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3》第二十篇 以鴿為本的鴿舍構造桑傑士系的黃金配對鴿舍構造與鴿子的歸巢性

《3×3》第二十篇 以鴿為本的鴿舍構造桑傑士系的黃金配對鴿舍構造與鴿子的歸巢性

在繁育鴿子的時候我常常想到或許這些鴿子将比自己活得更長久。盡管如此,仍在不斷繼續着關于育種的思考,因為絲毫的松懈和疏忽都将使鴿子的性能發生變化。

我知道即使目前鴿群狀況很好,但由于引進不當而形成頹勢後便難以東山再起了。

我打算通過摻入桑傑士鴿實作本系鴿性能的更新,然後再用飛出成績的鴿子進行回交。

現在還處在對異血進行放飛驗證的階段,不過有些當初默默無聞的鴿子已開始顯露頭角。

例如獲得總理大臣獎的鴿子是在兩歲時出成績的,其父鴿是95年引進的“萊特.湯姆”平輩之子,母鴿是我棚裡“白色之星”的平輩。

這一配對還有個值得分析的現象,即雄鴿體型碩大、雌鴿體型偏小,獲總理大臣獎的是它們生出的小體型子代,說明桑傑士鴿的使用也會因交配對象而産生不同的結果。

<h1 class="pgc-h-arrow-right">桑傑士系的黃金配對</h1>

我之是以看中桑傑士系是由于它與其他鴿系相比速度更快、成績更佳。

還有一個原因是該系中每一路出成績的鴿子都含有“6080”X“8022”的血脈,即使隔代父母的其中一方也總是與這一黃金對沾親。

我感覺這種重疊近交血統很适宜用作本系鴿的異血。對于遺傳學理論我知之不多,就是憑着一種預感,覺得采用兩個完全不同、分别以多重近交育成的優秀血統進行雜交可能會出現一加一等于三或四的結果。

基于這種想法我不斷地探索實踐并幸運地取得了目前的成績,後來曾向來訪的并河靖請教,他也說這是最理想的育鴿模式。

過去我曾用近交的奧佩爾系與相對近交的西翁系雜交獲得成功。

這次發現桑傑士快速鴿系是以“6080”ד8022”為基礎曆經多年近交育成的。

通過對該系血統的分析能感受到培育者對這黃金配對的充分信賴,堅定了我用本系鴿與之雜交必将有所收獲的信念。

在93年到95年初步嘗試理出頭緒之後,我從96年開始起用了更多後代,表現突出的桑傑士鴿與本系鴿雜交,把岩田系×桑傑士系育出選手的比例提高到選手鴿總數的三分之一。

我鴿舍重新組合的選手鴿隊包括三大部分:純岩田系鴿占三分之一。通過賀伯特引進的詹森、羅森斯、“魔術之星”等十多種血統的鴿子占三分之一。岩田系×桑傑士系鴿占三分之一。

由于鴿舍規模大、羽數多,我從95年開始按血統給小鴿分别戴上不同顔色的私環,這樣便能對不同血統選手鴿的歸巢情況一目了然。

确認的結果表明,桑傑士系與其他血系的選手鴿在歸巢比例上沒有差異。

我還挑選岩田系與桑傑士系雜交的子代與純系桑傑士鴿交配并在96年、97年進行了放飛試驗,在98年春已經有滿兩歲的回交鴿參賽,結果這些鴿子都飛出了超乎預想的好成績。

岩田鴿與比利時的鴿子相比體型偏小力量不足,盡管比例和肌肉差強人意但長年近交造成的差距不容否認。

從這個意義上說,桑傑士系、詹森系以及通過賀伯特引進的各種血系使岩田系的體型大為改觀。

現在鴿身整體及腰部都更為緊湊有力,甚至連“頭臉”都發生了變化。但也使我感到哭笑不得,因為原本希望至少能夠保留些岩田系的外部特征。

由于純岩田系種鴿大多處于高齡,必須注意留種以便随時可以進行回交,我已經把98年進入前十名的純岩田系選手送入種鴿舍并為其訂做了回交鴿專用私環。

《3×3》第二十篇 以鴿為本的鴿舍構造桑傑士系的黃金配對鴿舍構造與鴿子的歸巢性

<h1 class="pgc-h-arrow-right">鴿舍構造與鴿子的歸巢性</h1>

以鴿為本的鴿舍構造

桑傑士系異血的引進使我原來的種鴿舍顯得擁擠,而且原來的鴿舍已經很舊了。

于是我在92年建造了一個新鴿舍。從93年開始我把鴿子移入新鴿舍後開始實行雌雄分離,這樣的W制或半W制管理可以對雌鴿産卵進行調控,避免因競翔日程改變而影響雌鴿參賽,其他選手鴿的狀态也更加易于調整和保持。

我認為鴿舍的建造應當以鴿為本,為鴿子提供一個頤然栖息之所比建築本身豪華更重要。

鴿舍及栖架的高度都應以容易捉住鴿子為準。鴿舍建得很高會在捉鴿時使鴿子受到驚吓,時間久了便影響到鴿子與人的親和。

讓鴿子感到無處可遁它們才會安穩老實,反之拼命掙逃的習慣會使鴿子形成暴躁的性格。

夏季多刮南風,鴿舍應座北朝南以便在炎熱季節形成由南向北的通風。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飼養者進入鴿舍的門的設定應當是從亮處通向暗處,例如可以設在降落台的同側。

如果設在鴿舍側面,人一進鴿舍鴿子就朝另一側逃避,久而久之會使鴿子形成見人就躲的習慣。門的位置應能使鴿子易于判斷人進入鴿舍後的行動,使鴿子能放心地呆在巢房中,而不是惶恐不安總想移動到更安全的位置。

另外,我對選手鴿實行分離的時間比較長,鴿舍是按照雌雄并不完全分離、能夠時常見面的半W制要求設計的。

我從六十年代就開始進行W制的嘗試,經常苦于鴿子的發情難以抑制,而且日本的地形氣候條件十分嚴酷,多數選手鴿在不到三歲、尚未完全适應W制時便已飛失。

我現在的做法是從200公裡開始将雌雄分離,如果有一隻雌鴿産卵便從150公裡開始分離。

用鐵絲網将并列的雌雄鴿舍隔開,兩個鴿舍背靠背的栖架之間可以用木闆遮蔽,能根據不同時期鴿子的興奮狀态進行調整,使成對的雌雄彼此看到或看不到并随時意識到對方的存在。

分離和抱卵參賽法的分别使用98年我對所有選手鴿實行分離直到700公裡賽結束。

在1000公裡時對年輕鴿及沒有配偶的鴿子繼續實行分離,讓已成對的鴿子在抱卵若幹天時參加後來的比賽。

以抱卵法參賽可以借助鴿子對巢和卵的眷戀增強其歸巢欲,但不宜采用此法讓年輕鴿參加遠距離比賽,因為它們可能因急于歸巢造成定向錯誤而迷失在途中。

抱卵法通常是讓兩歲以上的鴿子在集鴿時抱卵一周左右,讓三、四歲的鴿子抱卵七至十二天。

由于預定參加100公裡GN賽的鴿子曾在前一年參賽,我從500公裡開始便将其停賽并實行分離,在GN賽集鴿前十八天讓雌雄同居并占據巢房。

我家附近常有鷹隼出沒,是以在集鴿前一天是不讓參賽選手出舍家飛的。

我通常在這天清晨給鴿子喂足飼料,然後讓分離的雌雄相聚并共同度過一天一夜,也有時是在集鴿當日讓雌雄相見。

總之,與W制隻讓雌雄相聚數小時的做法相比,我更傾向于讓鴿子在吃飽喝足、興奮消退之後上籠。

采用這種方法的要點是平時偶爾讓雌雄相見,為後來的抱卵或賽前團聚打下情感基礎。

我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妥當,不過從競翔成績看效果還不錯。使鴿子在分離中得到充分的休息、通過雌雄相聚剌激其歸巢欲,也是提高歸巢率的手段之一。

不過,如果将參賽目标鎖定于綜合冠軍且勢在必得,還必須采取其他手段加強對選手鴿的刺激,例如增加抱卵天數或采用自然制管理。

采用自然制可以将五對左右三、四歲的選手鴿集中施以嚴謹細緻的管理,抱第一窩卵的時間不要超過十天并保證到集鴿時鴿子不發胖。

我的鴿舍所處位置不利,必須領先其他鴿舍五、六分鐘才有可能獲得綜合冠軍。

今年獲得地區N賽冠軍是由于選手鴿隊整體的狀态極佳,而以往在僅有數秒之差的比賽中我總是負于他人,前幾次獲得綜合冠軍時都是領先其他鴿舍半小時至一小時。

“日本海号”為我赢得第一個綜合冠軍時還是年輕鴿,是在抱卵第九天參賽的。

雄鴿在抱卵五、六天後會再次開始叮雌,身體出現一定程度消瘦但食量增加,這種狀态正适宜參加比賽。

此後随着抱卵天數的增多體重也會迅速增大,如不采取周密細緻的管理手段鴿子便會胖得不宜參賽。

對抱卵的鴿子必須強制性地讓雌雄更替出舍家飛,此時鴿子可以飛得很好,而正在叮雌或發情中的獨身鴿往往有厭飛現象。

79年我的“GN女王号”獲得GN賽綜合冠軍,其他鴿子獲得GN賽亞軍、CH賽綜合3、4、5名、地區N賽綜合冠軍等,那個賽季參加遠距離比賽的選手都是以抱卵法應賽的。

不過取得好成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78年的1000公裡賽中有65羽歸巢,使選手鴿隊的層面得到增強。

賽鴿賽的是成功率,無論“本壘打”或“安打”都必須有實力雄厚的選手隊伍作為後盾。

我覺得左右遠距離比賽成績的因素中,人為管理的作用隻占一成,其餘九成是選手鴿隊的實力。

未完待續。。。

文|岩田誠三

[狗頭]感謝閱讀!如喜歡本号請添加關注,鼓勵請點贊+評論,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見!

《3×3》第二十篇 以鴿為本的鴿舍構造桑傑士系的黃金配對鴿舍構造與鴿子的歸巢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