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歲錢在廣東叫做‘俾利是’,目前沒有準确的來源記錄,現存關于壓歲錢最早的記載是在漢朝時期,據傳壓歲錢的作用是為了壓制邪祟、保佑平安。
編輯:邱寫寫
最初的壓歲錢并不是真正的貨币,而是和貨币形狀接近的一種飾品,上面印有一些寓意吉祥的紋樣,用來表達一種祝福。
随着時間的推移,到唐代前後,壓歲錢才開始真的變成銅錢,用紅線穿起來給孩子用來“壓歲”。
壓歲錢演變到今天,我們不隻有現金形式的紅包,即便是過年沒有團聚,依然可以憑借網際網路,給遠在異地的親人們“發紅包”。
<h1 style="text-align: left;">2021全國壓歲錢地圖新鮮出爐,廣東50元穩墊底</h1>
根據某理财APP的記賬資料顯示,不同地區每年孩子們收到的壓歲錢數目高低不一,除了經濟情況差别之外,壓歲錢的多少可能還和當地的習俗有關。
“壓歲錢地圖”顯示,北方地區的壓歲錢數目較為平均,一般在300~500元,東北三省可以說非常統一,都為500元;北京和天津分别以2900元和1000元占據前兩名。
相比之下,南方地區的城市則有些“失控”,最多的省份是福建省,達到了3500元,其中莆田市更是一騎絕塵,以12000元的資料遙遙領先,實在是令人羨慕。
一邊與福建毗鄰的廣東則有些好笑了,50元的數目穩穩墊底全國倒數第一,都說廣東富豪穿拖鞋不拘小節,這一點從壓歲錢上同樣可見一斑。
壓歲錢表達的主要是一個吉利,多與少并不能完全代表當地的經濟水準,有些地區确實并不看重這些繁文缛節。
話說小編在小的時候,基本就沒咋見過壓歲錢,别說是幾千、幾百,就算是幾十塊錢,也要被媽媽以“幫你存着”為名沒收,我哪裡有真正的壓歲錢啊!
不知道是不是全國的爸媽都一樣,有着掌管孩子壓歲錢的大權。關于壓歲錢,你知道哪些文化和習俗呢?
<h1 style="text-align: left;">關于壓歲錢的曆史和習俗</h1>
壓歲錢是春節的習俗之一,每當除夕夜吃過了年夜飯以後,長輩都需要給晚輩發放壓歲錢,以此表達一種吉祥平安的美好祝願。
壓歲錢在過去又叫“壓祟錢”,顧名思義,“祟”指的就是一些不吉利的東西,而壓歲錢可以壓住這些不好的東西,給孩子們帶來平安和好運氣。
目前記載最早的壓歲錢,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的壓歲錢并不是真的貨币,而是一種裝飾品,可以佩戴在身上用來辟邪。
到了唐代左右,壓歲錢才開始演變成真正的銅錢,大人們用彩色的繩子将銅錢穿在一起,表達美好的祝願。
到了民國時期,更是有用一百枚銅錢串在一起,取“長命百歲”含義的壓歲錢文化,壓歲錢在曆史的長河中,始終在不斷更疊和變遷,以适應不同時期人們的不同需求。
<h1 style="text-align: left;">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壓歲錢文化</h1>
每個地區關于壓歲錢的文化各不相同,有些地方非常看重壓歲錢,如小編所在的東北地區,過年一定要向長輩拜年,接受了拜年的長輩,也要對應地發放一定的壓歲錢。
小時候的壓歲錢普遍在幾十元,如今通貨膨脹,人們的生活水準也逐漸提高,壓歲錢已經上漲到了幾百元之多。
部分地區并沒有壓歲錢習俗,孩子們逢年過節并不能收到長輩的壓歲錢,可以說是非常慘了。
壓歲錢本身是為了表達祝願,希望在經濟相對發達的今天,壓歲錢依然能保持它原本的樣子,作為祝福代代傳遞,不要變成名利和攀比的代表。
小島今日話題:你所在的地區,平均壓歲錢是多少?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孕産、育兒團隊,多平台優質創作者,關注我,孕期營養健康、孩子成長教育,給您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