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減落地」雙減下,數學作業的“變”與“不變”——銀海學校特色作業系列(一)

【編者語】“雙減”的到來,老師們的專業能力和潛力無疑将受到一系列挑戰。開學四周來,數學組的老師們在反思中找出路。 經過幾周靜下心來對“如何實作作業優化,讓“雙減”落地有聲”主題的集體研讨,我們重新認識了作業的教學價值,更新了教師的作業觀。在充分考慮作業的育人價值,實作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标提前下,開展行動研究。凝心聚力,逐漸清晰研究的方向,開始有了我們自己的思考和行動。

「雙減落地」雙減下,數學作業的“變”與“不變”——銀海學校特色作業系列(一)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變化着的,但變化中都蘊藏着變與不變的因素。我們需要在研究具體問題時,從“變”中尋求“不變”的本質。數學學習如此,作業優化亦如此。

不變

數學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失的環節,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鞏固所學知識、内化思想方法、檢查學習效果,逐漸形成數學問題解決政策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了解學情,備課上課的主要依據。雙減來,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優化作業設計是其中關鍵的一環。我們變的隻是作業布置的量和形式,不變的是讓不同的學生通過有效有趣的作業獲得不同的發展,最終實作學生生命的成長。

01

變“狂轟亂炸”到“精準定位”

這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用更多的時間去深入教學研究,教材研讀也更加透徹,隻有如此才能“精準定位”。我們盡量避免出現機械、死記硬背、反複抄練、重複性無效作業,而是根據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選題分層布置作業,既有保底目标,又有彈性目标。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差異。

「雙減落地」雙減下,數學作業的“變”與“不變”——銀海學校特色作業系列(一)

02

變“反複操練”為“吸收内化”

大量的同類練習,如計算、同一類問題的解決等,改變以往反複練習的方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計算算理、算法或解決問題的政策,将知識和政策真正得到内化。

「雙減落地」雙減下,數學作業的“變”與“不變”——銀海學校特色作業系列(一)
「雙減落地」雙減下,數學作業的“變”與“不變”——銀海學校特色作業系列(一)

03

變“散點練習”為“結構建構”

把每課時内容、每單元内容的散點化練習改變為将知識結構化梳理。如思維導圖。鞏固、深化和拓展已經學過的知識,是向高階思維轉化的一個必要的過程。

「雙減落地」雙減下,數學作業的“變”與“不變”——銀海學校特色作業系列(一)

04

變“枯燥無味”為“豐富有趣”

數學作業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解題,而是一項項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數學遊戲。學生在豐富的數學活動中,真正了解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理性精神,形成創新能力。一二年級雖不能布置書面作業,但并不是讓孩子們無事可做。我們以活潑有趣的形式,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運用知識。

「雙減落地」雙減下,數學作業的“變”與“不變”——銀海學校特色作業系列(一)
「雙減落地」雙減下,數學作業的“變”與“不變”——銀海學校特色作業系列(一)
「雙減落地」雙減下,數學作業的“變”與“不變”——銀海學校特色作業系列(一)

05

變“書上數學”到“身邊數學”

結合教學内容,設計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運用,将知識内化為學生的數學素養。作業設計以問題解決為目标,形成“教學-問題情境-作業解決-引導關注社會與實踐”的發展脈絡。

「雙減落地」雙減下,數學作業的“變”與“不變”——銀海學校特色作業系列(一)
「雙減落地」雙減下,數學作業的“變”與“不變”——銀海學校特色作業系列(一)
「雙減落地」雙減下,數學作業的“變”與“不變”——銀海學校特色作業系列(一)

回頭看看:作業,做得最多,了解得最少,現已成為教育研究中亟須開墾的“荒原”。“雙減”到來之機,我們銀海數學組将迎難而上,不斷挑戰,不斷嘗試,讓“雙減”落地有聲。

--

通訊|譚笑

編輯|曠雨婷 譚璇

稽核|文利娟 譚笑

【來源:株洲市天元區銀海學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