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境以南——漫談南亞半島(一)

印度有着悠久的曆史。曾經有過輝煌的古文明,和中國是近鄰,同樣幅員遼闊、人口衆多,曆史上曾飽受西方的殖民剝削。近代以來,逐漸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鑒于當下疫情的關系,以及昨天的...開始關注印度。就談談南亞半島吧~

數千年間的交往,總的來說,友善的多,偶爾也會有拳腳相加的時候。

曆史淵源的幾個節點

中印之間,早期的交流,似乎應該從佛教說起。據考證,大約在漢明帝時期(約在公元紀67年左右),佛教傳入中國被稱為浮屠教。

國境以南——漫談南亞半島(一)

【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藍。建立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曆史,位于今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裡,洛龍區白馬寺鎮内。現存的遺址古迹為元、明、清時所留】

399年(東晉時期),65歲高齡的法顯從長安出發經西域至天竺,曆時14年,遊曆30餘國,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于義熙九年歸國。後著有《佛國記》。他是有記載的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嗯,是一個驢友兼翻譯家。

國境以南——漫談南亞半島(一)

對中國老百姓而言,更加出名的是另一位,特别是在小朋友的群體中...他就是玄奘,本名陳祎,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由于佛教發源地天竺和大唐長安路途遙遠,佛教經義在語言翻譯和傳播過程中,産生了分歧。于是,玄奘于貞觀年間經涼州,過玉門關,西行五萬裡赴天竺取經。前後曆時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

國境以南——漫談南亞半島(一)

回歸後,玄奘和他的弟子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并将他西遊親身經曆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産、習俗編寫成《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記》是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斯裡蘭卡等地古代曆史地理的重要文獻。換個通俗點的說法,若非這些記載,某些國家的文明曆史就是神話..這段曆程,被幾百年後的小說家加工成了《西遊記》~~有個說法,唐僧當時非官方委派,而是偷渡出去的..不過,無論事實如何,玄奘是一個偉大文明的傳播使者。

國境以南——漫談南亞半島(一)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中國發揚光大,用現在的眼光看,是标準的牆裡開花牆外香。其實,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習以為常的,都來源于海外。比如牛頓力學、馬克思主義,更基礎的阿拉伯數字(也是古印度人發明的),還有辣椒、玉米、石榴...文明之間的交流和碰撞,總是方方面面的,取之精華棄之糟粕的原則,很多年前就已經探讨過了。是以,要不要出國留學,要不要關起國門自己發展這些問題,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國家,實在是不适合再深入探讨了。當然,這是題外話~

國境以南——漫談南亞半島(一)

如果法顯、玄奘是宗教領域的專業人士,那麼,鄭和就是标準的官方代表了。在蒙元拓展了歐亞大陸的認知之後(就像疫情有效增進了各國人民之間的認知),伴随着造船業的發達和航海技術的成熟,特别是以海道針經(24/48方位指南針導航)和過洋牽星術(夜間天文導航)為代表的導航定位技術,大明朝開辟了中國大航海時代。鄭和下西洋,六百多年前這位傳奇人物,也與南亞大陸有過多次交集。

國境以南——漫談南亞半島(一)

【鄭和寶船模型】

鄭和也在第七次航行期間,病逝在古裡國附近(今印度科澤科德,Kozhikode)。船隊一名叫馬歡的色目籍翻譯官,《瀛涯勝攬》的作者,記載明永樂五年(1407)鄭和曾在古裡國樹碑的内容,“其國,去中國十萬餘裡,民物鹹若,熙皡同風,刻石于茲,永示萬世”。隻是,再堅硬的石頭也可能熬不過悠久的歲月...

特别要提這本書,是因為鄭和下西洋的航海日志——《鄭和出使水程》沒了,航行的文字資料所存不多,《瀛涯勝攬》就成了記載沿途風土人情、研究曆史為數不多的“寶貝”。(插一句話,極有研究價值的日志沒留下,而不該有的XX日記卻大行其道,是一種悲哀)。這本書記載了船隊經過的錫蘭、小葛蘭、柯枝、古俚等當時南亞半島相關的國家,對當時印度種姓制度有着深刻的描寫。

錫蘭(錫蘭山)就是現在的斯裡蘭卡。永樂七年鄭和、王景弘(福建漳平人)立《布施錫蘭山佛寺碑》,石碑内容記載了當時布施禮品的清單,除中文外,石碑上還有波斯文和泰米爾文兩種文字,分别表達了對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神祇的敬意。

國境以南——漫談南亞半島(一)

這是一塊幸運的石頭。1911年,此碑在斯裡蘭卡南部的加勒修路時被發現,現存科倫坡博物館。。石碑上部刻着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二龍戲珠圖案,下面的文字依稀可辨,“大明皇帝遣太監鄭和、王貴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

石碑是古物,記載的是過去,但是淵源會留存下來,曆史也許在某個拐角處,用這個冥冥之中的淵源開辟另外一個未來...

國境以南——漫談南亞半島(一)

【大連海事大學于2007年起,在斯裡蘭卡科倫坡國際航海工程學院設立了海外校區,開展境外辦學項目】

史無前例的七下西洋,前後28年,講述了大明朝的“一帶一路”。這段曆史可以細細研究。。

在曆史上,中國和南亞半島還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比恒河水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