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影廠棄拍《城南舊事》原因不明,“英子”一夜成名,沈潔近況

電影《城南舊事》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說。原小說分五段寫五個人,改編的時候,删去了“姨娘”全部和"驢打滾兒"的後半部。

北影廠棄拍《城南舊事》原因不明,“英子”一夜成名,沈潔近況

劇本完成後,原計劃拍攝這部影片的北京電影制片廠因不明原因取消了拍攝,錯失經典。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陳荒煤向上海電影制片廠舉薦《城南舊事》劇本。上海電影制片廠看後如獲至寶,立即拍闆投資拍攝《城南舊事》。

上世紀80年代,上海電影制片廠一部電影的平均投資是29萬元,而上影廠為《城南舊事》投入了57萬元,高出的兩倍之多 。北影若知上影如此看重這部影片,不知做何感想。

北影廠棄拍《城南舊事》原因不明,“英子”一夜成名,沈潔近況

很多人不知,這部京味十足的電影是在上海拍攝的。1982年,上海電影制片廠去北京選景。當時的北京已經找不到小說中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街道和胡同。片中的胡同,街道包括影片中偷兒躲藏的那塊草地,都是上海電影制片廠的美工們在廢棄的上海江灣機場實景搭出來的。影片中除了西山紅葉和"瘋女人"家小院子是真實的之外,其他都是劇組搭的景。不得不佩服美工們的技術高超。

北影廠棄拍《城南舊事》原因不明,“英子”一夜成名,沈潔近況

城南舊事透過一個小女孩的純真眼光展示了上世紀20年代老北京的社會風貌,為中國的散文電影提供了一個範本。

《城南舊事》導演吳贻弓對演員的選擇和使用是相當成功的。英子的那雙清澈、純真、探索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襯托出幹淨的心靈,足以讓語言遜色,被譽為“清澈的女孩”。

北影廠棄拍《城南舊事》原因不明,“英子”一夜成名,沈潔近況

影片上映後,英子成了國産兒童片的不朽形象,小說作者林海音女士看完電影後,對沈潔非常認可約沈潔見面,兩人情同祖孫,交往一直持續到林女士在台灣去世。

沈潔出演該片時年僅十歲,和許多幸運的新人一樣,《城南舊事》成就了沈潔,起點即是巅峰,但也意味着藝術成就不可能再被超越。

《城南舊事》後,沈潔還在在《這不是誤會》、《上海屋檐下》等影視中擔任清純少女的角色,然而在英子面前,這些角色都黯然失色。

北影廠棄拍《城南舊事》原因不明,“英子”一夜成名,沈潔近況

1992年,沈潔赴日本留學,轉行學法律。一次經過一個教室,突然聽到她在《城南舊事》裡的聲音,還有那首“長亭外,古道邊”的歌。沈潔這才知道《城南舊事》在日本的影響力巨大,影片被選為中文課的教材。了解到沈潔的身份後,沈潔被邀請在一些大學裡介紹中國文化。畢業後,沈潔有了自己的文化傳播公司,重又回到影視文化行業。

沈潔說《城南舊事》是她的一個童年紀念,“我很幸運能參加這部電影的拍攝,它給了我一個特别的童年,也影響了我以後的生活。”

北影廠棄拍《城南舊事》原因不明,“英子”一夜成名,沈潔近況

宋媽的形象也十分成功。鄭振瑤在影視劇大多都是演公主、貴婦或者知識分子,在《城南舊事》中她突破以往形象飾演一個從北方農村出來的傭人。鄭振瑤樸實、含蓄、精湛的表演把人們帶入進宋媽悲慘的劇情 。

為了符合片中角色的形象,化妝師先剃掉鄭振瑤鬓角和額頭上的一些頭發,把鄭振瑤原先很秀氣的臉型變成北方農村婦女的方型臉,然後描粗眉毛、将頭發紮成那種撅起來的髻。化好妝之後,鄭振瑤一看鏡子就把臉給捂住了 。

1983年,因飾演宋媽,鄭振瑤獲第三屆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城南舊事》也同時獲得最佳導演、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影片還獲得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情片金鷹獎。

北影廠棄拍《城南舊事》原因不明,“英子”一夜成名,沈潔近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