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3》完結篇 做一個敏銳的觀察者幼鴿訓放及狀态調整飼料的調整目标的實作要有敏銳的觀察力

《3×3》完結篇 做一個敏銳的觀察者幼鴿訓放及狀态調整飼料的調整目标的實作要有敏銳的觀察力

<h1 class="pgc-h-arrow-right">幼鴿訓放及狀态調整</h1>

在鴿子成長過程中,一歲以内的訓練是基礎,上路之初遭遇挫折會給賽鴿未來的性能帶來不良影響。

是以無論季節和距離遠近,我都選擇好的天氣進行幼鴿訓放,有時還在鴿群中摻入兩歲左右的成鴿作為向導。

我的鴿舍位于河流縱橫稻田遍布的長野平原,在秋季每逢寒流到來,氣溫與水溫之差很容易形成霧氣,為了避開霧天我總是将幼鴿訓放的開始時間推遲一個月。

由于隻在好天放飛,我的鴿子經過十多次私訓幾乎不掉,随後參加鴿會集中訓放時幼鴿的損失率隻是其他鴿舍的一半。

擁有了層面雄厚的選手鴿群,還必須随時對鴿子的狀态進行觀察和調整。

去年500公裡賽事結束到700公裡賽事集鴿相隔十二天,我先把鴿舍關閉讓歸巢選手靜養五天,然後讓它們水浴、家飛并仔細觀察其狀态。

當時鴿子顯得十分疲勞,鴿舍管理人認為從家飛狀況看後面的比賽希望不大了。

但是到700公裡集鴿前幾天,鴿子已經能夠持續家飛一個小時左右,而且上手檢視發現鴿子大多偏瘦,我感到加大投餌量三、 四天之後鴿子将達到良好的應賽狀态,這個預想是把鴿子在運往放飛地途中的休息時間估計在内,并基于放飛日将遇到晴好天氣的判斷。

結果不出所料,這些選手在700公裡地區N賽中飛出了十分理想的成績。

1994年春季,有一位京都鴿友在500公裡集鴿時來給我幫忙,他持握了将要上籠的選手後說“鴿子可夠瘦的”,結果我的“瘦鴿”不但歸巢良好而且奪得了綜合亞軍和第三名。

這些經曆使我體會到,參加300公裡至600公裡左右的比賽時,可以将鴿子調整得略輕略瘦,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高手之鴿無飽食”。

當然,投餌量的調整也不應做得過于偏激急劇。我的鴿子在千公裡比賽時要跋涉于艱難的賽線,是以參賽選手非胸凸體滿則難以堅持到底,應對這樣的比賽我會讓鴿子飽食增重以儲存足夠的能量。

采用分離方法對選手鴿進行管理時,在相同條件下雌鴿愛飛易于調整、雄鴿厭飛易生贅肉。

這種現象也是我們評價雌雄之短長的基本點,在今年的千公裡比賽中,我鴿舍裡就是雄鴿表現突出。

雌鴿家飛的時間較長,如果出現不肯水浴的現象就是運動過量了,這種狀态絕對不适宜參加遠距離比賽。

而此時如果讓其抱卵使脂肪迅速積累,若幹天後參賽卻往往飛出意外的好成績。

在半個多世紀的養鴿生涯中,我遭逢了種種喜悅與失望,平均五到十年便經曆一次重大挫折。

然而不間斷的觀察與分析也使自己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應對方法。總之,最基本的做法是經常上手檢視鴿子的羽毛、肌肉等,依據本鴿舍具體情況随時對鴿子的狀态進行調整。

<h1 class="pgc-h-arrow-right">飼料的調整</h1>

我平時隻使用标準混合飼料,除鴿子換羽季節外不對飼料進行重大調整。

在混合飼料之外我隻準備了玉米、麻籽和大麥,在換羽時将種鴿飼料中的大麥控制在兩成、選手鴿的控制在一成。

換羽對體能的消耗很大,鴿子容易生病,此時我會盡量讓鴿子吃飽吃好。

我不太重視秋季的400公裡幼鴿賽,是以不對投餌量進行刻意調整,隻是在鴿子偏瘦時摻入玉米和麻籽以增加飼料中的脂肪成分。

餌量的調整不應機械地定為日糧多少克,而要考慮到鴿子狀态、家飛狀況、鴿舍環境等諸多因素而定。

要通過經常上手檢查逐漸地把握本舍鴿子的特點、明确調整的目标。

雖然有些鴿子容易發胖而有些容易消瘦,但養鴿人的意識中應當有一個大緻标準,例如到集鴿前三天要使鴿群整體達到某種體況及狀态。

我的基本做法是應賽短、中距離時使鴿子保持較輕體重,應賽長距離時使鴿子肌肉盈實體重增大。

出于對營養比例的考慮,我一般盡量控制大麥的使用,隻在選手歸巢後數天内适當投喂并減少總餌量。

一旦判斷鴿子已經消除疲勞便恢複使用标準飼料,每逢賽事便大幅度改變飼料的量和質是不妥的。

穩健的調整或許不能使選手狀态迅速提升,但為了鴿群整體的歸巢率我還是避免采取偏激的做法。

鴿子體内的脂肪儲存主要通過觀察脂粉來判斷,不過我家鴿子的身上通常脂粉不多,這也從另一角度說明它們的家飛運動相當不錯。

<h1 class="pgc-h-arrow-right">目标的實作</h1>

我鴿舍裡有一羽賽績鴿“773”(71KP0773), 曾在200、300、500、600公裡比賽中奪冠并十多次進入前五名。

為了讓其再立新功,我對它嘗試了抱卵應賽方法,結果卻飛得一塌糊塗。

這個例子說明,分離制或自然制的功效會因鴿子的系統、性能及個體而異,雌雄關系、父愛母愛等并不能使所有的鴿子提高歸巢速度。

西佛·托依有一羽獲得巴塞羅那賽七名的鴿子,他告訴我,賽前僅對此W制四歲雄鴿略施小計,用一位新太太替換了它的糟糠之妻。

1998年我鴿舍的選手陣容整齊,實力雄厚,便把奪取皇冠獎定為當年的參賽目标。

我的主攻方向是地區N賽和CH賽,但由于GN賽的參賽鴿隻有一、二百羽,隻有獲得冠、亞軍才能增加點數,于是便決定把有經驗的老鴿投入GN賽。

結果我在這一年獲得了皇冠獎、日本最優秀鴿舍獎、總理大臣獎全國冠軍等三大頭銜,出色地實作了目标。

賽後總結,我感到成功的原因在于天氣、運氣、恰當的管理以及選手鴿的布陣。

<h1 class="pgc-h-arrow-right">要有敏銳的觀察力</h1>

二戰後岩田孝七再次從歐美引種時,我們對戰前使用外血鴿無功而返的教訓記憶猶新,是以從一開始就把目标定為能飛600、700公裡、歸巢性能穩定的遠端鴿。

從後來岩田系形成發展的過程看,當初孝七的引進方針是正确的。我們用奧佩爾、阿卡迪、西翁、斯達莎等系鴿進行雜交,幸運地獲得了777x619的黃金配對。

我一直很重視賽績鴿以及本鴿舍培育的種鴿。不過現在回想起來,當初對種鴿的要求過于苛刻。

例如“餘市王”,曾在千公裡賽上奪冠,但由于缺乏其他成績的佐證而未受我重用,後來才發現它與其他綜合冠軍有着血緣關系。

所幸那個時期我鴿舍裡有不少出色的綜合冠軍,用這些鴿子及其平輩進行育種倒也殊途同歸。

“淑女号”含有四羽綜合冠軍的血脈,其平輩也十分活躍,我便放心地以其為主線繁衍這路鴿子。

在成功與失敗交錯的過程中,我一直奉行“賽績主義”并堅信這是正确的育種之路。每當自已認定的種鴿生出了優秀的後代,便會為之浮想聯翩怦然心動。

我從孩提時代開始養鴿并畢生熱衷此道,是覺得自己具備這方面的素質和才能。

敏銳的觀察力雖然不能以數字展現卻對于養鴿人至為重要,如果不能通過鴿子有所感悟則無論鴿子、鴿舍或養鴿人都将碌碌無成。

鴿子入舍時你能否聽到其鑽進撞門聲音的不同?一羽選手歸巢時你是否會聯想到其平輩的表現?持握鴿子時你能否感覺到其身心狀況及内髒功能?

這些了解、感覺上的細微差異都将導緻訓養方法的不同。是以,不同鴿友從我這裡引進岩田系所繁育後代的鴿質及性能存在很大差異。

我與孝七的基礎種鴿相同但訓養方法各異,也導緻在競翔成績上哥哥遜于弟弟的結果。

賽鴿運動對于養鴿人有着獨特的魅力,但我們除了愛好之外還必須努力提高自己觀察思考的綜合能力。

要不斷總結經驗,根據本鴿舍的具體特點發現并克服鴿子的弱點才能在競争激烈的賽鴿運動中有所建樹。

(全文完) 文|岩田誠三

恭喜您又讀完了一部著作。

後記:從8月13日分享第一篇起到今天推更完畢整好四十一天,我兌現了向大家的承諾,我也很想知道在這四十多天裡都收獲了什麼?

我印象最深的是岩田那對醜到沒人看上黃金配對。什麼是好種鴿?好種鴿長相不一定好看,本身也不一定是個成績鴿,但好種鴿必定是出自好血統。

什麼是好血統?好血統不是指那些家喻戶曉的名字,而是一個具體成績優異且強者輩出的家族。

以冠軍配冠軍來得到好結果大多隻是人們美好的願望,兩個超級種鴿之間配對也不一定能取得滿意的結果,關鍵是合配。兩鴿合配1+1可以等于三,不合配也可以等于負數。

短距離快速鴿是可以和長距離鴿配對的,關鍵是兩者都是耐得住近親繁殖的鴿族,而且兩者剛好合配能夠顯示出雜交優勢,兩者缺一不可。

以上是我個人的收獲,也希望同樣追跟至此的藏友也在留言區寫下你的收獲。

[狗頭]感謝閱讀!如喜歡本号請添加關注,鼓勵請點贊+評論,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見!

《3×3》完結篇 做一個敏銳的觀察者幼鴿訓放及狀态調整飼料的調整目标的實作要有敏銳的觀察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