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話劇《推銷員之死》今晚将在話劇中心首演

作者:新民晚報
話劇《推銷員之死》今晚将在話劇中心首演

圖說:《推銷員之死》海報

  今晚,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制作出品,呂涼領銜主演的話劇《推銷員之死》将在話劇中心首演。《推銷員之死》是阿瑟·米勒于1949年創作的劇本,曾獲得普利策戲劇獎、托尼獎、紐約劇評人獎,是世界上首部一次赢得三大戲劇獎的劇本,主演呂涼說:“我感覺它離我們很近,相信這個作品在觀衆中會獲得普遍的認同和共鳴。”

  這部讓阿瑟·米勒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劇作,講述的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推銷員威利·洛曼死前24小時的故事。壯年時他業務能力可靠,社交能力出衆,曾一度聞名于整個新英格蘭;妻子琳達操持家務,兩個兒子比夫與哈皮也讓他引以為傲。然而,随着時光的流逝,他的好運氣似乎遠去,生活也漸漸失控……劇中将威利年輕時的輝煌與當下的落寞穿插演繹,以小人物的生活窘境反映出“美國夢”的破碎。

  昨晚的彩排場中,不少觀衆都表示,這樣的故事很有現實意義,值得在都市中忙忙碌碌的人靜一靜,想一想。導演林奕在诠釋這部作品時也着重展現了“愛”,父子之間、夫妻之間、兄弟以及朋友之間的愛,在她看來,威利所相信的“美國夢”是一個對所有美國人的承諾。生活在一個承諾很多但卻什麼也不能保證的社會裡意味着什麼?這是米勒提出的問題。

  在舞美方面,以往《推銷員之死》舞台設計重點表現的“房子”形象,本次成了一種虛幻,如同主人公威利·洛曼一直求而不得的“成功”。為了讓觀衆走進威利的内心世界,去掉了阻礙,模糊了界限,帶有鏡頭感的舞台燈光轉換,将威利·洛曼的所見所思呈現在觀衆面前。造型設計遵循劇本中描述的年代寫實地設計,從細節區分不同年代感,比如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男士着中褲配長筒襪,到五十年代穿的是寬腿翻邊西裝褲。

  該劇将從今天起上演至8月22日。(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