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用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淩霄異羽翼,任緻得飄飄。”南北朝時期,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自開國至滅亡三十三年,留下了怎樣的曆史?大家熟知的陳武帝、陳後主在《陳書》中以怎樣的面貌出現?日前,中華書局點校本《陳書》修訂本新書分享會線上上舉辦。中華書局執行董事徐俊、《陳書》(修訂本)責任編輯孫文穎、李勉暢談修訂本出版始末。

《陳書》三十六卷,包括帝紀六卷、列傳三十卷,是唐朝姚思廉撰寫的紀傳體斷代史,記述了南朝陳王朝自開國至滅亡三十三年的曆史,是唯一完整傳世的陳代史籍。
中華書局執行董事徐俊向讀者介紹了《陳書》的修訂過程。修訂主持人景蜀慧教授則通過視訊形式,向讀者講述關于《陳書》修訂出版的心路曆程。修訂組成員自2008年參與版本調查開始到今日出版成書,曆時十餘年時間。
中華書局點校本《陳書》,由王仲荦先生總負責,張維華先生承擔點校工作,宋雲彬先生負責編輯整理,1966年前基本完成點校和編輯工作,1972年出版。點校本以商務印書館影印的百衲本為底本,參校了南監本、北監本、汲古閣本、武英殿本和金陵書局本等版本,以及《南史》《通典》《冊府元龜》《太平禦覽》《資治通鑒》和《通鑒考異》等典籍;對前人的校勘成果,則主要采用了張元濟、張森楷兩種《陳書校勘記》稿本以及錢大昕《廿二史考異》等書。
中華書局對《陳書》的修訂,遵循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作總則和工作程式,以原點校本為基礎,訂正其中的錯訛遺漏,統一體例,彌補不足。在充分尊重原點校本校勘成果的前提下,清理複核了原點校本的全部校勘記。
《陳書》點校本校勘記原有534條,修訂本增加到960條。其中,修訂本新增校勘記542條,删除原校勘記約110條,改寫原校勘記約160條,修改補充原校勘記185條,沿用原校勘記73條。
正是修訂組成員十餘載的辛勤付出,外審專家指疑糾謬,加上排版、編輯、校對等諸多環節的齊心努力,使得《陳書》修訂本可以順利出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