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政壇唯一懂英語的外交官,是如何自學成才的?

用李鴻章的話來說,晚清遇到的乃是

“千年未遇之大變局

”,面對前所未有的困境,首當其沖的是外交方面的困難。迫于形勢,清廷不得不和原先看不上眼也不想搭理的所謂列強打交道。這樣一來,馬上暴露出這個天朝上國的捉襟見肘——清廷忽然發現,朝野上下幾乎找不到一個有能耐和列強打交道的人才。

原先好不容易出了一個郭嵩焘,精通洋務,也深受慈禧太後的賞識。結果因為觀念過于超前,到了國外後亂說亂動,出了一本叫作《使西紀程》的書後,引起國内的軒然大波,朝野上下一片口誅筆伐,以賣國賊視之,逼得慈禧最後不得不與之劃清界限,召回罷官了事。

晚清政壇唯一懂英語的外交官,是如何自學成才的?

後來崇厚看着還不錯,本來是作為滿人裡少見的外交人才使用,想着能替滿人掙回臉面,避免漢人勢大尾大不掉,沒想到卻是個言過其實的庸才。去了俄國談判後,對方威逼利誘一樣都沒用上,居然就直接拉胯了,

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裡瓦幾亞條約》,

令慈禧顔面掃地,不得不将其繩之以法,以待處斬,還是英國政府出面說情,才留下了崇厚一條小命(後來交了巨款東山再起,降兩級使用,但已是後話)。

晚清政壇唯一懂英語的外交官,是如何自學成才的?

現在既然決定毀約重談,那麼該派誰去呢?一時間朝野無人可用,畢竟之前有郭嵩焘和崇厚身敗名裂的前車之鑒,洋務派官員愛惜羽毛,都不願趟這個渾水。就在慈禧一籌莫展之際,有人給他講,

曾國藩的兒子,世襲一等候曾紀澤

,一向喜歡搗鼓點洋鬼子的玩意,而且還會說洋人的鬼話,何妨讓他去試試?

慈禧頓時眼前一亮,于是立馬召曾紀澤前來面試。照理說朝廷的科舉考試從不考外語,也沒有聽說過哪裡的私塾,會教洋人鬼話的,他們說這小子會說洋人的語言,到底是真是假?耳聽是虛眼見是實,是以慈禧就決定考一考他。沒想到曾紀澤出口成章,當着滿朝文武的面,拽洋文拽得大夥兒一愣一愣的。一時間上至老佛爺,下至文武百官,紛紛納罕,覺得真是不可思議。

晚清政壇唯一懂英語的外交官,是如何自學成才的?

估計各位朋友看到這裡也是深有同感,這曾紀澤是在哪裡拜師學藝的,居然學會了說英語了?這實在是讓人費解,他到底是找誰學的呢?

答案是,沒有老師,他自學的!那麼他怎麼會想起來要自學英語了呢?

這其實還是因為他老爸的原因,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簡單來說,曾國藩的人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一身正氣,以為單靠理想和道德,就能解決世間的所有問題。結果處處碰壁,别說打太平軍了,一度甚至被别人手下不滿的士兵,追得雞飛狗跳,差點兒自己都成了刀下之鬼。

曾國藩人生的第二個階段,玩的是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搞的是實用主義。他在這一階段,不再強求手下的将領們,必須絕對的道德高尚,隻要能打仗就行。雖然人設一下就變得不那麼高尚了,甚至有點厚黑,但是他能夠屢敗屢戰,敗而不倒,恰恰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晚清政壇唯一懂英語的外交官,是如何自學成才的?

曾國藩真正的人生升華,是在他人生的第三個階段。

他終于想明白了,

使用洋槍洋炮,才是打赢這場戰争的關鍵,

道具有時候比練級更重要。關鍵是他能舉一反三,在這個過程中,能把玩道具玩出了心得,最後變成了一個大師,實作了認識層面的飛躍,讓他既認識到了中華文明的優點,也認識到其中的局限性。

曾國藩到了晚年,不僅僅是大力推廣洋務運動,簡單地尋求“器”的突破,而是更注重人才的培養,

特别是促成了留美幼童計劃,培養了大批經世緻用的人才。

是以曾紀澤受他父親的影響,在他32歲的時候,也就是1871年,曾國藩開始推進留美幼童計劃的時候,他也開始學習英語,甚至還學會了下國際象棋。到了1878年的時候,他已經可以結結巴巴地和外國使者交流,甚至不靠字典也可以連猜帶蒙地看懂外文報紙。曾紀澤這種了不起的學習精神,即使是擱到現在,也算得上是一個勵志到不能再勵志的故事了。

是以到了1880年,就在大清決心毀約,從熊口奪食,考慮要派誰去完成這個高難度動作的時候,慈禧立刻拍闆,就派曾家那個懂洋文的小子,他行!不得不說慈禧這個人,看人還是很有一套的,要知道曾紀澤這個時候,除了頂着他老爸的光環,會說幾句英語以外,并沒做出什麼值得稱道的功績。熟悉的業務,無論是洋務還是外交,都沒沾過邊,誰知道他有幾斤幾兩?

更何況慈禧已經不能再做錯了,之前崇厚看走了眼,就夠她受的了,再亂點鴛鴦譜,那就直接威信掃地。但是讓人疑惑不解的是,在修頤和園之前,這位老佛爺一到了危急關頭,總能慧眼識英雄,和後來那個昏聩糊塗,反動無知的老太婆,完全是兩個人。

于是這付千鈞重擔,就壓在了這個毫無實際外交經驗,已經不再是毛頭小子的曾紀澤身上,那他能做得好嗎?他知道這是要他在做什麼嗎?他當然知道!他說這是“

須障川流而挽即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意思就是讓他去把潑出去的水收回來,把老虎吞下肚子的肉要回來,這怎麼可能呢?

晚清政壇唯一懂英語的外交官,是如何自學成才的?

話說曾家父子,那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完人,這别人想盡辦法都要推掉的差事,曾紀澤卻欣然應允了,還豪情萬丈的作詩明志:

“倉卒珠盤玉敦間,待憑口舌鞏山河。”

他老爹當年以一介書生,面對萬千困難阻礙,堅韌不拔,

“打落牙齒和血吞”

,硬是闖出一片天地,用洋槍洋炮救萬民于水火之中。現在曾紀澤繼承先父遺志,也準備憑着三寸不爛之舌,以跳火坑的精神挽狂瀾于既倒,為國家收複失地,赢回尊嚴。

但是這談何容易啊!

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二世

在得知大清決定廢約以後,頓時氣瘋了!因為從鴉片戰争大清被列強群毆開始,北極熊趁你病取你命,已經從大清身上狠狠地啃下了好幾塊肥肉了,早就習慣了予取予求。俄國人本想着就算這次不能把清軍趕出新疆,繼續霸占伊犁還是妥妥的。好不容易碰到崇厚這個不懂外交的凱子,白白占了大便宜,沒曾想大清這個已經被人欺負慣了的東亞病夫,這次居然敢要求廢約重談,于是俄國人驚訝之餘,不由得火冒三丈。

因為俄國已經不能再接受失敗了,他們在這段時間裡,頻頻被打臉,先是在柏林會議上談判失敗,丢掉了第十次俄土戰争的大部分果實,戰場上的犧牲白白付諸東流。接下來,1879年和1880年,俄國遇到了饑荒,再加上為了償還多達5200萬兩白銀的戰争借款,俄國的财政瀕臨崩潰,國内沖突日益尖銳,沙皇亞曆山大二世為了安撫民心,開始組織立憲會議,讨論君主立憲,進一步改革政體。

晚清政壇唯一懂英語的外交官,是如何自學成才的?

可是沒有想到國内的民主派依然不依不饒,對君主政體的合法性發出了持續不斷的挑戰,其中的一部分極端分子,甚至組成了一個叫作民意黨的恐怖組織,公開宣判了沙皇的死刑,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刺殺活動。

是以在這種情況下,俄國急需一場外交上的勝利,而裡瓦幾亞條約,自然被當成了沙俄政府的政績,大肆宣傳,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在西方人眼裡懦弱不堪的大清,居然決定毀約了,這讓沙皇情何以堪?!于是俄國政府惱羞成怒,開始進行戰争準備,以武力為後盾,逼大清認栽。一時間狼煙四起,風雲激蕩,大清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那麼清廷将如何應對?曾紀澤還能順利地抵達聖彼得堡嗎?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如您覺得文章可讀,煩請關注體元的文史沙龍。您有何看法,歡迎下方暢所欲言,期待您的指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