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成都市政協副主席左正一行到新津視察“幸福美好十大工程—以數字化模式賦能農業新業态”情況。區政協主席蔣莉,天府農博園管委會主任王勝,區政協副主席張甯等區上司陪同。

▲視察現場
左正一行先後視察了天府農博創新中心、天府農博島、漁耕田-魚菜共生農場、張河果園子共享農莊等點位,詳細了解了天府農博園建設、農部落客展館及大田展區數字化建設、數字賦能農業産業鍊、共享農莊“網際網路+分享經濟”等情況。左正指出,建好天府農博園是省委、省政府賦予成都、賦予新津的政治任務,一是要加快推動農部落客展館等重大項目建設,確定今年9月農博會圓滿舉行。二是要大力實施現代鄉村産業,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三是要結合數字化模式賦能新農業業态,推動農博園建設提質增效。
現場視察結束後,各視察代表一同召開了座談交流會,聽取了新津關于中國天府農博園及鄉村大腦建設思路工作彙報。
今年以來,新津以實施幸福美好十大工程為牽引,立足擦亮四川農業大省“金字招牌”,堅持以數字化思維、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模式賦能新農業,為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新活力。
夯實數字化基礎設施底闆
■ 完善數字化基礎設施配套,建成通信管道200公裡,配套光交箱80餘個、通信基站431個,在農博園核心區規劃布局5G基站10個。
■ 建設農情遙感、智能灌溉、農機導航等智慧大田3000畝,實施農部落客展館、斑竹林景區、天府農博創新中心等設施裝置智能化改造更新。
■ 完善智能停車、電子門禁、智慧消防、電子巡更、安防監控、數字模拟等功能,實作園區重點項目實時情況“一屏通覽、多點連結”,為“用資料生産、用資料管理、用資料決策”奠定基礎。
▲天府農部落客展館
植入數字化生産技術引擎
■ 引進落戶中央黨校教學科研基地、中國農大四川現代農業産研院、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基地等一批“中字頭”科創平台,連結數字農業創新一線資源。
■ 引進中化集團,打造MAP技術服務中心和示範農場,提供智能配肥、定制植保、品質追溯、線上購銷等數字化服務約1萬畝,推進糧油産業增産增效。
■ 引進新希望集團,開展5G數智飼喂、樓房生豬養殖示範,挑戰生豬産業養殖密度、物流成本、産出效率“三個極限”。
■ 引進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基地和中以津惠項目,植入水肥智能灌溉、光照智能控制、智慧農業物聯網、智能園藝機器人等系統,提高果蔬産業綜合效益。
▲中化MAP技術服務中心和示範農場
推進數字化供應鍊條重構
■ 引導網際網路頭部企業58集團跨界鄉村,打造58科技農業總部基地,同步導入58同城、58同鎮等平台4億使用者分類資訊,與中科院合作建立全産業鍊大資料平台,線上線下精準對接撮合,将農特産品傳統單一零售銷售管道拓展到O2O全管道觸網銷售,以“新流量+新農業”重構“川果”産業供應鍊。
■ 引導漁耕田項目創始人通過微信公衆号、抖音視訊号等打造新農人IP,篩選高淨值購買客群,對接細分化市場需求,發展粉絲100餘萬,2020年疫情期間其蔬果産品以高于市場價5倍的價格通過微信公衆号銷售,實作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以自媒體銷售形成“流程簡、供需準、客群穩”新型農特産品供應鍊。
▲魚耕田-魚菜共生農場
開展數字化業态模式創新
■ 按照“網際網路+分享經濟”的理念,引入“三途一斯”(裝配式建築供應商途遠、鄉村旅遊民宿營運平台途家、鄉村産品線上銷售平台途禮以及線下酒店管理營運商斯維登),打造張河村共享農莊。
■ 将該模式複制到新津對口幫扶的阿壩州小金縣,打造了木欄村“蘋果共享農莊”,帶動當地616戶、2220名農民就地增收,實作“造血式”扶貧奔康,入選中央黨校扶貧攻堅典型案例,在全國17個省市推廣。
■ 孵化出的新途遠公司獲得遠洋資本投資,正籌劃登陸創業闆,形成以“網際網路思維”盤活“空心村”帶富“貧困村”的數字化業态模式創新典型。
▲張河果園子共享農莊
打造“1+1+N”鄉村大腦平台
■ 依托天府農博園,連結鄉村的人、地、貨和城市的資金、人才、技術和市場,實作鄉村和城市資源雙向線上、融合共生。
■ “1”,依托天府農博園,建構展覽、直播、交易線上平台,聯合頭部企業,整合設計研發、生産制造、品牌塑造、營銷推廣、倉儲物流等全産業鍊資源,促進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展對接,賦予合作者多種銷售管道,提振銷量與品牌效應。
■ “1”,在“數字農博”線上訂單牽引下,用銷售資料、浏覽資料、客戶資料連結生産加工、運輸配送和消費三端,建構“從田間到舌尖”的開放式數字化供應鍊體系。
■ “N”,主要包括産銷對接、精準獎補、土地直達、普惠金融、鄉村頭條、數字線上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