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竟陵詩派''巨子譚元春曾在鄂州西山結社

明末之際,西山一度成為''竟陵詩派''聚會結社之地。這主要得益于常遊武昌的''竟陵詩派''領袖譚元春。

''竟陵詩派''巨子譚元春曾在鄂州西山結社

譚元春青年時代,遊學山水之間,其足迹踏遍了荊楚大地的山山水水。所到之處,筆墨相伴,詩書為友,吟詩作賦,獨抒其志。一如閑雲野鶴,盡融其自然。他一生遊蹤甚廣,而其數遊武昌(今湖北鄂州),卻成就了他文學創作的高峰。天啟元年,譚元春武昌故友孟登(字誕先)邀遊武昌,從此譚元春便與武昌結下了不解之緣。譚元春在《孟誕先招遊武昌》一詩中寫道:“閉門春夏意能閑,堪置山間與水間:一夜秋風傳客思,書來約我上西山”。譚元春來武昌後,受到好友孟登的熱情接待。孟登在西山新置一樓,專供譚元春起居;日與譚子“徜徉環湖、退谷之間,交好遊處,以詩道往來。”在孟登的陪同下,譚元春從天啟二年到次年春大約一年時間内,先後遊曆了武昌的西山、葛山、雷山、南湖、蘆花洲等;還拜訪了遠在麻城、團風、蕲州和黃州等地的好友,多次前往江夏九峰、夏口黃鶴樓等處揮毫吟詩;還專赴黃石西塞山等地留宿數日。那一年,三十六歲的譚元春詩興大發,先後寫下七十餘篇著名的詩文。

天啟二年四月八日,譚元春與孟登老友登上西山,“蔬食于寒溪寺者累日。”登上西山那天,山雨積林,梵聲低濕。譚元春與孟登閑步走進寒溪寺。一進殿門,見殿堂之上有題詩六首。譚元春伫立良久,吟誦不止。孟登向譚元春介紹,此詩系武昌舊令陳治安(字鏡清)所作,陳治安是一名“以德化人,以禮服人”的好縣令,他在離任前留詩于此,其意在教化邑民。譚元春感其風雅,當即請寺中沙僧取紙筆錄取全詩。就在這一天,他有感而發寫下了他一生之代表作《陳武昌寒溪寺留壁六詩記》。在文中,譚元春高度贊揚陳武昌“不以衰世待世,不以衰世人待人”的治政理論,力倡“務以德化人”的救國救民思想。是日晚,譚元春雨夜難眠,又賦詩一首,以發感慨:“山雨過山流,過草潺潺然。遙立山寺聽,知為菩薩泉。文殊光不沒,溪禽白如煙。蔬素以相對,遂忘終日焉。舉首看殿門,有闆塵中懸。其上六古詩,字字如大篇。故人誦至半,山僧錄其全。卓異乎為令,自處如昔賢。取世不願佘,立身惟清堅。魚鹿我萬物,仁心周天淵。以告後令尹,況我民颠連。安能枉詩書,目求身所專。安能負性質,去趨世所先。草草得古人,落目千萬年。山僧愛我喜,雨夜末同眠。”

''竟陵詩派''巨子譚元春曾在鄂州西山結社

譚元春與孟登在西山數日,一直住在寒溪寺。他白天上山觀景,夜晚與山僧談禅。正與他在《贈慧光僧》一詩所寫:“攜僧尋寺亦僧心,共聽廖寂空外音。惟有山僧識僧徑,導予穿石出疏林。“這次寒溪寺小住,他與寺中山僧也結下深厚友誼。山僧愛其書法,專門請譚元春題書“寒溪古寺”,豎立于西山入寺之門。離開西山,譚元春仍戀戀不舍,他在《入西山》一詩中寫道:“可漸塵土埋春夏,留得秋心與好山。蒼翠此中迎太急,野雲相愛不曾閑。”其戀山樂水之心,溢于言表。此次上西山不久,他又在文友劉旦寅的邀請下,兩度再上西山。并寫下《劉旦寅邀遊寒溪西山》等數首詩篇。譚元春的西山之行,對他的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離開西山數年之後,曾留詩于寒溪寺的武昌縣今陳治安已到新化縣任縣今,仰慕譚元春之才,緻書譚元春乞為祖父、父親撰寫墓志銘,譚元春欣然命筆,寫下了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将思郎思野陳公墓志銘》、《廣西古田縣桐木鎮巡簡陳公墓志銘》等文章。一代宗師黃宗羲在讀完譚元春這些名篇後,稱譚元春之文“皆一片性地流出,盡洗書本積木之氣,凄泊人心肺間,如吞香吐旨,雖蘇歐不能過也。”

譚元春不僅在西山留下許多名詩美文,而且還遍訪了武昌其它處的山水名勝。他曾兩上雷山,寫下《二夏邀遊雷山十韻》等著名詩篇。在詩中他贊美雷山“不後西山色”。其景色是“林丘多用晦,蟲鳥亦含真。樹點知洲沒,罾安見水準。扁舟樊口夾,野寺嶺腰橫。别有塘分谷,旁通徑入城。”“峰外孤煙立,江中落日生。”而最讓譚元春難以忘懷的則是武昌南湖。天啟二年八月十五日,他與孟登等好友泛遊南湖,在舟中飲酒吟詩,深夜方歸。這一次,他先後寫下《南湖蕩船引》、《八月十五夜誕先招泛南湖》、《江夜與孟誕先劉同人看月》等詩篇,反複贊歎“八月寒生武昌湖”、“新月滿湖湖未知”的詩情畫意。

''竟陵詩派''巨子譚元春曾在鄂州西山結社

真正讓譚元春眷戀武昌的是武昌人盂登。盂登,字誕先,明萬曆三十七年中舉;曾任騰越州知州。他因厭惡官場險惡,辭官歸隐于西山退谷。年青時他曾與譚元春同讀于九峰山,二人交之甚深,從此志趣相投。譚元春曾說過“予所最善友孟誕先,奇人也。”“予于武昌,率十年五至其地,或一年兩三至,皆以予友孟誕先在家為期。”譚元春每次到武昌,都住孟登家中,出則同遊,歸則同讀。每遊于外則互唱互和;每别于鄉,則詩來書往。譚元春曾在為孟登撰寫的《積煙樓近稿序》中說,雖然武昌去竟陵六百裡,隻要有江舟相遇,雙方都要捎去各自近期寫作的詩文,互相切磋。孟登與譚元春的互相情誼,也一度成為文壇佳話。用譚元春自己的話來講,真可謂“野雲相愛不曾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