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双减”的到来,老师们的专业能力和潜力无疑将受到一系列挑战。开学四周来,数学组的老师们在反思中找出路。 经过几周静下心来对“如何实现作业优化,让“双减”落地有声”主题的集体研讨,我们重新认识了作业的教学价值,更新了教师的作业观。在充分考虑作业的育人价值,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提前下,开展行动研究。凝心聚力,逐渐清晰研究的方向,开始有了我们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变化着的,但变化中都蕴藏着变与不变的因素。我们需要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从“变”中寻求“不变”的本质。数学学习如此,作业优化亦如此。
不变
数学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环节,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内化思想方法、检查学习效果,逐步形成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了解学情,备课上课的主要依据。双减来,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我们变的只是作业布置的量和形式,不变的是让不同的学生通过有效有趣的作业获得不同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生命的成长。
变
01
变“狂轰乱炸”到“精准定位”
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深入教学研究,教材研读也更加透彻,只有如此才能“精准定位”。我们尽量避免出现机械、死记硬背、反复抄练、重复性无效作业,而是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选题分层布置作业,既有保底目标,又有弹性目标。既面向全体,又兼顾差异。
02
变“反复操练”为“吸收内化”
大量的同类练习,如计算、同一类问题的解决等,改变以往反复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算理、算法或解决问题的策略,将知识和策略真正得到内化。
03
变“散点练习”为“结构构建”
把每课时内容、每单元内容的散点化练习改变为将知识结构化梳理。如思维导图。巩固、深化和拓展已经学过的知识,是向高阶思维转化的一个必要的过程。
04
变“枯燥无味”为“丰富有趣”
数学作业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解题,而是一项项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数学游戏。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一二年级虽不能布置书面作业,但并不是让孩子们无事可做。我们以活泼有趣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运用知识。
05
变“书上数学”到“身边数学”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运用,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业设计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形成“教学-问题情境-作业解决-引导关注社会与实践”的发展脉络。
回头看看:作业,做得最多,了解得最少,现已成为教育研究中亟须开垦的“荒原”。“双减”到来之机,我们银海数学组将迎难而上,不断挑战,不断尝试,让“双减”落地有声。
--
通讯|谭笑
编辑|旷雨婷 谭璇
审核|文利娟 谭笑
【来源:株洲市天元区银海学校】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