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友不在了,我要代他們行善!”92歲退伍老兵38年捐款近20萬元

作者:新華日報
“戰友不在了,我要代他們行善!”92歲退伍老兵38年捐款近20萬元

交彙點訊 “戰友不在了,我要代他們行善!”“中國好人”劉汝則釋出會近日在江蘇省泰州市舉辦。今年8月,92歲的退伍老兵劉汝則入選中央文明辦釋出的7月“中國好人榜”。自1983年離休後,劉汝則夫婦累計捐款近20萬元,他們身上有哪些凡人微光?跟着記者一起走近他們。

“戰友不在了,我要代他們行善!”92歲退伍老兵38年捐款近20萬元

離了戰場,捐助“一線”再立新功

釋出會上,劉汝則和老伴各穿一身老布衣、蹬一雙老布鞋,在志願者的攙扶下走上領獎台。二老年事已高,劉汝則還罹患腦萎縮近20年,不能長時間獨自站立。

這兩位老人看起來普普通通的老人,卻不平凡。劉汝則離休38年來,劉汝則夫婦省吃儉用、累計捐款近20萬元。今年8月,劉汝則入選中央文明辦釋出的7月“中國好人榜”,并成為當月“中國好人”重點宣傳報道對象,這在泰州好人史上還是第一次。

92歲的劉汝則還有獨特的身份,曾先後參加解放戰争三大戰役中的遼沈戰役、平津戰役,以及抗美援朝戰争,為建立和保衛新中國立下赫赫戰功。

“戰友不在了,我要代他們行善!”92歲退伍老兵38年捐款近20萬元

劉汝則出生在泰州市姜堰區張甸鎮尹莊村,小時候家中兄弟姐妹6個,常常窮得揭不開鍋,小時候的經曆也成為劉汝則捐贈的推動力。17歲那年,劉汝則報名參軍。1950年因在部隊表現優異,他光榮入黨。6年後劉汝則轉業到河南省參加工作,1983年離休後回到老家姜堰區。

當記者問劉汝則,為什麼如此節儉也把錢拿出來捐贈時,劉汝則不斷重複道:“我是退伍老兵,也是名老黨員、離休幹部。曾經的戰友都不在了,我要代他們行善!”

職務上退休,但劉汝則一直堅持離而不休,時刻關注國家大事,隻要哪裡一有需要,劉汝則夫婦總會挺身而出、貢獻力量。

去年入汛後,我國部分地區發生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劉汝則每天坐在電視機前,實時關注汛情。看着不少人奮戰在抗洪一線,劉汝則坐不住了,二話不說,和老伴從銀行取出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5萬元,捐到江西、安徽等地的洪澇災區。面對紅十字會從業人員的感謝,劉汝則平靜地說:“我是一名老兵,也是入黨70年的老黨員,我的錢是國家給的,現在國家有難,我再還給她。”

“節儉點沒關系,不能苦了孩子”

劉汝則住在泰州市姜堰區羅塘街道葉舍社群,老人生活節儉程度與無私奉獻形成鮮明對比,該區紅十字會從業人員俞甯數餘年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劉汝則夫婦家裡的生活物品陳舊,每一件都用到無法再維修了才會換掉;為節約用電,看完電視都要拔掉插頭;老兩口愛吃面食,為節約開銷,劉汝則的老伴經常自己在家揉面做饅頭,她說:“自己做的比外面劃算,我們年紀大了節儉點沒關系,不能苦了孩子。”

聽聞有需要捐贈的學生,劉汝則夫婦“出手大方”。姜堰區張甸鎮尹莊村的一名學生家庭經濟困難,讀大學生活費拮據,劉汝則得知後立刻捐助一萬元,告訴學生“在外面吃飽穿暖,别不舍得。”“他們自己花錢節儉,是要省出錢來給别人!”尹莊村的村幹部劉曉麗說。

“戰友不在了,我要代他們行善!”92歲退伍老兵38年捐款近20萬元

38年來,劉汝則夫婦已經記不清捐贈學生的數量,但孩子們記得。在“2020感動中國·江蘇十大年度人物”的頒獎典禮上,一名受捐助學生還特地送上自己勤工儉學為爺爺買來的鞋,劉汝則推辭再三才收下,眼裡閃着淚光說:“不應該浪費錢給我買東西,我前陣子還想給他打電話,問問錢夠不夠用,不夠我再彙點給他。”劉老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共産黨員的初心。

“我是個老兵,也是個老黨員。我的錢都是黨和國家給的,國家有需要,孩子們讀書有需要,我捐款是應該的。”劉汝則語出肺腑、真情滿懷,感動現場所有人。

情系鄉梓,“摳”出一條“緻富路”

劉汝則和老伴住房極其簡樸,屋子僅50餘平方米,收拾得幹幹淨淨。家中精心擺放的三樣東西被劉汝則稱為“寶貝”,分别為“黨員家庭”“光榮之家”兩塊銅牌,以及牆上挂滿獎章的照片。他說:“這上面總共有7塊獎章,都是我在戰場上立戰功所得。當年不少戰友犧牲了,我有幸活下來,雖然現在捐點錢物,但跟犧牲戰友比,實在算不了什麼。”

“戰友不在了,我要代他們行善!”92歲退伍老兵38年捐款近20萬元

劉汝則老家尹莊村修路資金緊張,劉汝則夫婦聽說後,便拿出幾張存單,次日一早就去銀行取出5萬元,捐給村裡修路。得知九旬退伍老兵資助村裡修路,村民将感動轉化為行動,不計較哪家出力多少,紛紛主動要求做修路義工。如今鄉親們走在新修好的長500米、寬3米的水泥路上,打心眼裡兒感激劉汝則夫婦。

“路修好了,村裡的蔬菜水果等農作物就出得去,村民多了一條‘緻富路’。”劉曉麗說。尹莊村黨支部書記劉文武贊不絕口:“劉汝則不光捐錢修路,每次回老家,隻要一聽說誰家有困難,他都會主動上門看望、捐款捐物。”

其實劉汝則很“摳”,他和老伴生活幾十年,總是能省則省,十分節儉。他們平時很少花錢買衣服,出門隻穿一雙8元買來的鞋,一件衣服也都要穿上十幾年。但是劉汝則也很“大方”,不管哪裡有災情、誰家有困難,總是義無反顧,拿出省吃儉用的存款,少則幾千,多則上萬。

“戰友不在了,我要代他們行善!”92歲退伍老兵38年捐款近20萬元

一身洗得褪色的深藍色套裝,一雙刷得發白的老布鞋,在别人眼中如此平凡普通的劉汝則,卻在用大義大愛踐行入黨誓言:“古梅無他求,點紅暖人間。”

“戰友不在了,我要代他們行善!”92歲退伍老兵38年捐款近20萬元

“對自己,節儉畢生不舍粒米;對他人,慷慨解囊傾力相助。一件舊衣數十年,一生積蓄為他人。容顔易老、初心依舊,他用70年黨齡的赤子之心為我們诠釋火光長明的信仰之燈如何閃耀動人。”這是他“中國好人”的頒獎詞,也是他最真實的寫照。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唐悅 劉春

通訊員 曹春森 錢宏斌

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