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最不該亡國的七大君王,胡亥上榜,此人排名第一!

在中國古代曆史上出現過很多皇帝和不同的國家、朝代。有的皇帝清明、能力強是不可多得的明君,有的皇帝昏庸無道,是少見的昏君,大部分皇帝還是中庸的,不算很好但也不算太壞,他統治期間雖然不是盛世,但百姓們還能夠吃飽穿暖。這些王朝不管多繁盛,終究逃脫不了滅國的命運。有些君王一生勵精圖治,但是最後也落得不好的下場,這很是不應該,中國曆史上七個國力強盛卻悲慘收場的君王。

曆史上最不該亡國的七大君王,胡亥上榜,此人排名第一!

七、胡亥

胡亥是秦始皇時期的人物,想必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之死是奸臣所害,如若不然大秦帝國還能夠延續百年的國祚。趙高和李斯兩人暗中勾結,在秦始皇出遊南方沙丘宮的時候,兩人痛下殺手,并且嚴密隐瞞此事,回到都城後,逼死太子扶蘇。扶持秦二世上位,這個秦二世是一位昏庸無道的皇帝,為了一己私欲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趙高也是利用秦二世手握大權,暗中策劃着朝廷中的事情。他實行暴政,百姓們民不聊生,最後逼的百姓們揭竿起義,其中以陳勝、吳廣為首。之前六個國家遺留貴族紛紛起義,舉行複國運動。

秦始皇打下天下還沒有幾年,正是兵強馬壯、國力旺盛的好時候,如果不是統治者的昏庸無道,秦國又怎麼會如摧枯拉朽般傾倒。

曆史上最不該亡國的七大君王,胡亥上榜,此人排名第一!

六、完顔守緒

說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相信大家心中想到的都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阻擋敵人,雖然失敗但是精神可嘉,後來他的事迹也被百姓們傳頌。但是這句話最早出現在《禮記》中,其中說的也是一位皇帝,但說的不是朱由檢,而是比朱由檢早了四百年的一位皇帝。但是卻幾乎沒有人知道。

這位皇帝是金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很是為百姓們着想。他做了很多努力,他任用完顔合尚和完顔合達兩位将軍抗擊蒙古的攻擊,并且想和西夏南宋修複關系。但是這些努力最終沒有成功。他在位前期可以稱得上是為為國為民的好君王,但是到了晚年時期,卻犯下了很多大錯,這些錯誤根本就無法逆轉。放棄汴梁,誤信貪官後又将其殺死,最後他舍棄自己的都城逃到蔡州。在蔡州被敵人圍困數月,沒有突破重圍,把皇位傳讓給完顔承麟,自己卻選擇死亡逃避現實,最後導緻金國滅亡,曾經金國也是兵強馬壯的國家。

曆史上最不該亡國的七大君王,胡亥上榜,此人排名第一!

五、元順帝

這位皇帝是元朝帝十一位皇帝,是蒙古血統的人。也是元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帝把當時位高權重的大臣伯顔拉下馬後,自己臨政。在前期的時候,他勵精圖治、緻力于改革,很有一番作為,挽救了元朝的統治危機。他頒布新的法典,重查官員廉潔。更是撥開豪門勳貴抱牢官位的現象,從底層寒士中選拔出人才。這些都是在表面上改善了國家的弊端,根本問題根本就沒得到改善。到執政後期更是無心朝政,整天沉迷于玩樂之中,民間也爆發了農民起義,朝中大臣内鬥不斷增加,整個一個亂世的現象。後來事情更是白熱化發展,民間的起義已經組成軍隊,明君攻打進了京城,統治者逃走後,蒙古勢力退出中原,至此元朝的帝國時期結束。

農民揭竿起義的原因就是沒有了果腹的糧食,黃河水災不斷加劇,統治階級不聞不問,或許根本就無力去管百姓的死活,百姓的負擔加重。

曆史上最不該亡國的七大君王,胡亥上榜,此人排名第一!

四、商纣王

在大家的印象中商纣王昏庸無道、暴政殘酷。可是真實的曆史并非如此,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勝利者說如何,百姓們就以為是如何。商纣王年幼時期聰慧過人,并且還有一身好武藝,是繼承者的不二人選,同時他也深得帝乙的歡心。後來商纣王即位之後,重視的是擴充疆域,發動戰争攻打其他部落,成功的把中國的版圖擴充到了臨海地區。

商王朝整個王朝的國君,除了開國君主商湯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之外,其他國君都治理的不是很好,外部戰事四起,朝廷内部則互相争奪,殺戮重重。在最後一位皇帝商纣王帝辛即位的時候,商王朝整個就是垂垂老矣,難以翻身的狀态了。

商纣王對國家的貢獻是巨大的,真正曆史上的他也并不是窮兵黩武、昏庸無道。而是被勝利者書寫成為了這樣的君王。

三、宋欽宗

這位皇帝實打實的是以為沒有能力和膽量的君主,他平常為人優柔寡斷、反複無常,遇到事情經常難以下定論。他管理國家的能力也不是很強,缺乏對政治的統治力和判斷力。他對于治理國家不是很在行,但卻很在行聽信奸臣的話,他罷黜了當時的忠臣李剛,後來金兵圍攻了汴京,他根本就不抵抗。戰亂中被金人俘虜而去,曆史上這段時間被稱為靖康之變。

後來宋朝都城南遷,他也于南宋紹興二十六年的時候駕崩。宋朝的滅亡宋徽宗也脫不了關系,但是他也更不是有勇有謀的人,汴京的城牆堅固高聳,是敵人一時之間難以打破的,況且禁軍就駐紮在京師外不遠,一個指令就可以到達,抛開這些不說,在西北地區還由幾十萬士兵駐紮,而他卻沒有與之一戰的勇氣。

二、隋炀帝

他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能夠做上皇帝的人,都不會是平庸之輩,他聰慧能幹,對于武藝也是精通,對于政事更是敏感,有治國的能力。他是一位過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皇帝。也是中國曆史上頗有地位的一位皇帝,是隋唐盛世中重要的一位皇帝,不可忽視。但是國家滅亡,天下大亂,後來被唐王朝貶稱為隋炀帝。

他為一國皇帝,但他的詩詞歌賦、文學、軍事和政治都能夠達到當世一流的水準。是于曹操、李世民這幾人一樣的君王。

換一個角度說,他有才華,但是他也足夠敗家,有傳言說就連秦二世也比不上他。是以他也被史官毫不留情的寫下了昏庸無道、殘暴無良等字眼,以至于今天我們在談及隋炀帝的時候腦海中都是壓榨百姓的暴君形象,但是史官筆下的他确實不冤枉。

或許其他地方的書寫有所誇張,但是關于政事方面的書寫絲毫不誇張。他面對天下大亂束手無策是實情,即位之後原本是盛世的國家卻迅速衰敗,最後就連盛世時期人口的三分之一都達不到。他的運河利在了千秋,但是在當時運河下死去了多少亡魂,急于求成的他把原本尚且可以的國力透支幹淨。原本尚且強盛的隋朝後來變的不堪一擊。

一、崇祯帝朱由檢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位勤政為民的好皇帝,但是自他之後明朝就沒有勝過他的皇帝了,一直到了明朝末年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他在位期間清殺了當時宦官雄踞朝廷的現象、吏治清明,頗有眼光的挑選賢能之士為之己用,可是明朝的國祚實在延長不了多長時間了,即使他再如何掙紮也還是挽救不了大廈之将傾。何況他後來還大肆殺戮,更是加快了明朝的危亡。

曆史上最不該亡國的七大君王,胡亥上榜,此人排名第一!

在當時東林黨太過跋扈,崇祯皇帝無論做出什麼決定,隻要是和東林黨的利益相違背的,東林黨都會極力反對,最後導緻崇祯皇帝的政策無法實行。事态一直醞釀發酵,最後變成了外有滿人,内有李自成的局面,明朝危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