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重陽佳節來臨之際,泸州老窖獨家冠名《2021河南衛視重陽奇妙遊》“強檔”節目,打造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重陽佳節,讓更多人領略到“泸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獨特魅力。
農曆九月初九,
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
作為敬天祭祖、敬老感恩、
飲宴祈壽、登高健身的喜慶節日,
重陽節自古以來
便與中國詩酒文化密切相關。

“九九”重陽節起源于先秦之前,是中國傳統節日。“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将“九”定為陽數,“九九”即為雙重陽數。民間則将“九”視為最大之數,“九九”則有極高極大、長久長遠的寓意。同時,因為在農耕文化裡九月還是農作物的豐收時節,人們需要感恩天地祖先的護佑,是以重陽節也就有了敬天祭祖的寓意。
早在西漢,敬天祭祖的傳統習俗開始普遍流傳。9月入深秋、濕寒已大顯,古代的人們為了加強身體的鍛煉和進食一些祛濕禦寒的食物來抵禦秋冬濕寒,于是敬天祭祖之外登高望遠習俗随之出現。在重陽節這天登高望遠,敬祭天地、鍛煉身體,與家人同遊,用辛辣的茱萸祛除了濕氣;呼朋引伴,用溫熱的白酒抵禦了風寒。
時至今日,重陽節的民俗活動越來越豐富而寬泛:祭祖、登高、曬秋、辭青、賞菊、九皇會、放紙鸢、佩茱萸、吃重陽糕、祭祀海神、享宴祈壽、飲菊花酒……時間不同、形式不一,地域不同、風格各異。無論什麼形式風格,重陽節中大多民俗活動都與中國的詩酒文化息息相關——
↑泸州老窖天然藏酒洞之——龍泉洞
曆朝曆代的文人墨客在重陽節的詩與酒、詞與酒、歌與酒中抒發着别樣情懷,“九九”重陽成為“酒酒”重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以《飲酒·其五》為題為重陽節增添了賞菊飲酒的閑情雅緻;“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為重陽節增添了幾許思親之情;“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随雁字長。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北宋詞人晏幾道一首《阮郎歸》為重陽節再添“也有惆怅卻無絕望”的向上情懷。
要讓重陽的種種情愫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揮灑,自然就少不了那“綠杯紅袖”的美酒了。
千百年來,人們為何對重陽節的曆史記載總是離不開詩、酒?因為,這與人們情緒表達的精神需求相關。詩歌是古時表達情緒的最好載體,美酒又是詩人情緒最好的催化劑。是以,在美酒的作用下,人們得以從繁重、單一的社會勞動中解脫出來,更好地享受詩歌、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帶來的精神愉悅。
在中國,人們對酒的喜好不曾停止,尤其在魏晉時期更是達到了“無論男女老幼皆好飲酒”的地步。在那個飲茶尚未普及的時代,進門先飲酒便是主人必要的待客之道。隻是那時的釀造工藝尚不成熟,所釀的酒也大多以甜醴為主、度數相對較低,如果不是以升鬥的計量來一番痛飲,很難讓人達到滿足的程度。
後來,随着人們對酒的需求量迅速增大,釀酒的技藝不斷純熟,酒的濃度也在不斷上升,酒逐漸成為了當時的稀有商品。尤其到了唐代,李白詩中的“金樽清酒鬥十千”“新豐美酒鬥十千”足以表明酒的珍貴。同樣在杜甫的《飲中八仙歌》裡,也有“左相日興費萬錢”的詩句來突出美酒之珍貴。或許,正是因為一鬥酒十千錢的彌足珍貴,才有賀知章金龜當酒來請李白,而李白更是将自己的五花馬、千金裘都拿去換了酒錢。
而在所有與詩酒相關的文人墨客中,李白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他對于酒曾有一番精妙的诠釋:“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以非我之境界诠釋了酒與自然的重要關系。
李白将詩與酒的藝術發揮到了極緻,讓後來的人們望塵莫及。很難想象,假如沒有李白,中國詩酒文化中将會出現怎樣的空白,又會有着怎樣的缺憾?也許,至少在某個重陽節之後,便沒了“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觞。”這樣千古傳誦的華麗詩篇,自然也無法激發出他的“粉絲”杜牧在重陽節寫出 “但将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晖。”這樣脍炙人口的絕句了。
如今,中國白酒已經成為重陽佳節的重要符号之一,它與登高、賞菊等活動一起,千百年來不斷傳遞着重陽佳節的别樣韻味。
好酒:“好将沉醉酬佳節”
無論是端午、中秋、春節還是重陽,美好的日子怎能缺了美酒的陪伴,我們需要用美酒“好将沉醉酬佳節”,以向傳統文化緻敬、禮贊美好生活。這些傳承千年的傳統佳節,需得底蘊同樣深厚的千年美酒方可般配。這其中,始于秦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的泸州老窖當數上佳之選。
↑泸州老窖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經過代代傳承,精益求精,其施曲蒸釀,貯存醇化之工藝,不僅開中國濃香型白酒之先河,更是中國釀酒曆史文化的豐碑。“曲為酒之骨”,白酒釀造的關鍵要素在于酒曲,而泸州老窖在施曲蒸釀方面就對中國白酒發展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衆所周知,由于酒曲中的微生物數量和品種較多,香味物質更是十分豐富,使得通過酒曲釀造出來的美酒芳香馥郁、沁人心脾;在不同的時間、溫度與環境中,又能制作出不同的酒曲,而不同酒曲釀制出來的美酒又有着不同的香味,于是便有了中國白酒的香型類别。制曲作為酒工藝的前端工序,在時間上也有着嚴格的要求:古時一般是以端午開始至重陽結束,稱之為“伏天制曲”。這種酒曲可讓重陽時節的白酒更加醇熟。
↑泸州老窖特曲傳統釀制技藝
當蒸餾技術的出現,酒曲工藝發展又有了新的發展,這便有了中國白酒在元代經曆的一次革命性突破——通過蒸餾技術和酒曲共同釀造的白酒,其不但度數有了大幅提升,而且還能極大的儲存酒曲釀造過程中的芳香,讓中國人的飲酒習慣轉變,開始了從“大碗到小杯”。
而在所有的蒸餾酒中,泸州大曲酒可謂酒曲工藝與蒸餾技術搭配合作的典範。公元1324年,制曲之父郭懷玉于泸州發明了甘醇曲,從此中國大曲蒸餾酒釀造史開啟了新的紀元。同時,泸州作為大曲蒸餾酒的發源之地,也成為了享譽華夏的名酒之城。在大曲蒸餾酒傳承的數百年内,通過技藝的不斷完善與酒的品質提升,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泸州大曲酒(泸州老窖特曲前身)一舉榮膺金獎,成為我國最早獲得國際金獎的濃香型白酒。
↑“制曲之父”郭懷玉雕像
↑1915年,泸州大曲酒(泸州老窖特曲前身)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1955年,泸州老窖把大曲酒以品質等級進行劃分,将品質特級的曲酒定為"特曲"。從此"泸州老窖特曲"成為業内首家以"特曲"為名的白酒産品,在此後舉辦的四屆全國評酒會中,泸州老窖特曲次次參評,并成為唯一獲得全國評酒會"中國名酒"稱号的濃香型白酒。
↑上世紀50年代,泸州老窖按照品質等級将泸州大曲酒劃分為“特曲、頭曲、二曲、三曲
濃香型白酒又被稱為“泸香型”白酒,正是起源于泸州老窖特曲。1957年到1958年,為了振興中國酒業,國家派出專家組對泸州老窖釀造技藝進行查定、總結,并在1959年編寫出版了全國第一本釀酒工藝書籍《泸州老窖大曲酒》,規範了全國“泸香型”白酒的生産工藝,這也是我國首部白酒釀造的教科書。
二十四代人的技藝傳承、697年的濃香匠心,成就了今天“泸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獨特魅力。如何保護好非遺、傳承好非遺?在2021年重陽佳節來臨之際,泸州老窖獨家冠名《2021河南衛視重陽奇妙遊》“強檔”節目,正式啟動打造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重陽佳節,引領更多人領略一把古人的重陽盛宴。
詩酒“話”重陽、百味“訴”衷腸,重陽節飲酌一杯泸州老窖美酒,品味一番菊黃佳釀的千年時光!
↑泸州老窖獨家冠名《2021河南衛視重陽奇妙遊》
(蕭白、張垚/文,圖據泸州老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