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金釀酒帶”之譽的北緯30°穿過的安徽,是典型的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适中,氣候造就天然的發酵容器,益于釀酒。
安徽還是農業大省,坐擁約14萬平方公裡土地,糧食豐富,近海臨江,水質優良。新中國成立後,釀酒業便成為了支柱産業。
<b>百花齊放的過去:4家白酒企業登陸資本市場</b>
作為白酒發源地之一,安徽的釀酒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詩經·商頌·烈祖》中記載,殷商時期,皖北濉溪已開始釀酒,并有了以酒祭祖祈禱的習俗。明清時期,規模漸成,中國面積最大的釀酒作坊遺址便在安徽濉溪被發掘。
安徽的人民同樣熱衷喝酒,人均每月要飲5.6兩。皖北屬于豪放派,流行“N+1”或“N-1”,一桌10個人,一般要喝11瓶或9瓶白酒;皖南喜歡“炸雷(罍)子, 啤酒和白酒混着來,碰杯之後一飲而盡。
俗語發之于酒。這邊說“東北虎,西北狼,喝酒喝不過小阜陽”,那邊流傳“阜陽的麻雀也能喝三兩酒”,頗有幾分三碗不過崗的意味。
有人飲酒,自然有人産酒。截至2019年末,安徽規模以上工業白酒企業101家,最為高光的時刻,湧現了高爐家酒、文王貢酒、皖酒、明光酒、宣酒、九華山酒、沙河王酒、焦陂酒、中華玉泉酒……

此外,古井貢酒、口子窖、迎駕貢酒、金種子酒先後登陸交易所上市,并稱皖酒“四朵金花”。目前,資本市場共有19家上市白酒企業,而安徽獨占4席,與四川持平。
“東不入皖、西不入川”。以地域劃分,皖酒早已與黔酒、川酒形成三大地域品牌,并在多年内長期占據白酒界第二的位置。
可以說,皖酒是中國白酒版圖上極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b>漸露疲态的現在:發展途中遇4大瓶頸</b>
白酒股向來有“A股最後的信仰”之稱,“沾酒即漲”也成了資本市場心照不宣的财富密碼,白酒企業之間的競争亦趨向白熱化。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皖酒卻呈現不進反退的疲态。2020年底,安徽省統計局專文指出,皖酒在發展過程中存在4大隐憂:
<b>一,發展速度不夠快;</b>
整體而言,皖酒第二的位置逐漸不保,不再占據地域酒的優勢——
資産方面,截至2019年末,安徽省白酒行業資産合計646.6億元,僅分别相當于四川、貴州的15.4%和16.7%,比2015年下降1和6.2個百分點;
收入方面,2015-2019年,安徽省白酒行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7.5%,增幅比全國低2.5個百分點,比貴州、四川和江蘇分别低13.4、3.9和0.9個百分點。
産量方面,安徽省2020年白酒産量(折65度,商品量)共計28.12萬千升,僅占全國白酒産量的3.8%,排在四川、河南、湖北和北京之後,位居全國第5;
企業數量方面,截至2020年7月,安徽共有8275家白酒相關企業,位居全國第9。
<b>二,龍頭企業不夠強;</b>
安徽省内白酒衆多,要論表現,還是要數已經上市的“四朵金花”。安徽省統計局指出,從收入占比看,4家上市白酒企業營業收入占白酒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由2015年的10.8%降至2019年的8.3%。
從内部看,“二八效應”明顯,皖酒霸主古井貢酒一家獨大。以2021年上半年經營情況為例,古井貢酒以70.07億元營業收入、13.79億元淨利潤位列第一;第二和第三的口子窖、迎駕貢酒,上半年營業收入僅為古井貢酒的三分之一,淨利潤亦随之腰斬;更别提近年來長期虧損的金種子酒了。
風起雲湧的白酒市場不等人。從外部看,19家上市白酒企業格局通常被概括為:鐵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除了茅台(600519)、五糧液(000858)外,第三把交椅由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上演“三國殺”争奪,剩下的14家白酒企業則群雄逐鹿,力争早日“被看見”。
其中,安徽省内規模最大的古井貢酒,以9月24日市值計算,僅為貴州茅台的5.41%、五糧液的14.80%、洋河股份的42.01%,與龍頭企業存在較大差距。
“四朵金花”尚且如此,遑論那些尚未登上資本舞台的安徽白酒企業。
<b>三,營銷能力不夠強。</b>
皖酒正在面臨内憂外患。内憂:一方面,安徽省内龍頭企業占有率不高。2019年,古井貢酒省内市場占有率僅為25%左右,低于洋河股份的35%、山西汾酒的50%。
且外省品牌逐漸打開安徽省市場。“東不入皖,西不入川”——輝煌時期,這句話往往用來形容安徽當地營銷壁壘高企,外地酒企難以進來,競争異常殘酷。如今,這一格局早已被打破,安徽省内大學營市場逐漸被“外來者”瓜分蠶食。據不完全統計,約300億元規模的安徽白酒市場中,“外來戶”占比超三成。百元價位白酒中,洋河股份在安徽省市場占有率為7%,僅次于古井、口子窖和迎駕三大品牌。
外患:省外市場開拓不足。安徽統計局指出,古井貢酒華中地區以外市場銷售額僅占全部銷售額的10.5%、口子窖占16.8%、金種子酒占10.0%。
<b>四,高端品牌不夠多。</b>
随着白酒消費更新的加速,消費者更加注重品牌,高端化是品牌酒企的必然選擇。安徽省統計局認為,缺席高端産品是金種子酒逐漸掉隊的原因。金種子酒主要生産中低端産品,更新産品不多,由此導緻營業收入降勢擴大,營業收入降幅由2015年的16.7%擴大至2019年的30.5%。
此外,多數小企業追求短期利益,不重視品牌塑造和培育,産品附加值較低。2019年,安徽省規模以上白酒中小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由6%降至4.9%。
<b>通往未來之路:次高端擴容+發力省外皆充滿變數</b>
為提升安徽白酒品牌影響力,2020年3月18日,安徽省經濟和資訊化廳釋出了《促進安徽白酒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意見》的通知。
通知指出,“到2025年,安徽白酒企業實作營業收入500億元,釀酒總産量50萬千升,培育年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的白酒企業1家,超過100億元的企業2家。”
安徽省内白酒衆多,該重任理所當然落在皖酒“四朵金花”肩上。更具體的,老大古井貢酒将在2025年劍指200億元營業收入,口子窖、迎駕貢酒則各自負責100億元營業收入。
申港證券指出,安徽白酒市場存在三大趨勢:消費主流價格帶快速更新;競争格局一超雙強形成;省内競争的産品結構和管道營銷門檻高。能夠在安徽白酒市場勝出的酒企,需要在價格帶、管道力、優勢市場方面兼具優勢。
古井貢酒亦在财報中表示,未來,受益于消費更新與消費觀念的改變,次高端白酒的提升是白酒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消費檔次的提升是白酒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白酒企業需要充分把握大衆消費更新的黃金機遇,通過品質提升、市場細分和産品創新等手段,更好的滿足大衆市場的消費需求,推動産品結構的轉型與更新。
誰能占領次高端價格帶,拉升高毛利産品、提升噸酒價值,或将成為安徽白酒未來破局的關鍵所在。
目前,古井貢酒、口子窖、迎駕貢酒均不同程度布局中高檔白酒。古井貢酒聚焦“全國化、次高端”,定位高端、次高端、中端的“年份原漿”系列産品是結構調整的主方向,如古26、古20等主要消費場景為高檔商務消費場景等。
口子窖加大科技投入和新産品開發的力度,推出口子坊、口子美酒、口子窖系列中高檔白酒産品,形成了高、中、低檔全系列的産品序列。
迎駕貢酒産品更新,近兩年主推定位次高端價位段洞藏系列,中高檔白酒銷售收入占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穩中有升。華西證券認為,生态洞藏6年和9年已經處于迎駕貢酒核心市場合肥市和六安市的核心價位段。另外,迎駕貢酒仍在積極布局更新産品生态洞藏16年和20年,希望能在次高端更高價位段擁有更好的發展。
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金種子中高檔白酒占總營業收入的比例連年下滑。雖然金種子酒緊跟腳步,推出定位次高端白酒的新品馥合香,但從檔次結構上看,普通白酒營業收入仍是中高檔白酒的一倍多。
事實上,自從金種子酒切入醫藥賽道後,該業務的營業收入占比逐年增加,2018—2020年醫藥營業收入占比分别為25.17%、42.63%、41.60%,接近一半。一時間很難辨識,金種子酒究竟是一家白酒公司、還是一家醫藥公司?
另一把“密鑰”則是走出安徽,開辟省外市場。
目前來看,除了迎駕貢酒拿下不少外省“領地”外,其餘3家仍在“拓荒”階段。值得注意的是,當古井貢酒、口子窖、金種子的省外收入呈現上升趨勢時,迎駕貢酒卻在2021年上半年出現下滑,省外收入占比較2020年末減少2.84個百分點。
以口子窖為例,近年來雖持續開拓省外市場,但效果甚微。2021年半年報顯示,口子窖安徽省内銷售收入占比78.88%,同比增加2.86個百分點。省内銷售收入占比不斷提高、省外經銷商增幅低于省内,則意味着省外市場擴張緩慢。近3年來,安徽省外銷售收入占比分别為15.52%、16.75%、19.66%,今年末又能否突破“二”字頭呢?
除了上述“兩招”之外,古井貢酒持續推進資源整合,2016年4月先與湖北省唯一的中國名酒黃鶴樓酒業簽訂戰略合作協定,2021年1月又牽手明光酒業。目前,古井貢酒是一家擁有“三個品牌”“四種香型”“三地産區”的酒企。
古井貢酒或許正是“全安徽白酒的希望”,向200億元營收目标看齊的同時,亦有望率先跻身頭部白酒企業。以2020年經營情況為例,古井貢酒實作營業收入102.02億元,位居第7;實作淨利潤18.55億元,位居第6——百億營收,通常被認為是一線酒企的“入場券”。
可即便是古井貢酒,要想在2025年實作200億營業收入,亦有難度,需每年保持14.21%的營業收入增長。縱觀近3年,古井貢酒營業收入增速逐年放緩,2018—2020年分别為24.65%、19.93%、減少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