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9月27日,在新中国即将成立六年之际,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这十位元帅,都是成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由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十大元帅”,由此确立。
彭德怀元帅就是这十位开国元帅当中的其中一员。
彭德怀出生于一个湖南湘潭县的一个小村庄,彭家围子。那里也算得上是山清水秀,也因为彭德怀,称得上一句人杰地灵。可对于一百年前的彭家围子来说,这里最大的标签就是贫穷。不光彭家围子贫穷,彭德怀的家里也是穷到没有米下锅。
那个时候的彭德怀还不叫彭德怀,名叫得华。小时候家里人口众多,加上各种杂税和老天爷作怪,收成不好,一家人穷得连饭都吃不起。

彭德怀故居
八岁的时候,母亲就得病去世了,留下他和三个弟弟。父亲又有大病,家里面只剩下一个80多岁的祖伯父,和一个七十多岁的祖母,上有老,下有小的担子就这样落在了彭德怀自己的身上。可他当时只有八岁,幼小的身板怎么能撑得起一个家呢?就这样,只有伴随的四弟也因为贫穷,在母亲去世半年之后活活饿死了。
没有了壮劳力,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只能这样一天一天地挨着。为了有口饭吃,也为了活着,家里只能把树林、田地全部卖掉用来换些救命的粮食,最后甚至连床板、门板都要拿去卖光、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一家老小只能躲在两间小小的草房。甚至连家中唯一的铁锅也有一个大洞,要想烧水,就要先用棉絮把窟窿堵上。寒冬腊月,没有棉衣棉被,彭德怀只能穿着一个草鞋,冷了就把蓑衣披在身上艰难度日。后来的彭德怀回忆起这段日子时,还不住地感叹:“和原始人没有差别。”
等到了彭德怀十岁那年的春节,有钱的土财主家里欢欢喜喜地过大年,而彭家没有一粒米下锅,一家老小忍饥挨饿,险些撑不下去。被逼无奈,彭德怀只能带着二弟出去要饭。
走出门去,过大年的欢喜感染不到彭德怀,他只感觉到一阵又一阵的悲愤,为什么穷人家就要受到这样的压榨呢?彭德怀一直想不通这个问题。好不容易走到了一家地主门前,地主问他们是招财童子吗?彭德怀倔强地仰着头说:“我们是叫花子。”地主听后一脸嫌弃地赶着他们走,见状,二弟只能赶忙说是是是。就这样,他们的大年初一就在挨家挨户地讨饭当中过去了。
可是走了一天,因为彭德怀不愿意讨些地主的欢心,无论怎么都不愿意说自己是“招财童子”,最终只带回来了不到两升的粮食。甚至在踏进家门的那一刻,饿晕了过去。
第二天,彭德怀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去讨饭。一想到讨饭时遭人欺凌还要忍气吞声,彭德怀怎么都踏不出这一步。祖母哭着说:“不去怎么办?昨天我要去,你又不让去,今天你又不去,一家人就活活饿死吗?”就这样,彭德怀站在门口,看着白发苍苍的祖母柱着棍子,迈着小脚,艰难的出门去了。
因为年幼时的痛苦经历,彭德怀一直一来就特别在意底层群众的生活现状,尽自己所能地为这些和他一样穷苦出身的人民多做一些事。
在彭德怀13岁那年家乡突遭大旱,百姓们没有粮食只能去买。然而城中卖粮食的奸商为了囤积粮食、哄抬粮价,拒绝卖给大家。这让彭德怀感到异常愤慨,当即决定要帮大家拿到粮食。
可在彭德怀带领大家冲进地主家中抢到粮食之后却被官府通缉。彭德怀深知官商勾结的黑暗,只能从家中逃走。为了能够养活自己,也为了能够娶到舅舅家和自己青梅竹马的表妹,他决定去洞庭湖当堤工。
舅舅家的表妹名字叫做周瑞莲。她并不是舅舅的亲生女儿,而是舅舅收养的孤女。彭德怀和这位表妹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如果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他们一定可以成为一对平凡、恩爱的夫妻。
可是那是一个吃人的时代。尽管彭德怀惦记家中老小,又想到未来要和表妹成亲,就咬紧牙关不停干活。可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一个小小的工头也要不断地盘剥人,压榨他们的血汗、克扣他们的工钱。以至于几年过去了,回到家中的彭德怀还是两手空空,没有攒下什么财富。
尽管舅舅给他们定下了婚事,可彭德怀还是想要给家里人更好的生活,还是选择了从军寻找穷人的出路,不愿意让表妹和一家老小跟着自己吃苦。表妹理解彭德怀心中的大抱负,因此在送彭德怀离开时还将自己亲手绣的鞋塞给了他。彭德怀打开看时,发现上面上绣着“同心结”。面对这份情谊,彭德怀发誓,自己绝对不会辜负表妹。可他没想到,自己这一去,竟然成了永别。
等到三年以后,彭德怀因为在湘军当中英勇的表现了升为了连长,也凭借着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有了一点点积蓄,就打算回到家中与表妹完婚。可还没等他回家,就接到了噩耗:表兄被官府杀害,舅妈也气绝身亡。因为地主的残害,舅舅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去还债,地主竟然要把表妹卖掉抵债。可表妹誓死不从,最后竟然逼得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尽管表妹去世了,可是彭德怀还是要继续生活。祖母不断地催促他要讨一个老婆,至少能在生活上照顾他。彭德怀尽管对表妹还有无限的哀思,也只能同意祖母的要求。就这样,他遇到了当时只有12岁的刘细妹。
刘细妹
因为当时的姑娘嫁人都非常早,所以尽管只有十二岁,刘细妹还是被彭德怀用花轿抬进家了。刘细妹原本还有些惧怕这个当兵的男人,但是婚后彭德怀却表现出了温柔、细心的一面,给了她最多的关爱和照顾。
大山里的女人,在那个年代几乎都没有读过书,但是一定都会缠足,刘细妹也一样。可是彭德怀解开了刘细妹缠的裹脚布,教她读书、写字,他还给刘细妹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刘坤模”。他说:“古人规定男为乾,女为坤。你应该做女中模范,我看就叫坤模吧。”
对于刘坤模而言,和彭德怀在一起的那几年是最快乐的几年。虽然那些日子里他们仍然是聚少离多,可是总是知道属于自己的丈夫是在的。这样一个懂得关心自己,鼓励自己走向更高更广阔的天地的人,足够让刘坤模珍爱一生。
但是乱世当中有谁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呢?刘坤模不能,彭德怀自己也不能。
彭德怀心中想要为老百姓做点事的想法从未改变过。因为心怀天下百姓,所以彭德怀在1926年湘军改变成为国民革命军之后,接受了共产党思想。并且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彭德怀曾在国民党的军队当中担任过职位,所以在他投身共产党之后,就被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连家人也不能放过。
刘坤模是在报纸上看到丈夫的消息的。可是她还没来得及担心丈夫的状况,就已经是自顾不暇了。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搜查,她颠沛流离,沿街乞讨过,狗咬伤过,食不果腹,蓬头垢面。在外边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她一边要担心丈夫会不会在战场上遇到什么意外,又要担心国民党军队是不是已经抓到了自己的爱人,更要担心自己哪天会被认出来,然后被拉走枪毙。
这种心理和生理都要承受着巨大折磨的日子不知道折磨了她多久,她甚至因为打探到的一点点消息跑去过上海和南京,就是想要找到自己爱人的身影。可是都没有。
当时的中国,外有日本虎视眈眈,内有蒋介石。这样的局面里,彭德怀一心想要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贡献。自平江起义之后,他和战友们率先成立了红五军,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带领军队主力登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等人会和。
在井冈山的日子里,国民党军队为了剿灭共产党势力,不停地发起进攻。这样的日子里,常常是为了取得胜利,血战几个昼夜不停止,最后需要清扫的战场也早已是血流成河。他甚至为了掩护中央红军,不惜牺牲自己和自己亲手带起来的红五军,就这样一步一步拼杀出来一条路。
而后来,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开始长征。长征的一路上,要爬雪山、过草地,还要不停地抵御国军党军队带来的袭击。在这个过程中,彭德怀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当时面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刚刚开始时红军的惨痛伤亡,为了能够使党内路线拨乱反正,遵义会议的安全召开是重中之重。然而,在遵义会议开到一半的时候,国民党部队追了上来并开始了猛烈的进攻。彭德怀当即冲到了前线,凭借着自己的作战经验,成功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让遵义会议可以圆满召开。
爬雪山、过草地,短短六个字,永远也讲不完红军战士们长征两万五千里路的艰难险阻。后有追兵追赶,前面又是各种未知的凶险和困顿,面对这样的局面,红军还是毅然决然地走了下去,为了革命的成功,没有退路。
可是,饿呀。
路途,比想象中的遥远,又因为不停地打仗导致大家的粮食供给都不足。尤其是过草地和爬雪山的时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甚至连一碗干净的水都是奢求。彭德怀当时带领的红三军艰难的走在川西北的大草原上。连日来的大雨让战士们一口热乎饭都吃不上,大家已经断粮好几天了,个个都是饿得头脑发虚。
彭德怀看着这个场景,用手抚摸着自己的坐骑,一头大黑骡子。这头大黑骡子是彭德怀的“爱将”,随他南征北战,每到一个宿营地的时候,彭德怀总要牵着它来回遛一遛,有时还要从自己的干粮里分出来一块,亲自喂它吃粮草。可是,没有办法呀。再这样下去,怕是要饿出人命了。彭德怀再三抚摸大黑骡子的毛之后,冲着警卫员和饲养员喊了一句:“杀掉,吃肉!”
深知饥饿带来的痛苦是什么样子的彭德怀,为了自己的战士们,最终还是杀掉了这头大黑骡子,用它来换回了许多人的生命。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凶险和困顿之后,最终党中央把红军的落脚点定在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但是要进入陕北,就要甩掉国民党这个尾巴,一旦将国民党引进了陕北革命根据地,那将是对党和军队的一个重大打击。
为了甩开国民党这个尾巴,毛泽东只能指派彭德怀击退敌人。
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彭德怀亲自奔赴前线观察地形地势,来保证可以制定作战方案。决定利用当地地形来排兵布阵,最终打打得敌人伤亡惨重。
在这场战役当中,彭德怀不仅顺利甩掉了国民党这个小尾巴,还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和将近1000匹的战马,为红军队伍提供了大量补给。
毛泽东那首著名的六言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写下的: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
红军顺利抵达陕北革命区是在1935年。当时刚刚甩开国民党没多久,日军便开始大举进犯中国领土。
实际上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军就仗着东三省已经在手不停地侵犯中国其他的国土。然而,在这期间,蒋介石政府一直坚持实行不抵抗政策。因此,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来,中国大片领土失守,尽管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已经形成,但是抗战前景依旧不容乐观。
面对这样的场景,真的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但是随着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全面相持阶段,国民党又开始打起了“反共”的主意。再加上受到了日军推行的利用交通线路隔断共产党各个根据地之间的联系的“囚笼政策”,共产党必须要想办法打破这种僵局。
百团大战当中的彭德怀
最终,由彭德怀指挥了这场“百团大战”。通过了三个半月的时间,大大小小1824场战斗,既配合了国军党军队的正面战场作战,又击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同时利用了“百团大战”的余威震慑到了国民党军队。这场战役可谓是“一石三鸟”,一时间极大地鼓舞了抗日战场上的军队士气。
也正是因为抗日战争期间彭德怀的英勇事迹,使他不断被各家报纸报道。而也是在“平型关大捷”之后,刘坤模在报纸上看到了自己丈夫的消息。
自平江起义起,到平型关大捷,整整十年过去了。刘坤模终于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哪里了,她等不及地写了一封信给前线的爱人,并且知道了要去哪里找他。
然而,就算是刘坤模历经千难万险再次来到了彭德怀的身边,他们也回不去了。这些年顶着一个“匪属”的头衔,刘坤模受尽了苦楚,又没有彭德怀的消息,为了不再经受颠沛流离的痛苦,无奈之下另嫁他人,并且还有了一个孩子。
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妻子时,彭德怀是开心和激动的。十年了,他不是没有遇见过向他示好的女战友或者同志,可是他心里放不下自己的细妹子,所以全部都婉拒了。可是他没想到,跟随着妻子到来的,还有妻子已经和别人在一起的消息。
彭德怀的心情是复杂的。原以为一直有一个人是等着自己的,可是这个等着自己的人已经没有等了。但是又想想这些年来,她一个人生活的不易,又觉得或许这样对她是最好的结局。
最终,还是彭德怀找到了刘坤模,告诉她,既然你已经有家庭了,就应该会到家里去,好好照顾孩子。虽然我们已经不再是夫妻关系,但还是革命同志,还可以像兄妹一样。
而后刘坤模没有选择回到武昌,而是留在了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跟随着自己前夫的脚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结束了夫妻关系的彭德怀在这一年,已经将近四十岁了。四十岁的彭德怀还是孑然一身,这让身边的战友们很是着急。最终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下,彭德怀在延安,认识了浦安修,这个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共产党员,开始了他新的婚姻和爱情。但这份新的感情却也走得坎坎坷坷。哎!
彭德怀和浦安修
或许心中不忘的,依旧是那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