表示,将繼續深化“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健全用好“三單制”服務模式,在“點”上發力、“線”上延伸、“面”上融合,貫通“民呼我行”主通道,打通服務群衆的“最後一米”,共畫基層治理“同心圓”。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趙書勇 通訊員:和肖敏

責編:李冬雨

編審:周曉雪

終審:錢紅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