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看過電視連續劇《鐵齒銅牙紀曉岚》,被紀曉岚诙諧幽默的人物形象所迷住,但是曆史記載的紀曉岚,與電視劇裡他的形象好像有點不太一樣,而且很不一樣。

1724年,紀曉岚誕生于河間府獻縣(今河北滄縣)崔莊。他的出生被附會了種種神奇之說:祖父紀天申夢見一道火光閃入樓中。随後紀曉岚出生,還有人說紀曉岚是火精轉世。
獻縣自五代時期就有驅趕火精的習俗,相傳火精為女性,赤身出現在火光中。紀曉岚出生前一天,當地又發現了火精,人們敲打銅器來驅趕,火精閃入紀家,這時紀曉岚出生,耳垂有穿痕,腳白而尖,狀若纏足,像極了火精。
除了火精轉世外,紀曉岚的出生,還有蟒精、猴精投胎的傳說:紀家附近有大蟒,紀曉岚出生之後,大蟒消失;紀曉岚從小喜歡吃榛栗梨棗,一吃就停不住口,性子又喜動,無事也不能安坐片刻。
這種附會還聯系上了紀曉岚的名字,他名“紀昀”,字“曉岚”,“昀”意為日光,以它為名就是和光怪有關。
在野史傳說中,紀曉岚兩三歲時,幾個身穿彩衣、佩戴金钏的泥娃娃和他一起玩耍,親切地叫他弟弟。四五歲時,紀曉岚兩目如炬,在黑暗的地方看東西沒有絲毫障礙,一直到紀曉岚七八歲後,視力才慢慢變得像普通人一樣。紀曉岚31歲考進士前問卦,測了一個“墨”字:“黑”部拆開是二甲第四名,下面四點是“庶”字腳,士為“吉”字頭,預示進翰林院作庶吉士,後來果然如此。
紀曉岚是一個真性情的人,易喜易怒,喜歡道聽途說,到處講述自己的離奇經曆,甚至屢屢對好奇者脫下鞋襪,展示自己那宛若裹足的尖腳。紀曉岚的日常生活也迥異于常人:不吃米面,飲食以肉為主,一頓兩三斤;紀曉岚雖喜食肉,卻絕不吃鴨肉,總覺得鴨肉腥穢,難以下咽,一次不慎誤食,立刻大吐吸煙,紀曉岚用一支很大的煙鍋,人稱“紀大鍋”。
紀曉岚在不惑之年,任福建學政時,試院裡唐柏的樹梢上,夜現兩位紅衣人,向他拱手作揖,漸漸消失——這諸多奇景,并非坊間傳聞,乃是紀曉岚自己說的,都可以在他撰寫的《閱微草堂筆記》裡找到。
不光紀曉岚自己這樣講,紀曉岚的一些親友也多有類似離奇經曆,如果把《閱微草堂筆記》裡面紀曉岚及其家人朋友的種種離奇遭遇彙集起來,大概可以編作一部清人奇遇記。
讀者一定很想知道,有着各種傳奇經曆的紀曉岚到底是什麼樣子。根據清代人的描述,他“貌寝”、“短視”,也就是說,不光容貌醜陋,還是個近視眼,個子好像也不高。不過,紀曉岚生性機敏,喜歡嘲谑,他小時候一起讀書的同學,以及長大後同朝的官員,都沒少受他的戲弄。
導緻紀曉岚人生出現重大轉折的是盧見曾案。
盧見曾在清代也算是一代能臣,著名的揚州八怪和撰寫儒林外史的吳敬梓老先生曾經都受過他的恩惠。
盧見曾這個人在清代以善于治水,而享譽雍正一朝。
雍正三年(1725), 盧見曾被委任為四川洪雅縣知縣。
雍正十三年(1735),盧見曾被調為颍州(今安徽阜陽)知州,雍正皇帝本人對盧見曾可以說是厚愛有加,可惜的是雍正隻在位不到14年(1722-1735)。
在乾隆年間,剛開始,盧實際上混的還是不錯的,乾隆元年(1736),盧見曾被任命為兩準鹽運使(治揚州),乾隆九年(1744), 盧見曾被補為直隸灤州知州,1745年又升為永平府知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73 歲的盧見曾退休,告老還鄉,乾隆三十年,乾隆下江南時,曾經專門莅臨盧家,為其題寫匾額“德水耆英”,可見老頭當年是很牛的。
可惜的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退休6年後,有人向乾隆告狀,說曆任兩淮鹽政A錢,造成國庫虧空,乾隆密令嚴查。
紀曉岚曾為親情徇私,慘遭流放。1768年,由于紀曉岚私自将乾隆準備嚴查兩淮鹽政的事,透漏給了自己的親家盧見曾(紀曉岚的長女嫁給盧見曾的長孫盧萌文)。然而,在查抄盧家時卻發現他家中沒有什麼值錢之物,乾隆皇帝很生氣,認為是有人通風報信,使得盧家轉移了财産。
随後,查明通風報信的人就是紀曉岚。後來,盧見曾被逮論絞,當年就病死于獄中。
而紀曉岚則因為徇私枉法,而被革職。紀曉岚的這段經曆在史書上找不到什麼痕迹,民間的版本卻是生動有趣:紀曉岚既擔心姻親,又顧慮惹禍,于是用空白信封密封了鹽和茶葉,命人連夜送往盧家。盧見曾最初不解,再三揣摩,悟出了其中的秘密:鹽案查(茶)封,于是馬上轉移資産。
紀曉岚的人生确實是以案發生重大轉變。他被貶戍烏魯木齊,長達約兩年半的時間。1770年,紀曉岚47歲時,受乾隆皇帝恩命賜還,于次年6月長途跋涉回到北京,再入翰林。
今天,在新疆烏魯木齊人民公園鑒湖,有一處地方,叫閱微草堂。旁邊挂的匾額上寫着,這裡曾經是紀曉岚流放期間的居所。電視裡播的的紀曉岚居然作為罪犯來過烏魯木齊。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紀曉岚在乾隆朝并不受寵,而且一度被遺棄。乾隆皇帝在位期間,雖然認為紀曉岚學問不錯,對其才學多有欣賞,但對紀曉岚絕對沒有達到寵愛或者重用的地步。
到了清代中期,情況出現了變化——乾隆皇帝要一統天下思想文化,于是加強了文化清理,紀曉岚肩負起曆史的重任,成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即常說的《四庫全書》)的總纂官。《四庫全書》成為紀曉岚一生最大的榮光。
晚年的紀曉岚,在乾隆皇帝眼中始終是文學侍臣,形同俳優。
說一點題外話,紀曉岚雖在乾隆皇帝時并未受寵,但他的兒子嘉慶皇帝對紀曉岚還是不錯的。嘉慶元年(1796年),紀曉岚得以執掌兵部,任兵部尚書(國防部長),這個部門的核心地位在曆朝曆代是毋庸置疑的,嘉慶二年,1797年,紀曉岚又任吏部尚書(中組部部長),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
要知道吏部居六部之首啊,這個職務曾經也是和珅的官,也是和珅發家緻富的源頭。
到了嘉慶八年(1803年),6月15日是紀昀八十壽辰,嘉慶皇帝專門派人為紀曉岚賀壽。紀曉岚死後,嘉慶還專門撰寫碑文,以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