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看完這本書後瞬間就被治愈了

作者:景橙

這本書是聽了一期《文化有限》播客後去讀的,這本書和一般的心理學書完全不是一個風格。它跟我想象的也完全不一樣,沒有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隻用了一隻蛤蟆的經曆就講清楚了我們和父母的關系,我們和自己的關系。

.

作者羅伯特·戴博德,是英國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實驗者,他在這本書中給我們演繹了心理咨詢的全過程,讓讀者再看完這本書後,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蛤蟆從小在物質條件極其豐富的家庭中長大,自己一座雄偉壯觀的蛤蟆莊園,原本的蛤蟆過着快樂且潇灑自如的生活。突然經曆了變故整個人都變得不好了,在心理醫生蒼鹭的幫助下,蛤蟆逐漸找到了自己,一步一步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蒼鹭總是在試着抛出問題,再引導蛤蟆自己來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幾輪面談下來,蒼鹭發現蛤蟆其實是“男人中的男孩,男孩中的男人”。當蛤蟆說出自己的成長經曆後,蒼鹭了解到蛤蟆這麼多年來并沒有做自己,他始終在用童年的态度來對待當下的事情,堅持自己的選擇,直到成年以後他也被父母的聲音所驅使,被童年的情緒所困住。

當這本書我讀到一半時,我也回想了自己的童年,蛤蟆的故事裡也有我自己的影子。童年時期我們都難免淘氣,那後果就是被父母用嚴厲的語言教訓,被教訓後我們所産生的态度是一種應激反應,這時我們已經自動啟動了防禦機制,開啟了自我保護模式。當我們成年以後往往還是會用相同的情緒對待類似的事件,而不是以真正成年人的态度去處理問題。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我們要學會和自己的情緒和解,理智的正視自己的情緒,産生的每一種情緒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在了解自己的情緒同時,我們也要去學習如何去感受他人的情緒,與他人“共情”。

哪怕你是心理學的小白也不用怕這本書讀不懂,我們可能都曾是蛤蟆先生,隻要順着蒼鹭的問題去尋找答案,我相信,讀完之後我們也能跳出某個執念,勇敢地為人生做出選擇。

#讀書#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