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元勳彭德懷:戎馬一生卻婚姻坎坷,終身無子女

1955年的9月27日,在新中國即将成立六年之際,通過了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決議。這十位元帥,都是成為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英雄。由此,中國人民解放軍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十大元帥”,由此确立。

彭德懷元帥就是這十位開國元帥當中的其中一員。

彭德懷出生于一個湖南湘潭縣的一個小村莊,彭家圍子。那裡也算得上是山清水秀,也因為彭德懷,稱得上一句人傑地靈。可對于一百年前的彭家圍子來說,這裡最大的标簽就是貧窮。不光彭家圍子貧窮,彭德懷的家裡也是窮到沒有米下鍋。

那個時候的彭德懷還不叫彭德懷,名叫得華。小時候家裡人口衆多,加上各種雜稅和老天爺作怪,收成不好,一家人窮得連飯都吃不起。

開國元勳彭德懷:戎馬一生卻婚姻坎坷,終身無子女

彭德懷故居

八歲的時候,母親就得病去世了,留下他和三個弟弟。父親又有大病,家裡面隻剩下一個80多歲的祖伯父,和一個七十多歲的祖母,上有老,下有小的擔子就這樣落在了彭德懷自己的身上。可他當時隻有八歲,幼小的身闆怎麼能撐得起一個家呢?就這樣,隻有伴随的四弟也因為貧窮,在母親去世半年之後活活餓死了。

沒有了壯勞力,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隻能這樣一天一天地挨着。為了有口飯吃,也為了活着,家裡隻能把樹林、田地全部賣掉用來換些救命的糧食,最後甚至連床闆、門闆都要拿去賣光、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一家老小隻能躲在兩間小小的草房。甚至連家中唯一的鐵鍋也有一個大洞,要想燒水,就要先用棉絮把窟窿堵上。寒冬臘月,沒有棉衣棉被,彭德懷隻能穿着一個草鞋,冷了就把蓑衣披在身上艱難度日。後來的彭德懷回憶起這段日子時,還不住地感歎:“和原始人沒有差别。”

等到了彭德懷十歲那年的春節,有錢的土财主家裡歡歡喜喜地過大年,而彭家沒有一粒米下鍋,一家老小忍饑挨餓,險些撐不下去。被逼無奈,彭德懷隻能帶着二弟出去要飯。

走出門去,過大年的歡喜感染不到彭德懷,他隻感覺到一陣又一陣的悲憤,為什麼窮人家就要受到這樣的壓榨呢?彭德懷一直想不通這個問題。好不容易走到了一家地主門前,地主問他們是招财童子嗎?彭德懷倔強地仰着頭說:“我們是叫花子。”地主聽後一臉嫌棄地趕着他們走,見狀,二弟隻能趕忙說是是是。就這樣,他們的大年初一就在挨家挨戶地讨飯當中過去了。

可是走了一天,因為彭德懷不願意讨些地主的歡心,無論怎麼都不願意說自己是“招财童子”,最終隻帶回來了不到兩升的糧食。甚至在踏進家門的那一刻,餓暈了過去。

第二天,彭德懷說什麼都不願意再去讨飯。一想到讨飯時遭人欺淩還要忍氣吞聲,彭德懷怎麼都踏不出這一步。祖母哭着說:“不去怎麼辦?昨天我要去,你又不讓去,今天你又不去,一家人就活活餓死嗎?”就這樣,彭德懷站在門口,看着白發蒼蒼的祖母柱着棍子,邁着小腳,艱難的出門去了。

因為年幼時的痛苦經曆,彭德懷一直一來就特别在意底層群衆的生活現狀,盡自己所能地為這些和他一樣窮苦出身的人民多做一些事。

在彭德懷13歲那年家鄉突遭大旱,百姓們沒有糧食隻能去買。然而城中賣糧食的奸商為了囤積糧食、哄擡糧價,拒絕賣給大家。這讓彭德懷感到異常憤慨,當即決定要幫大家拿到糧食。

可在彭德懷帶領大家沖進地主家中搶到糧食之後卻被官府通緝。彭德懷深知官商勾結的黑暗,隻能從家中逃走。為了能夠養活自己,也為了能夠娶到舅舅家和自己青梅竹馬的表妹,他決定去洞庭湖當堤工。

舅舅家的表妹名字叫做周瑞蓮。她并不是舅舅的親生女兒,而是舅舅收養的孤女。彭德懷和這位表妹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如果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他們一定可以成為一對平凡、恩愛的夫妻。

可是那是一個吃人的時代。盡管彭德懷惦記家中老小,又想到未來要和表妹成親,就咬緊牙關不停幹活。可在那個黑暗的時代裡,一個小小的工頭也要不斷地盤剝人,壓榨他們的血汗、克扣他們的工錢。以至于幾年過去了,回到家中的彭德懷還是兩手空空,沒有攢下什麼财富。

盡管舅舅給他們定下了婚事,可彭德懷還是想要給家裡人更好的生活,還是選擇了從軍尋找窮人的出路,不願意讓表妹和一家老小跟着自己吃苦。表妹了解彭德懷心中的大抱負,是以在送彭德懷離開時還将自己親手繡的鞋塞給了他。彭德懷打開看時,發現上面上繡着“同心結”。面對這份情誼,彭德懷發誓,自己絕對不會辜負表妹。可他沒想到,自己這一去,竟然成了永别。

等到三年以後,彭德懷因為在湘軍當中英勇的表現了升為了連長,也憑借着自己省吃儉用的錢有了一點點積蓄,就打算回到家中與表妹完婚。可還沒等他回家,就接到了噩耗:表兄被官府殺害,舅媽也氣絕身亡。因為地主的殘害,舅舅實在拿不出那麼多錢去還債,地主竟然要把表妹賣掉抵債。可表妹誓死不從,最後竟然逼得從懸崖上跳了下去。

盡管表妹去世了,可是彭德懷還是要繼續生活。祖母不斷地催促他要讨一個老婆,至少能在生活上照顧他。彭德懷盡管對表妹還有無限的哀思,也隻能同意祖母的要求。就這樣,他遇到了當時隻有12歲的劉細妹。

開國元勳彭德懷:戎馬一生卻婚姻坎坷,終身無子女

劉細妹

因為當時的姑娘嫁人都非常早,是以盡管隻有十二歲,劉細妹還是被彭德懷用花轎擡進家了。劉細妹原本還有些懼怕這個當兵的男人,但是婚後彭德懷卻表現出了溫柔、細心的一面,給了她最多的關愛和照顧。

大山裡的女人,在那個年代幾乎都沒有讀過書,但是一定都會纏足,劉細妹也一樣。可是彭德懷解開了劉細妹纏的裹腳布,教她讀書、寫字,他還給劉細妹取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劉坤模”。他說:“古人規定男為乾,女為坤。你應該做女中模範,我看就叫坤模吧。”

對于劉坤模而言,和彭德懷在一起的那幾年是最快樂的幾年。雖然那些日子裡他們仍然是聚少離多,可是總是知道屬于自己的丈夫是在的。這樣一個懂得關心自己,鼓勵自己走向更高更廣闊的天地的人,足夠讓劉坤模珍愛一生。

但是亂世當中有誰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呢?劉坤模不能,彭德懷自己也不能。

彭德懷心中想要為老百姓做點事的想法從未改變過。因為心懷天下百姓,是以彭德懷在1926年湘軍改變成為國民革命軍之後,接受了共産黨思想。并且在大革命失敗之後,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因為彭德懷曾在國民黨的軍隊當中擔任過職位,是以在他投身共産黨之後,就被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連家人也不能放過。

劉坤模是在報紙上看到丈夫的消息的。可是她還沒來得及擔心丈夫的狀況,就已經是自顧不暇了。為了躲避國民黨軍隊的搜查,她颠沛流離,沿街乞讨過,狗咬傷過,食不果腹,蓬頭垢面。在外邊颠沛流離的日子裡,她一邊要擔心丈夫會不會在戰場上遇到什麼意外,又要擔心國民黨軍隊是不是已經抓到了自己的夫妻,更要擔心自己哪天會被認出來,然後被拉走槍斃。

這種心理和生理都要承受着巨大折磨的日子不知道折磨了她多久,她甚至因為打探到的一點點消息跑去過上海和南京,就是想要找到自己夫妻的身影。可是都沒有。

當時的中國,外有日本虎視眈眈,内有蔣介石。這樣的局面裡,彭德懷一心想要為了新中國的建立做出貢獻。自平江起義之後,他和戰友們率先成立了紅五軍,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并且帶領軍隊主力登上了井岡山,和毛澤東等人會和。

在井岡山的日子裡,國民黨軍隊為了剿滅共産黨勢力,不停地發起進攻。這樣的日子裡,常常是為了取得勝利,血戰幾個晝夜不停止,最後需要清掃的戰場也早已是血流成河。他甚至為了掩護中央紅軍,不惜犧牲自己和自己親手帶起來的紅五軍,就這樣一步一步拼殺出來一條路。

而後來,因為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不得不開始長征。長征的一路上,要爬雪山、過草地,還要不停地抵禦國軍黨軍隊帶來的襲擊。在這個過程中,彭德懷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當時面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剛剛開始時紅軍的慘痛傷亡,為了能夠使黨内路線撥亂反正,遵義會議的安全召開是重中之重。然而,在遵義會議開到一半的時候,國民黨部隊追了上來并開始了猛烈的進攻。彭德懷當即沖到了前線,憑借着自己的作戰經驗,成功擊退了敵人的進攻,讓遵義會議可以圓滿召開。

爬雪山、過草地,短短六個字,永遠也講不完紅軍戰士們長征兩萬五千裡路的艱難險阻。後有追兵追趕,前面又是各種未知的兇險和困頓,面對這樣的局面,紅軍還是毅然決然地走了下去,為了革命的成功,沒有退路。

可是,餓呀。

路途,比想象中的遙遠,又因為不停地打仗導緻大家的糧食供給都不足。尤其是過草地和爬雪山的時候,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甚至連一碗幹淨的水都是奢求。彭德懷當時帶領的紅三軍艱難的走在川西北的大草原上。連日來的大雨讓戰士們一口熱乎飯都吃不上,大家已經斷糧好幾天了,個個都是餓得頭腦發虛。

彭德懷看着這個場景,用手撫摸着自己的坐騎,一頭大黑騾子。這頭大黑騾子是彭德懷的“愛将”,随他南征北戰,每到一個宿營地的時候,彭德懷總要牽着它來回遛一遛,有時還要從自己的幹糧裡分出來一塊,親自喂它吃糧草。可是,沒有辦法呀。再這樣下去,怕是要餓出人命了。彭德懷再三撫摸大黑騾子的毛之後,沖着警衛員和飼養員喊了一句:“殺掉,吃肉!”

深知饑餓帶來的痛苦是什麼樣子的彭德懷,為了自己的戰士們,最終還是殺掉了這頭大黑騾子,用它來換回了許多人的生命。

在經曆了一系列的兇險和困頓之後,最終黨中央把紅軍的落腳點定在了陝北革命根據地。但是要進入陝北,就要甩掉國民黨這個尾巴,一旦将國民黨引進了陝北革命根據地,那将是對黨和軍隊的一個重大打擊。

為了甩開國民黨這個尾巴,毛澤東隻能指派彭德懷擊退敵人。

為了順利完成任務,彭德懷親自奔赴前線觀察地形地勢,來保證可以制定作戰方案。決定利用當地地形來排兵布陣,最終打打得敵人傷亡慘重。

在這場戰役當中,彭德懷不僅順利甩掉了國民黨這個小尾巴,還繳獲了大批的武器和将近1000匹的戰馬,為紅軍隊伍提供了大量補給。

毛澤東那首著名的六言詩,就是在這個時候寫下的: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将軍

開國元勳彭德懷:戎馬一生卻婚姻坎坷,終身無子女

六言詩·緻彭德懷同志

紅軍順利抵達陝北革命區是在1935年。當時剛剛甩開國民黨沒多久,日軍便開始大舉進犯中國領土。

實際上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日軍就仗着東三省已經在手不停地侵犯中國其他的國土。然而,在這期間,蔣介石政府一直堅持實行不抵抗政策。是以,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以來,中國大片領土失守,盡管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始,國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已經形成,但是抗戰前景依舊不容樂觀。

面對這樣的場景,真的是“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但是随着1938年抗日戰争進入全面相持階段,國民黨又開始打起了“反共”的主意。再加上受到了日軍推行的利用交通線路隔斷共産黨各個根據地之間的聯系的“囚籠政策”,共産黨必須要想辦法打破這種僵局。

開國元勳彭德懷:戎馬一生卻婚姻坎坷,終身無子女

百團大戰當中的彭德懷

最終,由彭德懷指揮了這場“百團大戰”。通過了三個半月的時間,大大小小1824場戰鬥,既配合了國軍黨軍隊的正面戰場作戰,又擊破了日軍的“囚籠政策”,同時利用了“百團大戰”的餘威震懾到了國民黨軍隊。這場戰役可謂是“一石三鳥”,一時間極大地鼓舞了抗日戰場上的軍隊士氣。

也正是因為抗日戰争期間彭德懷的英勇事迹,使他不斷被各家報紙報道。而也是在“平型關大捷”之後,劉坤模在報紙上看到了自己丈夫的消息。

自平江起義起,到平型關大捷,整整十年過去了。劉坤模終于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哪裡了,她等不及地寫了一封信給前線的夫妻,并且知道了要去哪裡找他。

然而,就算是劉坤模曆經千難萬險再次來到了彭德懷的身邊,他們也回不去了。這些年頂着一個“匪屬”的頭銜,劉坤模受盡了苦楚,又沒有彭德懷的消息,為了不再經受颠沛流離的痛苦,無奈之下另嫁他人,并且還有了一個孩子。

見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妻子時,彭德懷是開心和激動的。十年了,他不是沒有遇見過向他示好的女戰友或者同志,可是他心裡放不下自己的細妹子,是以全部都婉拒了。可是他沒想到,跟随着妻子到來的,還有妻子已經和别人在一起的消息。

彭德懷的心情是複雜的。原以為一直有一個人是等着自己的,可是這個等着自己的人已經沒有等了。但是又想想這些年來,她一個人生活的不易,又覺得或許這樣對她是最好的結局。

最終,還是彭德懷找到了劉坤模,告訴她,既然你已經有家庭了,就應該會到家裡去,好好照顧孩子。雖然我們已經不再是夫妻關系,但還是革命同志,還可以像兄妹一樣。

而後劉坤模沒有選擇回到武昌,而是留在了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跟随着自己前夫的腳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結束了夫妻關系的彭德懷在這一年,已經将近四十歲了。四十歲的彭德懷還是孑然一身,這讓身邊的戰友們很是着急。最終通過大家的不斷努力下,彭德懷在延安,認識了浦安修,這個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的共産黨員,開始了他新的婚姻和愛情。但這份新的感情卻也走得坎坎坷坷。哎!

開國元勳彭德懷:戎馬一生卻婚姻坎坷,終身無子女

彭德懷和浦安修

或許心中不忘的,依舊是那個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