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徽茶之舒城小蘭花舒城小蘭花創制于明末清初,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舒城縣志載:“茶,出曉天主薄園、毛坦廠。”1980年,舒城縣在小蘭花的傳統工藝基礎上,開發了白霜(桑)霧毫,皖西早花。1987年,形成了舒城(小)蘭花茶産品系列,屬于皖西蘭花茶品系。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舒城小蘭花創制于明末清初,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舒城縣志載:“茶,出曉天主薄園、毛坦廠。”</h1>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1980年,舒城縣在小蘭花的傳統工藝基礎上,開發了白霜(桑)霧毫,皖西早花。</h1>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1987年,形成了舒城(小)蘭花茶産品系列,屬于皖西蘭花茶品系。</h1>

徽茶之舒城小蘭花舒城小蘭花創制于明末清初,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舒城縣志載:“茶,出曉天主薄園、毛坦廠。”1980年,舒城縣在小蘭花的傳統工藝基礎上,開發了白霜(桑)霧毫,皖西早花。1987年,形成了舒城(小)蘭花茶産品系列,屬于皖西蘭花茶品系。

喝它,一開始是被它的名字吸引,之是以取名舒城小蘭花,是因為此茶産地位于安徽大别山地區,當地野生蘭草多,茶樹伴蘭而生,隐隐帶有蘭香;又因沖泡後芽葉相連形似蘭花,故而取名為舒城小蘭花,名字小清新~[偷笑]

下面五款,是根據采摘日期和采摘等級劃分的,等級差別一目了然。用以記錄~

首先幹茶,舒城小蘭花的幹茶最低等級為一芽兩葉,就這一芽兩葉,差別也是很大的,從一芽兩葉初展〔三厘米左右〕到一芽兩葉成熟的開面〔六厘米左右〕。價格越高,茶青等級越好,這一點确實是童叟無欺,一點水分都沒有。最低等價的小蘭花幹茶顔色較為深綠,價格越高顔色越淡,這點顯而易見。幹茶的香氣,非常有意思,仔細聞,幹茶沒有豆香也無栗香,雖說是烘青,但也連少許的幹火香也沒有,隻有淡淡的花香味,聞着很舒服,很踏實的感覺。

然後說說它的味道吧,給我印象最深的

是它的味道十分的純淨,換句話講就是幹淨,沒有想像中的那種草青味,有的是那種淡淡的蘭香味,讓人感受不到有人為的刻意修飾的感覺。這是我對這款茶最直覺的感受!當然重香氣重味道的茶油,我是不推薦的這款茶的。喝這款茶需要你心無旁骛的放空大腦的去體會,又或者當你回憶人生過往的時候就着這杯茶,會讓你感慨萬分~贊歎世事無常,珍惜眼前!

最後,大家可以欣賞一下這五款茶的葉底,從一到五,無論是漂亮整齊的第一款芽頭還是略顯粗犷的第五款一芽兩葉,都讓我倍感欣慰,可以讓我看出做茶人的心意,整齊劃一的葉底,翠綠的顔色。工藝那是相當的用心~并沒有因為茶青等級低,而去慢待了它~

最後,确實我摻雜一些個人主觀感受。總體來說,這款茶品質不錯,成本效益也高。最後的最後,我再說一點,這款茶诠釋了什麼叫淡中真味~[呲牙]

徽茶之舒城小蘭花舒城小蘭花創制于明末清初,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舒城縣志載:“茶,出曉天主薄園、毛坦廠。”1980年,舒城縣在小蘭花的傳統工藝基礎上,開發了白霜(桑)霧毫,皖西早花。1987年,形成了舒城(小)蘭花茶産品系列,屬于皖西蘭花茶品系。
徽茶之舒城小蘭花舒城小蘭花創制于明末清初,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舒城縣志載:“茶,出曉天主薄園、毛坦廠。”1980年,舒城縣在小蘭花的傳統工藝基礎上,開發了白霜(桑)霧毫,皖西早花。1987年,形成了舒城(小)蘭花茶産品系列,屬于皖西蘭花茶品系。
徽茶之舒城小蘭花舒城小蘭花創制于明末清初,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舒城縣志載:“茶,出曉天主薄園、毛坦廠。”1980年,舒城縣在小蘭花的傳統工藝基礎上,開發了白霜(桑)霧毫,皖西早花。1987年,形成了舒城(小)蘭花茶産品系列,屬于皖西蘭花茶品系。
徽茶之舒城小蘭花舒城小蘭花創制于明末清初,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舒城縣志載:“茶,出曉天主薄園、毛坦廠。”1980年,舒城縣在小蘭花的傳統工藝基礎上,開發了白霜(桑)霧毫,皖西早花。1987年,形成了舒城(小)蘭花茶産品系列,屬于皖西蘭花茶品系。
徽茶之舒城小蘭花舒城小蘭花創制于明末清初,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舒城縣志載:“茶,出曉天主薄園、毛坦廠。”1980年,舒城縣在小蘭花的傳統工藝基礎上,開發了白霜(桑)霧毫,皖西早花。1987年,形成了舒城(小)蘭花茶産品系列,屬于皖西蘭花茶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