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央視一哥”到省委常委,張政在“跨界”路上都幹了啥

作者:上觀新聞
從“央視一哥”到省委常委,張政在“跨界”路上都幹了啥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這句出自央視綜藝益智欄目《正大綜藝》的口号,是很多“80後”“90後”童年的回憶。

張政也曾是節目曆屆主持團隊中的一員,與王雪純、朱迅等主持人都搭檔過。他高大帥氣的形象和沉穩大方的主持風格,在觀衆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3年,就在主持事業蒸蒸日上之時,張政突然銷聲匿迹,以至于不少網友感到疑惑:張政去哪兒了?

實際上,當年從熒幕前消失後,張政轉型做起了幕後,之後更是經曆了跨界從政、重回媒體、再次從政的多重身份轉換。

近日,再次進入大衆視野的張政,已經從原光明日報社總編輯,轉任河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一職。此前,他曾先後出任中國演出管理中心主任、貴州省黔西南州委書記等職,這次是他回京4年之後,再次前往地方任職。

從“央視名嘴”到主政一方,再到如今主管一省的宣傳工作,張政用自己的腳印證明,是金子“跨界”到哪兒都能閃光。

名副其實的“央視才子”

中央電視台是衆多點傳播音主持專業學子夢寐以求的殿堂。相信每個人被問到如今央視著名主持人有誰時,都能脫口而出一些名字:白岩松、董卿、康輝、撒貝甯等,而張政在央視時的知名度和他們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1985年,19歲的張政考上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播音專業,便隻身從老家黑龍江來到北京,為了理想打拼。

當時的北京廣播學院已經名聲在外,是如今播音主持界最高學府——中國傳媒大學的前身。

這裡為央視源源不斷輸送了一批批新聞傳媒界的優秀學子,比如和張政一樣學習播音的李梓萌,主持人歐陽夏丹,還有和張政同屆、新聞系的白岩松。

大學期間,張政積極參加學生工作,大二時已經成為校學生會主席,大三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穩紮穩打的專業水準,加上豐富的學生工作經驗,使得張政一畢業就獲得進入中央電視台工作的機會,當起了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

别看當時的張政瘦瘦的,個性也比較腼腆,但在主持節目時沉穩大氣,不僅語速穩健,還有很強的控場能力,受到不少觀衆的喜愛。《新聞聯播》《中國報道》《經濟半小時》等節目中,都出現過他的身影。

和當時央視的王牌欄目《正大綜藝》結緣也是一個巧合。

《正大綜藝》自開播以來一直以男女搭檔主持的形式存在,在主持人程前因為個人發展退出之後,張政恰好補了這個缺,成為女主持人王雪純的搭檔。整個節目的輕松愉悅氣氛,讓習慣緊繃的張政找到了更加舒适的主持風格,幽默而溫暖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了人們眼中的“鄰家大哥哥”。接連搭檔了三位女主持人,張政反而一度成了節目鐵打的“台柱子”。

從“央視一哥”到省委常委,張政在“跨界”路上都幹了啥

·張政搭檔吉雪萍主持《正大綜藝》。

在主持界,沒有不想登上春晚的主持人。在央視工作十餘年後,2001年,張政終于等來了他的“春晚首秀”。舞台上的他,自信笃定,毫不怯場,憑借紮實的基本功,順利和搭檔完成了任務,也是以有機會連續主持了後兩屆的春晚。

從“央視一哥”到省委常委,張政在“跨界”路上都幹了啥

·2001年的春晚主持團隊。

除了春晚,張政還主持過許多國家級大型文藝晚會,包括1997年的“3·15”晚會、1999年慶祝建國50周年大型晚會和2001年建黨80周年慶典晚會等。

在事業上拼搏的同時,張政也沒有落下對自身能力的提升。1997年,他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管理系碩士研究所學生班學習,随後又在北京廣播學院電視語言藝術專業進修,獲得了博士學位,一度成為央視學曆最高的主持人。

高學曆再加上深厚的主持功底,張政成為當時央視的重點培養對象,短短幾年時間就一躍成為人們口中的“央視一哥”。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期待着張政能在主持界迸發出更耀眼光芒的時候,他卻選擇了激流勇退。2003年開始,他悄無聲息地從台前消失,轉戰幕後,随後還離開了央視。

“是高升,不是不得志”

張政離開央視,究竟去了哪裡?

2007年,有人發現,“出品人:張政”的字樣出現在一台于北大百年講堂首演的舞台劇《觀世音》的主創人員名單上,此時的張政已經是文化部中國演出管理中心主任。

3年前離開央視,張政便進入中國廣播藝術團擔任副團長,與擔任藝術總監的馮鞏,從同台表演的關系變成了同僚。2006年3月,他轉任中國演出管理中心副主任,1年後升為主任。

趙忠祥在接受《青年時報》采訪時曾說:“他(張政)離開央視,那是高升,不是不得志。”

在外界看來,張政毅然選擇了一條與大衆預期截然不同的道路,而且這條轉型之路看起來并不輕松。

張政曾經在采訪中表示,雖然從以往辛苦的主持行業轉到藝術團工作,但是絲毫沒有放松的餘地。“退到幕後之後,我想的事情比以前多了,但并不代表我不再關注電視。閑下來時,我還會打開電視看一些台裡的節目,對自己以前主持過的節目也會去關注。”

從“央視一哥”到省委常委,張政在“跨界”路上都幹了啥

角色的轉變,也意味着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壓力。中國演出管理中心是國家文化部直屬的演出經紀機構,需要策劃、組織、聯絡和協調各種國内國際的文化藝術活動。張政不僅擔任總策劃,也成為出品人。

2007年,張政率先提出“戲劇理療”這一概念,并投資數百萬元将這一概念與舞台劇相結合,成功制作出《觀世音》。他想用這部舞台劇來幫助觀衆調理身心,找到自己心靈的答案。此後幾年,《觀世音》在全國各地巡演,場場爆滿,獲得業内褒獎,成為張政的一次成功嘗試。

在中國演出管理中心任職,隻是張政轉型的第一步。日後,他選擇離開媒體行業,跨界走上從政道路,而且越走越遠。

“不是一步登天的”

2008年,張政挂職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組成員、主席助理,正式開啟在地方的奮鬥史。2009年12月,他升任新疆自治區阿勒泰地委副書記。

剛到任的張政,就被天災突襲給了一個“下馬威”。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阿勒泰遭遇了有曆史記錄以來最大的雪災。危機來勢洶洶,連續暴雪讓地面積雪深度超過50厘米,因災被困牧民和傷員數不勝數,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面對巨大的挑戰,張政數日與軍民一同奮鬥在抗災一線,将道路打通,運送物資進災區。

在阿勒泰地區任職期間,張政曾說自己是一個地道地道的新疆幹部,他對當地很有感情,在工作上始終保持認真、嚴謹的态度,不僅積極招商引資,在推進農業産業化等方面也做出了成績。

張政曾在采訪中表示,自己從主持人到阿勒泰地委副書記,并非“一步登天”,而是依靠7年多行政工作的曆練。

從“央視一哥”到省委常委,張政在“跨界”路上都幹了啥

2012年2月,張政調任貴州省銅仁市市委副書記。在銅仁,張政充分發揮人脈資源優勢,積極宣傳推介銅仁。當年7月,他調任黔西南州委副書記。半年後,他升任黔西南州州委書記。

張政始終對自己的道路有清晰的規劃,并且在每一個崗位上兢兢業業。經過多年在地方的曆練,2017年6月他回京擔任光明日報社總編輯,在輾轉多年後,再次回歸媒體行業。

從“央視一哥”到省委常委,張政在“跨界”路上都幹了啥

2021年3月23日,《河北日報》釋出消息稱,近日,中共中央準許:張政同志任河北省委委員、常委。次日,據河北媒體報道,河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政到長城新媒體集團調研,又揭開了張政兼任河北省委宣傳部部長這一身份。

從“央視一哥”到省委常委,張政在“跨界”路上都幹了啥

其實這些年從央視離開、轉型跨界的人不在少數,有的找到了新的發展平台,有的下海經商,有的選擇出國,也有出去兜了一圈又重返崗位的。

跨界不易,從主持界轉行從政更是充滿挑戰。張政這十幾年的轉型,是對自身不俗能力的展示,也是對主持人無限發展可能的一種肯定。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 圖檔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金台環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