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地區夜晚的燈光亮度和它的GDP成正比。”大資料統計顯示,超過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夜間經濟正成為城市GDP的新軸心。作為南方熱點城市和移民活力城市,深圳在夜間消費上向來有着良好的基礎和出色的表現。
在新世紀出生于深圳的孩子們,沐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長大,在他們的眼中,深圳的夜會是怎樣?他們對深圳的夜經濟又有怎樣的概念?為了尋找答案,南方都市報聯合深圳市商務局共同主辦,深圳大件事傳媒和雛雁部落承辦,深圳市少年宮支援下的南都杯·深圳少兒畫家夜景創作大賽正式啟幕,10月23日,活動決賽在華僑城大廈落下帷幕。
本次決賽,22位少年小畫手共同參與繪制出一幅反映深圳夜晚的12.8米長卷“鵬城賞夜圖”,該作品主題聚焦深圳夜間經濟,将有機會收錄進深圳博物館。
“鵬城賞夜圖”創作過程大揭秘,22位畫手共繪長卷
10月23日,22位少年畫手共同參與創作的深圳夜景版“清明上河圖”正式出爐。負責本次大賽統籌的美術老師Lucas向南都記者介紹,長卷畫總長約12.8米,由深圳的11個區組成,具體每個區長約1米,寬約80公分。除了9大市轄區:南山區、福田區、鹽田區、羅湖區、龍崗區、坪山區、光明區、龍華區、寶安區,還包括兩大功能區:大鵬新區和深汕特别合作區。
22位入圍畫手被分成11組,每兩人負責一個區。Lucas介紹,畫卷中區域的分布大方向是自西向東,整個畫面的中心區域包括福田區、南山區和羅湖區,每個區域的主題和側重點都不一樣。此外,整幅畫的主題與深圳夜景有關,聚焦深圳夜間經濟,但在每個區域又分出了許多更具體的小主題。
南都記者看到,羅湖區為夜市主題,鹽田區的主題與港口和運輸相關,龍崗區為運動健康主題,選擇了大運中心等地标建築,大鵬新區的主題選擇了古建築、天文台,以及海邊的夜晚。光明區以農場為主題,關于夜晚的戶外研學,而福田區、南山區等中心城區,主題是城市燈火通明的夜晚,會有市中心的燈光秀等元素。
談到整幅畫的亮點部分,Lucas介紹,龍華區是整個長卷畫的第一幅。之是以選擇将該區域作為第一幅,是因為它有深圳北站等交通樞紐,作為畫卷的開端有很好的寓意。此外,即使每個區都有固定主題,但是畫面的内容都是孩子們通過想象自由發揮。比如把深圳北站的鐵路畫的像過山車,就是兩個孩子共同思考的結果。
在長卷畫的材料選擇方面,Lucas介紹,長卷畫以丙烯顔料為主,比較環保,儲存時間也較久,非常适合收藏。此外,畫布是純亞麻畫布,不易變形,可以保證收藏的穩定性。
小選手創作全程收獲頗豐,作品将有機會收錄進深圳博物館
在決賽過程中,每個區域的創作都有一位美術老師參與指導。其中一位美術老師向南都記者介紹,自己會對顔色進行總體把控,保持長卷畫色彩的一緻性。此外,在構圖上也要進行把控,尤其是區域之間的過渡。
參賽的小選手們都有哪些收獲?創作龍崗區的小朋友介紹,自己此前對龍崗區的了解很少,借着創作的機會做了許多功課,對龍崗區有了全面的了解。最後畫了龍崗區的大運中心體育館,還有許多鍛煉的群衆,在顔色上也有所創新。她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和其他人一起協同創作,也學到了許多溝通和互相協作的技巧,收獲頗豐。
參賽家長陳女士表示,孩子參加這樣的活動十分有意義,既培養了孩子對繪畫的樂趣,同時也鍛煉了孩子們互相協作的能力。此外,孩子在創作前需要對創作的區域做功課,這個過程讓孩子對自己生活的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陳女士表示,長卷畫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很震撼,非常希望作品能夠有機會被收錄到博物館,成為孩子童年珍貴的記憶。
采寫:南都見習記者 嚴兆鑫
攝影:南都記者 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