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動物克隆,“錢”景光明的小衆生意?

動物克隆,“錢”景光明的小衆生意?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智能相對論,作者 | 離離

上周,Lady Gaga外出拍戲,家中的愛犬卻在散步途中被歹徒擄走,她聘請的遛狗員也遭受槍擊。心急如焚的她在社群網站上懸賞五十萬美元,希望找回被歹徒擄走的愛犬Koji和Gustav。

Lady Gaga的大手筆引起衆多相關讨論,一些網友認為以如此天價尋狗十分荒謬,可能助長以名人寵物為目标的勒索犯罪行為;也有不少寵物主表示能夠了解她的心情。

Lady Gaga的情況較為特殊卻不是個例。相較于過去,現代寵物在主人心目中的地位确實越來越重要。不少人與飼養多年的寵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将其視為家庭的一份子。面對寵物的老去和離開,主人往往難以接受。

于是,“寵物克隆”這門生意就此誕生。

<h2>飽受争議的技術</h2>

自從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羊“Dolly”出現,生物複制技術成熟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但此技術在倫理層面一直飽受争議。

生物複制的原理是從想要複制的動物身上提取體細胞,獲得其DNA遺傳資訊,在通過細胞核移植技術,将其植入未受精的卵子,以電擊誘使兩者融合、受孕及分化,使之形成胚胎。再将存活的胚胎植入代孕母體中,最終誕生和複制對象的基因完全相同的個體。

動物克隆,“錢”景光明的小衆生意?

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提高複制成功率,往往需要制作大量的胚胎,并盡可能準備較多的代理孕母。

随着技術的進步,現在的寵物複制胚胎存活率已有大幅提升,可達到10~20%左右。但孕育複制體仍需要大量動物的卵子和子宮,除了飼養環境不佳,為了排卵與代孕,實驗動物需多次接受藥物注射與手術;複制過程也容易使代理孕母與胚胎喪生或畸形。是以,許多人質疑複制技術會扼殺大量生命、把動物視為行走的子宮,違反生命倫理與道德。

如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生物倫理學者Jessica Pierce曾表示:“很多人把複制動物引起的争議視為個人抉擇問題。但這抉擇不完全是個人的,因為不隻是寵物狗會受影響,還包括更多獻身于複制實驗或工業、而我們難以看到的狗群。”

史丹佛大學生物倫理學家Hank Greely則認為,複制動物之是以不合倫理,在于動物們必須遭受比自然繁殖更多的痛苦,像是在過程中或需為代孕犬注射荷爾蒙。對此,伊利諾伊大學獸醫系教授Che Myong Ko表示,注射此類荷爾蒙會對狗隻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不斷重複注射。

2005年,加州曾試圖通過禁止寵物複制的法案,官方舉出健康疑慮,并擔心收容所将失去控制,因為飼主們轉而複制動物而非領養。美國人道主義協會人士指出,世界上有百萬貓狗流浪在外,沒必要複制寵物。人類完全可以通過領養獲得陪伴,同時拯救一些生命;而不是為了獲得一隻“熟悉的”同伴,以數十隻與牠同類的生命安全作為代價。但這個法案最終沒有通過執行。

<h2>從乏人問津到千萬業績</h2>

即便動物複制技術本身不斷招緻批評,商業道路也并非一帆風順。一些公司仍锲而不舍地進行商業化嘗試。

2001年,美國加州“基因存儲和克隆”公司培育出全球第一隻複制貓,開啟了寵物複制市場。作為全球首家對外提供商業化克隆貓服務的公司,卻在成功完成兩份訂單後,便關門大吉。

一開始,該公司以五萬美元的售價提供複制貓服務,隻有兩名客戶與之簽約,後來價格調降至3.2萬美元,依然沒有新客戶上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克隆寵物技術成本高昂且市場狹小,公司已“入不敷出”,無法繼續營業。

随着科技進步,動物克隆的成功率提高了許多。在2005年的複制狗實驗中,南韓首爾大學研究團隊将1095個受精卵放入123隻代理孕母體内,最終隻有Snuppy頑強地存活下來,成功率僅有千分之一。依照現在的寵物克隆技術,複制胚胎存活率可達10%~20%左右。

社會觀念的變遷讓越來越多人更加重視寵物的“獨特性”,寵物複制的需求也陸續出現,具有相關技術的公司也再次“浮出水面”。目前較為出名的是美國公司ViaGen Pets、南韓的秀岩生物科技研究基金會 (Sooam Biotech Research Foundation)與北京希諾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inogene)。

如知名影星Barbara Streisand在鐘愛的棉花面紗犬Samantha以14歲高齡過世後,便訂制了兩隻Samantha的複制狗。冰島前第一夫人Dorrit Moussaieff也預先從現年11歲的愛犬身上抽取DNA送到美國,待牠死後進行複制。

Barbara還在《紐約時報》分享了自己的心情:“我對于失去親愛的Samantha十分沮喪,經曆十四年相伴,我隻想以某種方式把牠留在我身邊。若我能讓牠某些部分仍然活着,如某種從牠DNA而來的東西,我會比較容易接受牠的離去。”

除了沒有經濟壓力的高收入人群,一些普通市民也開始願意為“複活”愛寵支付高昂的費用。英國的一名新聞工作者Tom Rubython為了複活愛犬,出售了兩台心愛的座駕來支付十萬美元的複制費用。Tom表示自己十厘清楚複制已死的寵物“不是理智的決定”,但愛犬情深的他“别無他法”。

上海的金女士在愛犬因病去世後,決定分期付款38萬元人民币,向希諾谷公司購買寵物狗複制服務。她對此表示:“這或許是一筆不少的數目,但隻要有可能,我會盡量想方法去做這件事情。我做這個決定時,沒有跟别人商量,我不會受别人影響,因為牠對我的價值超過了38萬元。”

但是,現在的寵物複制技術并非十全十美。克隆雖能保證99.9%以上基因相同,但是毛發的花色基因表達存在随機性。若是花貓,在外觀上則無法保證百分之百的一緻。

再者,目前的技術僅限于生理上的基因複制,無法保留寵物的記憶和個性。由于克隆體跟本體的生活條件和飼養環境可能有所差異,寵物性格也可能是以發生變化。

這也成為部分寵物主拒絕複制寵物的原因,如網友@人河表示:“複制出來的也就不是原本的牠了。”網友@魚與驢與綠鯉魚認為:“這樣不管是對已故的寵物或是自己都蠻殘忍的。”

女星Barbara坦承每隻複制狗都有自己的性格,縱使與逝去愛犬有所不同,但不代表這些複制狗對她毫無意義:“你可以複制狗的外表,但無法複制牠的靈魂。盡管如此,每次我望向牠們的面孔,都會想起Samantha,因而會心微笑。”

對此,希諾谷表示下一步将嘗試利用人工智能或人機接口技術儲存寵物的記憶,并将其轉移到克隆體身上。

近年,寵物克隆似乎越來越受歡迎。南韓的秀岩生物科技研究基金會成立至今已成功制作出逾1200隻複制犬,并開通犬體細胞存儲等多項業務。

希諾谷從業人員表示,2018年公司克隆了二十隻狗,全年業績約兩百多萬;2019年,全年業績上升至一千萬。直到現在,希諾谷已接收了近百份的克隆訂單,還推出了團購促銷活動,并在去年完成B輪融資。

<h2>更具想象力的B端和G端市場</h2>

雖然訂單數量和業績持續增加,但就總量而言,寵物克隆仍是非常小衆的生意,其業務需求仍無法負荷公司高昂的研發與人力成本。一些公司便開始将技術應用到B端與G端市場,嘗試進行工具犬、競技性動物(賽馬、鬥牛等)或食用動物的大規模繁殖和培育,以及瀕危動物的保護與複育。

像警犬和搜救犬等特種工具犬隻能使用特定的犬種,一隻合格的警犬配種、培育、選拔到訓練需花費數年時間與數十萬元的成本。若是使用克隆技術,不但能徹底解決選種問題,還能大幅縮減訓練的時間成本。

如秀岩基金會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便是複制了911恐怖攻擊中搜救了最後一名生還者的英雄搜救犬Trakr。其“後代”現正在美國生活,繼續擔任搜救犬工作。近年,秀岩基金會還持續收到來自美國、俄羅斯、阿聯酋等國關于複制警犬或搜救犬的訂單,以延續優秀犬隻基因。

2018年,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與雲南農業大學、希諾谷公司展開合作,利用克隆技術培育出了首隻克隆警犬“昆勳”,經過九個月訓練,“昆勳”已認證考核并正式加入警隊,大幅提升了優秀警犬的培養效率。2019年8月,北京市警察局也和希諾谷公司合作,培育了六隻警用克隆犬。

動物克隆,“錢”景光明的小衆生意?

在瀕危動物保護方面,去年十二月,美國動物克隆公司ViaGen Pets&Equine與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服務局、野生動物保護組織Revive&Restore合作克隆出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的黑腳雪貂(black-footed ferret),這也是第一個被科學家成功複制的瀕危物種。此克隆體若成功交配、繁殖,可為黑腳雪貂提供獨特的遺傳多樣性。

不僅是野生動物保育地,一些動物園也存在類似的需求。動物的長途運輸必然伴随着健康及安全風險,且珍稀動物的買賣數量也受到各地法規限制。使用克隆動物便能規避此類問題,若是采購量大,市場規模将不可估量。

今年初剛獲得數百萬元天使投資、2020全年市場收入逾千萬元的希曼基因便以大型動物和珍稀動物的克隆繁殖為主要服務,如動物園“必備”的非洲銀背大猩猩(俗稱金剛猩猩)便有嚴格的進口數量限制,市場供不應求。

根據希曼基因預估,其克隆研發成本近一千萬元,耗時兩到三年;根據邊際效應,第二隻以後的培育成本僅為五十萬元一隻,但技術成熟後每隻零售價便可以達到3000萬元,預計能每年能有數百隻的銷售量。除了金剛猩猩,希曼科技還與動物園簽訂了羚羊、斑馬的定點合作項目,克隆訂單金額高達8000萬。

除了動物複制,這類公司也多半擁有基因編輯技術,并提供基因儲存服務。如ViaGen Pets的馬匹克隆業務,可在改善賽馬性能的同時,減少近交與遺傳疾病的影響。目前,ViaGen Pets已成功克隆了數千匹精英賽馬,包括ViaGen總裁布雷克·拉塞爾自己的種馬。

希曼基因則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和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動脈粥樣硬化模型犬、自閉症模型犬等基因編輯疾病模型犬,用于研究人類遺傳病、心血管疾病、罕見病和腦科學疾病治療。

<h2>結語</h2>

目前,動物克隆與相關産業的玩家屈指可數,市場仍是一片藍海。随着寵物經濟的發展,寵物克隆服務也慢慢從小衆走向公共視野。世界各國對于複制動物仍沒有明确的規定,商業化複制寵物也就在幾乎空白的監管環境中往前發展。

盡管這項技術确實能幫助人類解決一些問題,如基因編輯可用于進行疾病治療研究、體細胞克隆可幫助複育瀕危物種等,動物複制技術發展至今仍然争議不斷。

創造物種本來是上帝的工作,人如果搶了上帝的活,會不會被懲罰?隻有留給時間來解答了。(本文首發钛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