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萬物複蘇,幾場春雨過後,一切都透着欣欣然的味道。兒時家所在的小村莊,“清明”是農村重要的日子,媽媽會帶着我翻過一個山頭去上墳,祭品擺好,四柱香燃起,之後就開始滿山挖荠菜,回家後烙菜煎餅。這時山間野菜繁茂,苦菜已老,婆婆丁也已開出黃花,香椿懶懶的還未萌動,就在背陰處尋找鮮嫩的荠菜,因為頭茬的甜荠菜已經開完白花結出青籽,背陰的荠菜正一堆一堆的生長。
采回的荠菜摘洗幹淨,切成細末,白白的豆腐細細的切成細條,再切成小粒,剛從土裡冒芽的春蔥隻有脆甜而無辣味,切細末,最後加入熬好的豬油攪拌均勻,菜香混合動物油脂的香味撲鼻而來。老家的煎餅是扇形的,就是圓形的煎餅從鏊子上取下時對折兩次,扇形的空間為填滿餡料留下了充足的空間,将煎餅一面扇形輕輕打開,填入調好的荠菜豆腐陷使之變得飽滿。老竈填入柴火,燒熱鏊子後抹上豆油,将菜煎餅慢慢烙至兩面金黃,豬油随着溫度升高會慢慢滲出,浸的煎餅表皮呈半透明狀,隐約能看到包裹的綠綠的荠菜、白白的豆腐,輕輕折起後出鍋,一邊吹着熱氣一邊輕輕咬下,荠菜的鮮、豆腐的嫩、豬油的香一股腦沖進口中,燙的呵着氣吃卻不舍得住嘴,這才是春天最正宗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