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說完顔守緒不是亡國主?無才無略還沒自知之明隻配做末路君王01,金哀宗完顔守緒其人02,目光短視還看不清局勢03,能力平庸還缺乏識人之明04,沒擔當沒魄力還賞罰不明05,德行堪憂還自以為是06,猴格說參考資料:金史、大金國志、歸潛志等等透過表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無謂腦補解讀過度。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

作者:猴格大人

曆史上的亡國君中最受人同情的除了明思宗朱由檢,大概就是金哀宗完顔守緒,很多人覺得他倆很相似,接手的都是積重難返的爛攤子,上天也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時間,縱使他們發憤圖強、勤勉改革,終究不能力挽狂瀾,最終走向窮途末路,自殺殉國。

因為殉國的悲壯感染了很多人,都覺得他們不該是亡國之君,隻是不走運而已,那金哀宗做亡國君真的冤枉嗎?未必吧!

誰說完顔守緒不是亡國主?無才無略還沒自知之明隻配做末路君王01,金哀宗完顔守緒其人02,目光短視還看不清局勢03,能力平庸還缺乏識人之明04,沒擔當沒魄力還賞罰不明05,德行堪憂還自以為是06,猴格說參考資料:金史、大金國志、歸潛志等等透過表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無謂腦補解讀過度。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金哀宗完顔守緒其人</h1>

金哀宗完顔守緒(1198-1234),原名守禮,女真名叫甯甲速,是金宣宗完顔珣第三子,生母王元妃(明惠皇後),嫡母兼姨母兼養母則是宣宗最寵愛的王皇後。

由于兩位老媽的給力,在太子完顔守忠和太孫完顔铿相繼死後,排行老三的完顔守緒越過二哥,成為大金最後一位皇太子,得以繼承皇位。

金哀宗繼位的時候,蒙金戰争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尾聲,孛魯國王奉命去攻打西夏,西征回來的鐵木真也全力針對西夏,金哀宗就趁着這短暫的喘氣時間,一邊宣布和南宋停戰,一邊與西夏達成和議,結束他爹搞出來的多線作戰爛局。

對内也有一番勵精圖治,起複張行信,提拔完顔合達和完顔陳和尚;為犧牲将士修建褒忠廟,鼓舞凝聚軍心民心;他自己也避開正殿,減少膳食,又下令尚書省減少開支用度,緩解貧乏的财政;通過招募的手段,重新組建騎兵部隊忠孝軍,又整頓親衛馬軍,改革軍事。

可以說,金哀宗的一系列措施,對國力的恢複都起到一定作用,也一度扭轉蒙金戰争的形勢,為延遲金帝國的滅亡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金哀宗還是無力回天,并沒有力挽狂瀾挽救金帝國于亡國泥潭中。

很多人都惋惜說:金哀宗是英明的、賢德的好皇帝,勤政又有魄力,不是他不努力,無奈蒙軍有高達啊!他真的賢德有魄力嗎?

誰說完顔守緒不是亡國主?無才無略還沒自知之明隻配做末路君王01,金哀宗完顔守緒其人02,目光短視還看不清局勢03,能力平庸還缺乏識人之明04,沒擔當沒魄力還賞罰不明05,德行堪憂還自以為是06,猴格說參考資料:金史、大金國志、歸潛志等等透過表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無謂腦補解讀過度。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目光短視還看不清局勢</h1>

要綜合評價一個皇帝,無非是看他的政績、能力和人品,政績又和能力有緊密的聯系,一般來說,人品不能作為衡量政治人物水準高低的标準,但可以彙入綜合評價。

金哀宗做為一個末路君王,非要去摳他的文治和經濟,實在是強人所難,談外交也就是被形勢所迫的停戰南宋、議和西夏,那也是修正他爹的錯誤戰略。

在軍事武功方面,倒是有可圈可點之處,從兩次大昌原之戰,到收複潞州、救援舊衛州,再到兩次倒回谷之戰,金軍都狠狠的打擊了蒙軍嚣張的氣焰,也讓金帝國朝廷上下産生中興有望的虛幻假象。

能用這點成績來肯定金哀宗的能力嗎?并不能,這并不能說明金哀宗的能力有多好,反而證明他的能力很差,不然,不止是取得這點成績的,不要說什麼你行你上的話,純粹擡杠!

首先,金哀宗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這一點足以把他踢出中等水準君主的行列。

他知道蒙古是一隻兇獸,也明白金國和南宋、西夏是唇亡齒寒的關系,但他并沒有想到去聯合宋夏共同禦敵,隻是停戰議和而已,西夏瀕臨滅亡時,金哀宗沒有任何作為,也沒有和南宋進一步溝通聯合。

成吉思汗在蒙軍圍困夏都中興府時,就親自率兵渡過黃河進入金國掃蕩,連破洮、河、西甯、德順諸州,引得金國大震。身為皇帝的金哀宗吓得不知所措,趕緊派出使者去乞和。

使者前腳走,他後腳又聽從大臣的建議覺得議和沒用,準備下令讓陝西行省完顔合達盡力決一死戰,宰相完顔賽不說你都派出議和的使臣了,可以中途停止嗎?金哀宗無言以對。

誰說完顔守緒不是亡國主?無才無略還沒自知之明隻配做末路君王01,金哀宗完顔守緒其人02,目光短視還看不清局勢03,能力平庸還缺乏識人之明04,沒擔當沒魄力還賞罰不明05,德行堪憂還自以為是06,猴格說參考資料:金史、大金國志、歸潛志等等透過表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無謂腦補解讀過度。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

有大臣提醒他:陝西軍隊的真實情況是士兵懶閑将領懦弱,恐怕不是皇帝你想象的那樣勇武。另一邊大臣又怼回去:陝西的将士一個比一個勇武銳氣,人心思戰,誰說不能打?而并不了解實際情況的金哀宗,隻是憑感覺,覺得他的兵将不會那麼不堪,一些大臣看出他不想議和,就都附和他,停止和議決一死戰。

等到第二天,金哀宗又下令群臣讨論是戰是和,多數人都認為和議是最有利,這時候,陝西行省完顔合達上陝西三策:上策就是由皇帝親自帶兵出戰,中策是皇帝來陝州督戰,下策則是放棄秦藍退保潼關。

金哀宗一看這三策,瞬間萎頓,他要是有勇氣、有魄力去親自出戰,還至于在和戰問題上猶疑不決?合達的三策他一條都不采納,轉頭就決定議和,也不吵吵着決一死戰了。得虧是成吉思汗在當年七月死在六盤山,西夏滅國後,蒙軍主力北返,金國才又獲得喘口氣的功夫。

在西夏的問題上就當金哀宗是有心無力自顧不暇,在南宋問題上呢?他同樣沒有做出妥善處理。

如果他具備長遠的戰略目光,就會在和南宋停戰後,随即與之聯絡感情,雙方修好,早日建立金宋聯盟共抗蒙古。但他沒有,一直到正大八年(1231)十一月聽說拖雷率軍破繞峰關東進的時候,才慌慌張張派提控劉天山出使南宋襄陽制置司,想去陳述唇亡齒寒的厲害關系,相約聯合抗蒙。

這時候也不算太晚,但是,他又犯了一個愚蠢的錯誤,你交好鄰居共抗敵人,這是你求别人的,你态度上是不是要客氣點?他根本沒有認清當時複雜的國際形勢,還以為南宋是昔日的小弟一樣随他吆喝?給南宋的公文居然是上級對下級的格式,這态度誰會買賬?聯宋抗蒙的事自然不了了之,不要怪南宋沒頭腦,明明是金哀宗沒智商在前。

當他逃亡蔡州時,聽說蒙古和南宋達成協定,才又想起來聯宋事宜,趕緊派宗室完顔阿虎帶出使南宋,想告訴南宋唇亡齒寒的道理,順便請求聯兵、借糧,你已經窮途末路了,南宋得多想不開和你聯兵?早幹嘛去了?

如此短視、還看不清局勢的皇帝,真沒看出他哪裡賢明,他亡國很冤嗎?

誰說完顔守緒不是亡國主?無才無略還沒自知之明隻配做末路君王01,金哀宗完顔守緒其人02,目光短視還看不清局勢03,能力平庸還缺乏識人之明04,沒擔當沒魄力還賞罰不明05,德行堪憂還自以為是06,猴格說參考資料:金史、大金國志、歸潛志等等透過表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無謂腦補解讀過度。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能力平庸還缺乏識人之明</h1>

除了短視、看不清局勢之外,金哀宗的能力也很平庸,還缺乏識人之明。

雖然他啟用完顔合達、完顔陳和尚等名将,但是,他并沒有對這些名将們做到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他最信任、最倚重的,是契丹人移剌蒲阿。

移剌蒲阿是個志大才疏又剛愎自用的貨色,隻因為他是哀宗親信,又在哀宗繼位時立下功勞,一直深受哀宗信任倚重,軍國大事“多從決之”,就連名将合達,也被磨挫的看着蒲阿臉色說話,跟在蒲阿的屁股後像個小媳婦。

自從拖雷南下借道,蒲阿與合達統兵攔截,從蒙軍渡漢水,到禹山之戰,再到棗林襲擊戰,狂妄又無能的主帥移剌蒲阿一誤再誤,屢次拒絕其他将領的正确建議,以至于贻誤戰機幾次錯失良機,最後敗亡三峰山。

誰說完顔守緒不是亡國主?無才無略還沒自知之明隻配做末路君王01,金哀宗完顔守緒其人02,目光短視還看不清局勢03,能力平庸還缺乏識人之明04,沒擔當沒魄力還賞罰不明05,德行堪憂還自以為是06,猴格說參考資料:金史、大金國志、歸潛志等等透過表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無謂腦補解讀過度。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

除了誤國的移剌蒲阿,再看看金哀宗平時重用的都什麼貨色:

宗室完顔承立(慶山奴)兵敗龜山,隻不過降一級繼續重用;鎮守京兆府時,聽聞拖雷攻克鳳翔府,他轉頭就棄守京兆府;如此貨色,仍然被哀宗重用,又行省徐州,在接到哀宗增援汴京的指令後,慶山奴率軍北上,走到睢州聽說蒙軍攔路,吓得跑歸德府,在楊驿店被蒙軍殲滅。

烏林答胡土去救援潼關,走到偃師聽說窩闊台渡白坡,就吓得跑到登封躲起來;後來去守洛陽,強伸正在盡力禦戰時,胡土則率輕騎帶着老婆,再次棄城逃往蔡州,如此貨色,金哀宗還召見慰問并繼續任用他為殿前都點檢,又權參知政事。

同樣是宗室的闆子訛可,在窩闊台的大軍圍攻下,堅守河中血戰,城破後還戰到最後一刻,又突破蒙軍的層層圍攻堵截,從陸地到大河,終于殺出重圍,金哀宗卻聽信讒言,認為訛可沒有殉國死節,把這位骁勇的将軍杖死。

看看金哀宗的尿性,和他爹一樣,那些多次不戰而逃、有辱國體的貨色是繼續重用,偏偏為國苦戰到力竭,從敵軍包圍中九死一生殺出來的卻被杖死,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刑罰之下,真是令人扼腕!如此糊塗昏聩,沒有識人之明的皇帝,他亡國很冤嗎?

誰說完顔守緒不是亡國主?無才無略還沒自知之明隻配做末路君王01,金哀宗完顔守緒其人02,目光短視還看不清局勢03,能力平庸還缺乏識人之明04,沒擔當沒魄力還賞罰不明05,德行堪憂還自以為是06,猴格說參考資料:金史、大金國志、歸潛志等等透過表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無謂腦補解讀過度。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

<h1 class="pgc-h-arrow-right">04,沒擔當沒魄力還賞罰不明</h1>

金哀宗不但沒眼光、昏庸糊塗,他還沒擔當、沒魄力,有錯不敢認,喜歡把責任推卸到别人頭上。

汴京在蒙軍退兵後又遭遇壬辰大疫,在戰争、大疫和缺糧的多重因素下,飛虎軍又殺死蒙古使者斷絕和議,金哀宗害怕蒙軍卷土重來找他算賬,就丢下老娘妻妾逃離外無援軍、内無糧草的汴京。

你逃就逃了呗!總得有個計劃吧!但金哀宗心裡絲毫沒有成算,就想逃離京城,逃到哪兒?不知道!走哪算哪吧!人家出逃的理由還很崇高,是“親出捍禦”,去找蒙古人決戰呢!

可一出京城,金哀宗就懵圈了,天下之大卻沒有他容身之處,不知道何去何從,不知道怎麼辦,你聽從正确建議也行,偏偏他總是選擇錯誤選項。

他拒絕完顔仲德西行秦鞏、之後再進取興元、經略巴蜀的建議;聽蒲察官奴說衛州有糧食,就不顧仲德和白撒的反對,執意命白撒攻打衛州,随即連續在衛州、白公廟被蒙軍打的滿頭包,把最後一點家底也揮霍光,聞訊後又抛棄衛隊,就帶着幾個親信侍從倉惶逃奔歸德府。

到了歸德府後,又把衛州之敗的過錯扣到白撒頭上,把白撒父子關在監獄裡活活餓死,能力不行,你還推卸責任,沒有一點擔當的慫貨,這樣的皇帝怎麼有臉叫屈?

誰說完顔守緒不是亡國主?無才無略還沒自知之明隻配做末路君王01,金哀宗完顔守緒其人02,目光短視還看不清局勢03,能力平庸還缺乏識人之明04,沒擔當沒魄力還賞罰不明05,德行堪憂還自以為是06,猴格說參考資料:金史、大金國志、歸潛志等等透過表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無謂腦補解讀過度。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

剛到歸德要倚重蒲察官奴,他挑撥官奴要防備歸德的長官石盞女魯歡,又提醒女魯歡小心官奴,他自己不是一碗水端平去協調群臣關系讓大家萬衆一心,反而做出重用女魯歡和歸德守将馬用、無視疏遠官奴的愚蠢行為,最終導緻官奴發動政變,殺死一堆大臣,讓金帝國的流亡政府元氣大傷。

忠心耿耿的烏古論鎬守在蔡州,又是給在歸德的哀宗送糧食,又是迎接皇帝臨幸,等哀宗到了蔡州後,才過上兩天穩定的生活,卻不念烏古論鎬的好,反而聽從身邊親信的讒害,逐漸把烏古論鎬邊緣化,甚至當衆斥責他。

完顔仲德一直準備西遷的事,金哀宗卻聽信近侍的話,不願意奔波颠簸,一拖再拖最終把機會拖沒了,不管是烏古論鎬還是完顔仲德,對金哀宗掏心掏肺,也沒落到好。那些驕縱的軍人才是金哀宗百般容忍不敢得罪的群體。

因為在流亡中需要倚重軍人,是以哀宗對軍人是百般包庇。有将士因為缺糧鬧事,完顔仲德以強硬手段鎮壓,哀宗不管青紅皂白,就怼仲德小題大做責罰太重,仲德勸告他:軍人如果沒有軍紀限制,那就成了驕兵悍将,到時候你更難控制!

後來又發生軍人滅門搶糧食的惡劣事件,忠孝軍統帥王山兒要斬殺犯事軍人,金哀宗還想讓王山兒寬恕那幾個軍人,士兵都屠殺人滿門去搶糧食了,他還讓寬恕,就不想想真寬恕了,以後那些驕兵悍将會不會殺到他頭上?

如此沒有律法觀念,還賞罰不明,沒擔當沒魄力、逆忠言愛阿谀、錯永遠都是别人的皇帝,他亡國很冤嗎?

誰說完顔守緒不是亡國主?無才無略還沒自知之明隻配做末路君王01,金哀宗完顔守緒其人02,目光短視還看不清局勢03,能力平庸還缺乏識人之明04,沒擔當沒魄力還賞罰不明05,德行堪憂還自以為是06,猴格說參考資料:金史、大金國志、歸潛志等等透過表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無謂腦補解讀過度。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

<h1 class="pgc-h-arrow-right">05,德行堪憂還自以為是</h1>

金哀宗能力不咋滴吧,德行也不好,其他皇帝擁有的通病他一個都不少,比如好色奢侈,猜忌兄弟、親近小人、縱容親戚。

在汴京的時候,他寵愛後宮曹氏,曹氏的爹戶部侍郎曹溫就敢依仗閨女,去幹預司法、貪墨諸司。後來被禦史商衡彈劾,金哀宗就應付性的把便宜嶽父調任太後府衛尉,商衡繼續彈劾:皇帝陛下你要覺得曹溫是無罪的,就懲罰我妄言;要是曹溫有罪就該貶斥,哪有這樣模棱兩可的?哀宗這才無奈把曹溫貶斥出京。

他還寵愛一個身份低微的宮女,甚至想把宮女立為皇後,被他老娘王元妃制止才作罷,在他心裡,随便一個宮女都能取代替他孝順父母的嫡妻,可見其人有多薄情無義。

到了蔡州之後,剛過上安穩日子,本該是卧薪嘗膽之時,他卻得過且過,今朝不管明日事,派人去選美女以備後宮,又命有司修建見山亭和同知衙做為他遊覽休息之地,最後在完顔仲德的勸谏下,不得不停止那些荒唐的舉措。在那樣的窮途末路之下,還不忘追求奢華、尋求美女淫樂,又可見其人德行如何。

誰說完顔守緒不是亡國主?無才無略還沒自知之明隻配做末路君王01,金哀宗完顔守緒其人02,目光短視還看不清局勢03,能力平庸還缺乏識人之明04,沒擔當沒魄力還賞罰不明05,德行堪憂還自以為是06,猴格說參考資料:金史、大金國志、歸潛志等等透過表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無謂腦補解讀過度。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

金哀宗的親兄弟有四個,早亡兩個,隻剩下荊王守純他哥倆,因為他爹死時守純率先進宮,是以屢屢被哀宗猜忌,甚至聽信讒言把他哥下獄。還是他老娘王元妃怒斥他一通:國勢日蹙,皇室宗親都沒有幾個人了,你還如此猜忌骨肉,難道不懂“宗子維城”的道理?

他的姨母郕國夫人王氏出入宮闱,在政事上指手劃腳,名聲很不好,哀宗卻視若無睹,直到商衡又上書抨擊,哀宗也沒有任何懲戒,隻是不讓姨媽随意進宮,被召見時才可以入宮。

自我感覺良好的哀宗不但說過做金紫光祿大夫十年、太子十年、皇帝十年,不甘心與荒淫暴亂亡國君為伍的話,他還對大臣石抹世勣說:隻恨我無罪亡國!我從沒有奢侈過,也從沒信任過小人,老天卻讓我成為亡國君,我恨呐!

面對他的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石抹世勣并沒給他面子,應聲反問:“誰說陛下沒有任用小人?”哀宗問:“小人是誰?”石抹世勣掰着指頭給他數:“移剌粘古、溫敦昌孫、兀撒惹、完顔長樂,哪個不是小人,隻有陛下不知道他們是小人吧!”哀宗無言以對。

在那麼的國勢下,金哀宗還這樣那樣,讓他生在承平盛世,他的這些劣迹大概會被他放大很多倍,德行如此不堪還自認為自己很賢明,認不清自己的皇帝,他亡國很冤嗎?

誰說完顔守緒不是亡國主?無才無略還沒自知之明隻配做末路君王01,金哀宗完顔守緒其人02,目光短視還看不清局勢03,能力平庸還缺乏識人之明04,沒擔當沒魄力還賞罰不明05,德行堪憂還自以為是06,猴格說參考資料:金史、大金國志、歸潛志等等透過表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無謂腦補解讀過度。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

<h1 class="pgc-h-arrow-right">06,猴格說</h1>

金哀宗完顔守緒被後人屢屢誇贊同情,隻是因為他殉國的行為,的确,能夠赴死得誇你一句勇氣可嘉,但是,要說他做亡國君冤枉,那實在是給他臉上貼金了。

悲歎命運不公的金哀宗并不是他自己以為的那樣聰慧賢明,反而是昏聩沒有主見,能力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也差,遇到問題不是掩耳盜鈴自己騙自己,就是長籲短歎,去和妃嫔們、大臣們相對泣下,要不就是用跳樓、自缢(他在殉國自缢前也曾鬧過自缢)的極端手段來宣洩内心的恐懼。

身為大金皇帝,面對蒙軍是畏敵怯戰望風而逃,稍微穩定局勢則是苟延殘喘,不圖遠略,最後殉國也是突圍失敗的無奈選擇,這樣一個沒才略、沒擔當、沒魄力、又短視的皇帝,怎麼有臉埋怨命運不公,說自己做亡國君冤枉?

就是這樣。

圖檔來自網絡侵删。

<h1 class="pgc-h-arrow-right">參考資料:金史、大金國志、歸潛志等等</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透過表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無謂腦補解讀過度。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h1>

1-1,(天興二年正月)己未,上以白撒謀,夜棄六軍渡河,與副元帥、合裡合六七人走歸德。

1-2,(十二月)甲午25,上微服率兵夜出東城謀遁,及栅不果,戰而還。(金史哀宗本紀)

2,知府石盞女魯歡以軍衆食寡,懼不能給,請于上,令河北潰軍至者就糧于徐、宿、陳三州,親衛軍亦遣出城就食,上不得已從之。乃召谕官奴曰:“女魯歡盡散衛兵,卿當小心。”是時,惟官奴忠孝軍四百五十人、馬用軍七百人留府中。用本果毅都尉,上至歸德始升為元帥,又嘗召之謀事,而不及官奴,故官奴始有圖用之志。(金史蒲察官奴傳)

誰說完顔守緒不是亡國主?無才無略還沒自知之明隻配做末路君王01,金哀宗完顔守緒其人02,目光短視還看不清局勢03,能力平庸還缺乏識人之明04,沒擔當沒魄力還賞罰不明05,德行堪憂還自以為是06,猴格說參考資料:金史、大金國志、歸潛志等等透過表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無謂腦補解讀過度。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

3-1,及蔡,領省院,事無巨細,率親為之,選士括馬,繕治甲兵,未嘗一日無西志。近侍左右久困睢陽,幸即汝陽之安,皆娶妻營業,不願遷徙,日夕為上言西行不便。未幾,大兵梗路,竟不果行。仲德每深居燕坐,瞑目太息,以不得西遷為恨。是月,上至蔡,命有司修見山亭及同知衙,為遊息之所。仲德谏曰:“自古人君遭難,播越于外,必痛自刻苦貶損,然後可以克複舊物。況今諸郡殘破,保完者獨一蔡耳。蔡之公廨固不及宮阙萬一,方之野處露宿則有加矣。且上初行幸,已嘗勞民葺治,今又興土木之役以求安逸,恐人心解弛,不足以濟大事。”上遽命止之。

3-2,壬午,忠孝軍提控李德率十餘人乘馬入省大呼,以月糧不優,幾于罵詈。郎中移剌克忠白之仲德,仲德大怒,縛德堂下,杖之六十。上谕仲德曰:“此軍得力,方欲倚用,卿何不容忍,責罰乃爾。”仲德曰:“時方多故,錄功隐過,自陛下之德。至于将帥之職則不然,小犯則決,大犯則誅,強兵悍卒,不可使一日不在紀律。蓋小人之情縱則驕,驕則難制,睢陽之禍,豈獨官奴之罪,亦有司縱之太過也。今欲更易前轍,不宜愛克厥威,賞必由中,罰則臣任其責。”軍士聞之,至于國亡不敢有犯。(金史完顔仲德傳)

4,既而遣内侍殿頭宋珪與鎬妻選室女備後宮,已得數人,右丞忽斜虎谏曰:“小民無知,将謂陛下駐跸以來,不聞恢複遠略,而先求處女以示久居。民愚而神,不可不畏。”上曰:“朕以六宮失散,左右無人,故令采擇。今承規誨,敢不敬從。止留解文義者一人,餘皆放遣。”(金史烏古論鎬傳)

5,時平章政事兼樞密使完顔白撒、樞密院副使赤盞合喜用事,二人奸佞,無遠略,士庶皆惡之,末帝信用,不能斥去,識者知其誤國矣。京畿諸邑,所至殘毀。末帝在宮中,時聚後妃涕泣。嘗自缢,為宮人救免。又将墜樓,亦為左右救免。(歸潛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