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英超轉會又告一段落,曼聯球迷興奮嗎,氣氛夠激昂嗎?近十年最出色的7号球衣主人C羅重返老特拉福德,再度為紅魔征戰。不過談起轉會窗,球迷們最關注的總離不開金錢,今屆最矚目的大概是阿斯頓維拉隊長傑克·格裡利什離開母隊,加盟“藍月亮”成為“一億英鎊先生”。但如果傑克·格裡利什坐時光機回到二十年前,他的身價又會是多少呢?回到2001年時,當年世界公認的球王齊達内,身價為6600萬英鎊;正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傑克·格裡利什最多最多也隻值3000萬英鎊(甚至更少?)。到底在20年間,球壇以至世界經濟發生了什麼事,令轉會費暴升至瘋狂的局面?

除了傑克·格裡利什,今季轉會窗其實還有不少球隊都要大單,包括切爾西以轉會費9750萬英鎊簽回前鋒盧卡庫;曼聯以7300萬英鎊簽下多特蒙德小将傑登·桑喬;阿森納以5000萬英鎊簽下中後衛本·懷特等等。盧卡庫曾經在2011至2014年效力切爾西,其後切爾西以2800萬英鎊将他出售到埃弗頓,相隔隻有七年,就以接近1億英鎊回家,轉會費升幅達3.5倍,大幅跑赢同期歐洲或英國經濟。
我們經常說的轉會費,可以說是一筆提前解約的補償。職業球員一般會與球隊簽訂一個年期的合約,但如果球員要在合約到期前離隊,新球隊就需要向舊球隊支付“轉會費”,當中其實并不包括球員在新球隊中的薪酬和待遇等。轉會費可以經兩支球隊協商,又或是新球隊直接代球員賠上解約金,但由于普遍解約金金額通常十分高,例如皇家馬德裡前鋒本澤馬解約金為8.5億英鎊,是以一般都以協商解決。
翻看曆史,全球第一宗的四位數轉會費,是1905年,英甲聯賽米德爾斯堡以1000英鎊,即約現時的12.47萬英鎊,從桑德蘭簽入中鋒阿爾夫·康芒(Alf Common)。而在2017年,世界最高轉會費紀錄已經由内馬爾從西甲巴塞羅那轉會至法甲巴黎聖日耳曼時,以1.98億英鎊打破。
實際上,轉會費以前亦沒有現在這麼多,1995年自《博斯曼法案》取消了隻能聘用歐盟内部球員限制,打開了國際市場競争,轉會費才開始上升。據FIFA轉會費紀錄系統,近10年全球轉會支出超過380億英鎊,而英超更是最大市場,出手最大的前30隊中,英超就占了12隊,可見轉會市場的上漲速度。
小編當然明白,球員身價絕對是以與球員技術、知名度、未來可塑性等挂鈎,并非如商品般跟随市場共識而定。當然,不同聯賽有不同本土球員限制,例如英超要求球隊内一定要有最少8名本土球員,也導緻英格蘭戶口價格急速上漲,例如本·懷特和馬奎爾。但不知道讀者們是否會與小編有同一疑問,為何球隊現時更願意以高價收購球員,一個球員值10億rmb,看似收不回成本,根本隻是“把錢倒進海裡”的行為。最重要的是:錢從何來呢?
首先錢從何來,簡單來說就是球隊收入。如今的頂尖球隊越來越有錢,原因之一在于發展迅速的轉播收入。
據會計師事務所德勤的《2020年足球财富榜》(注:由于受疫情影響,小編采用疫情前資料以更準确反映正常情況),在2018/19賽季,前20大球隊收入共有93億歐元,當中轉播費收入已經成為了最大收入占比,有41.12億歐元,年符合增長有11%,亦是最大增速來源。商業收入成為第二大收入來源,有36.79億歐元。反而比賽日收入隻占最少,隻有14.92億歐元。
轉播費的巨大亦可從以下例子看到。英超2013至16賽季轉播合約,三季轉播收益達51.7億英鎊,英國國内占30.18億英鎊;2016至19的三季轉播收益創紀錄超過80億英鎊,當中英國國内占51.36億英鎊,而在2020年,英超的本土及國際轉播收入就達42.36億英鎊。
現任皇家馬德裡教練安切洛蒂亦曾評論:“我想不止是足球,還有市場問題。當然市場價格越來越上升,有人賣、有人買,供求令價格轉變。雖然轉會費比起以前急升,但不要忘記電視轉播費用也在上升中。這裡沒有古怪,隻是球迷喜愛欣賞最高水準的足球賽罷了。”
由安切洛蒂的話可以看出,球隊願意以高價轉會費追逐,為的其實是希望可以吸引人觀看,特别是國際市場龐大,上升空間廣闊,若成功出售轉播權給更多國家,所帶來的收入是可想而知的。
加上絕大部分歐洲俱樂部球場座位已經飽和,比賽日收入有限,要擴張座位亦十分困難,若球隊能以球員展示出商業價值,開發商品和授權業務,滿足目标消費者需求推出産品,亦可為促進球隊收入可持續增長。以剛重回曼聯的C羅為例,短短8天内,其球衣的銷售額已經達到1.87億英鎊,是基本轉會費的14倍。
德勤在報告中亦提到,作為一支球隊,一直專注于對核心資産即球員,以及球場設施的投入,亦是能提升場内和場外表現的核心資源,支援球隊赢得比賽,為球迷創造最佳觀賽體驗。而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要維持對場内投入增長,那就意味着必須要做出改變,而擴寬國際轉播市場,看起來就是現今令收入穩定增長的重要一步。而當收入增長穩定,亦意味球隊需要投放更多資金到轉會市場上“放長線,釣大魚”,吸引更多球星加盟,保持成績同時“吸睛”,以獲得更高轉播費收入,成為一個無限輪回。
常言道:“有錢不是萬能的”,的确金錢足球并非必然成功,但在商業挂帥的球場上,“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上至主帥,下至球員,人才都總需要巨額資金招攬,10前年切爾西以破英超紀錄的5000萬英鎊,從利物浦買下當家前鋒托雷斯﹙雖然表現不濟﹚;到10年後的今天,阿森納斥5000萬鎊隻可購入三獅新兵本·懷特。在連連上漲的球員身價之下,如何開源節流,同時不損實力,勢成為所有球隊必然面對的難題。
大家認為這個情況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