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圖|李貞将軍照片

引言

1990年3月11日,李貞少将永遠離開了我們。

當人們含着眼淚整理她留下的遺物,發現這位參加革命60多年的女将軍,除了留下幾枚國家贈予的4枚勳章之外,其餘的隻能用“一貧如洗”來形容。

一隻用了整整40年還不換的行軍箱、一台用了14年的單門電冰箱、4把用了15年還不舍得扔掉的藤椅、2500元的國庫券、11000元的人民币,還有在戰争年代留下了兩根金條。

臨死前,她留下一份遺囑,其中對她的遺物這麼安排:

一根金條捐給丈夫甘泗淇的家鄉甯鄉縣;另一根金條捐給自己的故鄉浏陽縣。存款則一分為二,一部分用作自己的黨費上交給國家;另一部分捐給北京市少年宮。

看着李貞的這份遺物清單,現場的從業人員不由地失聲痛哭。

李貞徹底離開了我們,默默離開了自己深愛的人們。臨終之際,她的腳上依舊穿着這雙綴有黑色和藍色更新檔的栗色單襪,令人感慨不已。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圖|李貞與甘泗淇照片

01 身為童養媳,她是怎麼走上革命之路的?

在新中國衆多将軍中,李貞可以算是比較特殊的一位,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

湖南衛視綜藝節目《黨的女兒》也曾有所介紹。

李貞自小家境比較貧寒,出生于湖南省浏陽縣小闆橋鄉。她的父親名叫李光田,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全家僅僅能靠捕魚和租種地主的兩畝半土地為生。

李貞的父親李光田,一直想要生一個兒子。妻子懷孕之際,他一直盼望着能生下一個兒子。沒想到,這次還是一個閨女。

李光田唉聲歎氣看着這個女兒,心中無比地失望,甚至連名字也不帶着起,随口叫了一個“旦娃子”。

孩子出生不久,李光田便一病不起,撒手人寰,留下了一大家子。

李貞6歲時,家裡實在是窮得揭不開鍋。她的母親為了不讓女兒餓死,便将她便被家人送去當童養媳了。小小的年紀,她便開始砍柴、燒火、做飯、挑水、養雞等繁重的體力勞動。

實際上,李貞和丫鬟幾乎沒有什麼差別。

她不僅要幹體力活,常常會挨打挨罵,身上往往是遍體鱗傷。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圖|紅軍時期的李貞将軍

1924年,李貞這年16歲了。這一年,她和丈夫舉行了婚禮。

李貞的丈夫叫顧天順

,比她大4歲。雖然性格比較耿直,但脾氣比較暴躁。加上李貞從小被看成是丫鬟,根本沒有什麼夫妻感情可言。之是以娶了李貞,完全是出于家人的安排。李貞對于這樁婚姻,更是任人擺布,雙方幾乎沒有感情。

李貞去山上砍柴,沒想到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她全身都被淋濕。從田裡幹活回家的古家人,身上也被淋濕了。

但婆婆剛一進門,便責備她沒有給他們準備換洗的衣物。

李貞正要解釋,她話音還沒有落,丈夫古天順見她敢頂撞母親,随手便抄起棍子朝着李貞打過去。

遍體鱗傷的李貞對丈夫的行徑傷透了心,決定要一死了之,便決定要投河自盡,一死了之。沒想到,好心的鄰居攔住了李貞,并勸說道:

“我們女人生下來就是受苦的,你看我已經60多歲的人了,還要山上砍柴,挨打受罵……”

李貞并沒有是以認命。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圖|舊時代的婦女

改變李貞的人生轉機是1926年。一天,姐姐和李貞輕聲說道:

“我們區最近來了共産黨,聽說還建立了婦女解放協會。加入協會後,從此便不用再挨打受罵。”

李貞聽後心中不由得一震,但心中還有一些疑惑:“這是真的?假如是真的,我也想參加。”

李貞不顧婆婆的阻攔和威脅,跟着姐姐來到永和區婦女協會。負責接待的同志問:“這位女同志,你叫什麼名字?”

李貞說道:“旦娃子。”要知道,大家一直以來都這麼叫她,自己也沒有真正的學名。

這位同志說:“你也不姓旦啊?再好好想想。”

李貞想着想着,突然有幾個字浮現在她的腦海:

忠貞不渝。她曾經聽說過忠貞的意思就是忠誠不變,參加協會不就是要求忠貞不渝嗎。于是,她便小心翼翼問道:“就叫李貞怎麼樣?”

接待的同志聽後高興了:“這個名字不錯啊。”從此,李貞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名字,還将這個名字堂堂正正地填在表上。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圖|1938年,一二0師幹部與留守晉西北的三五八旅旅長張宗遜合影。前排左起:蕭克、關向應、張宗遜,李貞等

不久,李貞還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從她入黨的第一天,他便牢牢記住了入黨的誓言:永遠革命,永不叛黨!

入黨還不到一個月,蔣介石便悍然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對共産黨人進行大肆屠殺。

不久,湖南軍閥許克祥也在長沙發起了“馬日事變”,将屠刀指向了共産黨人。

02 李貞的幾段婚姻

在殘酷的腥風暴雨中,李貞深深體會到:

要和敵人作鬥争,不抓槍杆子是不行的。男人和女人一樣,也要抓起槍杆子和敵人戰鬥。

李貞和幾個共産黨人從地主手中奪取了第一槍,還成功組建了農民赤衛隊。1928年春,彭德懷還撥給他們20支槍,組建了第一支武裝小分隊。

李貞指揮和上司的“浏東遊擊隊”,在無數的磨難中不斷發展擴大,此後還編入了肖克、任弼時、王震上司的紅六團,建立和開辟了湘贛邊區革命根據地。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圖|1942年,李貞和戰友在延安

後來,這支武裝小分隊還發展壯大,李貞擔任了這支遊擊隊的士兵委員會委員長。

在這期間,李貞認識了時任中共浏陽縣縣委宣傳部長兼東遊擊隊長的張啟龍。

但是在1928年,張啟龍帶着遊擊隊員開會之際,還被反動局團丁抓住了。

就在大家躊躇之際,李貞提出大家裝扮成一支迎親隊伍。就在混進觀音堂之際,趁機将張啟龍給救出來。但大家都是男同志,誰來假扮新娘子呢?

就這樣,大家将目光投向李貞。

在大家裡應外合努力下,終于将團防武裝給打跑,如願以償救出了張啟龍。

對于大家的全力相救,張啟龍非常感激,連忙向大家表示道謝。而同志們也早已看穿了張啟龍和李貞之間的感情,便打趣:

“這次你能獲救,可要好好感謝李貞。如果你想感謝,那就讓李貞真正當一次新娘子吧。”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圖|照片前排左起:蔡暢、鄧穎超、李貞,後排左起、夏之栩、黃傑、陳赓。

幾天過後,他們兩人在遊擊隊舉行了一場簡單又溫馨的婚禮,還我浏陽東鄉傳為佳話。但幸福的生活并沒有伴随這對小兩口多長時間。

1933年,以劉世傑為首的“左”傾主義代表,将張啟龍秘密關押逮捕了。消息傳來時,李貞正在瑞金中國蘇區共産主義進階班學習。

由于當時的她年紀尚小,無論思想上還是政治上都還不夠成熟。盡管對于丈夫被逮捕和關押的事情心存疑慮,但是為了大局着想,

她在經曆了無數次的思想鬥争後,決定放棄愛情,還在離婚協定書上簽了自己的名字。

而張啟龍,為了不連累妻子,也在監獄中含淚簽上自己的名字。

這樣一對恩愛夫妻,就這樣活活被拆散了。

1934年,李貞重新回到湘贛蘇區,先是在中共吉安縣委擔任軍事部長兼赤衛軍政委,後來又調任到湘贛軍區紅軍學校擔任政治部主任。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圖|張啟龍照片

1934年,李貞跟随紅六軍西征,從紅六團組織部長調任省軍區組織部長。在任弼時的堅強上司下,李貞便率部發動遊擊戰争,廣泛發動群衆,組建武裝部隊工作。

同年10月份,紅六軍團和賀龍率領的紅三軍成功會師後,李貞又參加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鬥争,擔任湘鄂川黔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一次,李貞剛從農村開會回來,任弼時的妻子陳棕英來找他,詢問了關于農村工作的情況,還若有所思地說:

“雖然女人結婚後事情是多了一些,但長時間單身總是不好啊!”

見李貞沒有絲毫反應,她開門見山說:“我給你介紹了人,你看怎麼樣?”

李貞好奇地問:“誰啊?”

“這個人你認識,就是甘主任啊!”甘主任便是甘泗淇,這時的他已經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調任為紅二團政治部主任。”

對于甘泗淇,李貞其實并不陌生。

他是湖南甯鄉人,出生于的1904年,于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還在莫斯科中山大學讀過兩年書。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圖|甘泗淇與李貞合照

1930年,甘泗淇回國後,先後擔任湘贛軍區政委、香港省委宣傳部部長、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十八師政委等職務。

對于這位有文化有知識的戰将可以說是非常敬重,但是要結為夫婦,這是她從未想過的事情。

李貞心存顧慮,說道:“

我是童養媳出身,人家可是蘇聯留學回來的,我們之間的差距太大了。”

陳棕英說:“這有什麼,他文化高,你們可以共同進步啊。甘主任對你的評價很好,還誇你潑辣又能幹,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女同志。”

聽到甘泗淇對自己評标價如此之高,她的心便不知不覺朝甘泗淇更近了。

次年元旦,任弼時親自主婚,甘泗淇和李貞舉行了熱烈而又樸素的結婚儀式。婚禮上,賀龍笑着說:“這場婚禮完全是新式的,不帶有任何封建色彩。不拜天地和祖宗,隻是一心一意幹革命,是一對非常好的革命夫婦。”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圖|甘泗淇與李貞合照 圖|甘泗淇與李貞合照

03 李貞夫婦為何一生沒有孩子?

不久,李貞跟随紅六軍團參加了艱苦卓絕的長征。

在長征的路途中,前後都有敵人的圍追堵截。在加上殘酷的自然條件和戰争環境,時時刻刻考驗着大家的意志。

身為女同志,面臨的困難就更多了。

李貞就更加難過了,她此時還懷着身孕,但還要跟着部隊一起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過大雪山、越過泥濘的沼澤.....

正當他們過草地之際,李貞的孩子要出生了。在如此艱苦條件下生出的孩子,給母親帶來的不是快樂,更多的是災難。

當時,有的女同志在草地上生下孩子,時常沒有聽到孩子的啼哭聲,便在革命的路途中死去了,而李貞也是這麼多堅強女性當中的唯一一名幸存者。她和甘泗淇的孩子,也在長征過程中早早夭折了。

生下孩子後,李貞的身體非常虛弱。

即将走出草地之際,她患上了傷寒病,常常是昏迷不醒。

見妻子病重,甘泗淇隻要有機會,便會想方設法照顧,扶着或者背着她走。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左一為李貞

後來,好心的戰友們便臨時做了衣服擔架擡着李貞。為了減輕戰友的負擔,甘泗淇堅持自己擡一頭。

在長征途中,甘泗淇和李貞患難與共,終于成功抵達了陝北。對此,賀龍這麼評價二人:“一對模範夫妻,兩個模範幹部。”

抗日戰争爆發後,李貞跟随軍隊出征,東渡黃河,在抗日前線拼死作戰,大概是,不管是軍隊和地方,都十分需要一批幹部,其中也包括婦女幹部。就這樣,李貞便被成功調到延安八路軍婦女幹部學校。

按照李貞的性格,更多希望能在前線殺敵。但是甘泗淇和賀龍都希望他能服從組織的安排加上李貞帶兵經驗豐富,很适合擔任婦女幹部學校的校長。

每年,李貞看着畢業的學員們一個個奔赴了戰場,李貞心裡也癢癢的,夢想着哪一天也能來前線參加抗日戰争。

終于,組織上決定将她調回部隊。而這支部隊,就是她從前所在的紅二方面軍改編的部隊。

解放戰争期間,李貞參加了解放和保衛大西北的戰鬥。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圖|李貞與甘泗淇

解放戰争勝利後,李貞先後擔任總政治部組織部顧問、全國婦聯、全國人大常委等職務。

但是一些老同志看到甘泗淇,總是遺憾的說:

“老甘啊,你革命了四十多年,怎麼連個孩子也沒呀!”

李貞也常常覺得自己對不住丈夫,還勸甘泗淇再娶一個妻子,給他留一個後人。但甘泗淇堅決不接受,并表示

:“我要的是夫妻,可不是孩子!”

在多年的征戰生涯中,李貞曾幾次懷孕幾度陣痛,形成習慣性流産,她也是以失去了成為母親的機會。是以,全國解放後,她和丈夫便利用自己工資領養了20多個烈士遺孤。

1950年,美國帝國主義發動了北韓戰争,她再次聽從黨和國家的召喚,跟随志願軍來到北韓作戰,擔任志願軍政治部秘書長。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解放軍軍銜制,

李貞和甘泗淇夫婦倆都在其中,李貞是少将,甘泗淇是上将,成為開國将星中唯一一對“雙子将星”。

至此,在中國革命史上,有了一對将軍夫婦。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圖|左二為李貞與彭德懷、李貞、鄧華在北韓前線合影

1964年2月5日,在甘泗淇六十大壽剛剛過去兩個月,他由于長時間積勞成疾,因醫治無效去世,李貞也是以失去了相依為命30年的丈夫。

很長一段時間,她都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

沒想到,李貞人生更大的磨難後面。1966,李貞4年時間失去自由,6年時間沒有工作。

1975年,在鄧小平的關心和過問下,李貞才徹底恢複了名譽。

1980年,經過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準許,李貞享受大軍區副職級待遇。但是,李貞依然不改自己的本色,還是住在原來的房子裡。

李貞雖然身為一名将軍,但卻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種菜高手”,甚至在全軍隊伍中都非常出名。她還曾幽默地對身邊的從業人員說:“我之是以身體這麼硬朗,和種菜是有關系的。”

每逢節假日,家人和親屬來探望她,會客廳裡總是滿滿當當的。大家一緻認為,如今她還住在這樣的“集體宿舍”,和他的身份和地位實在是不相稱。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圖|毛澤東與李貞将軍握手

對此,李貞激動地說:“有這樣的房子,已經是不錯了。這裡又可以置身于群衆當中,也完全不會脫離群衆,你們說是不是?”

1982年元旦前,一位上司來到香山看望李貞。他驚訝地發現,李貞家中居然空蕩蕩的,幾乎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

隻見會客廳裡的沙發不知道已經用了多少年,看起來非常破舊。有幾把藤椅,還是七八年前回湖南搬家帶回來了,上面的藤條也不知道斷了多少。

書房隻有一間辦公室和普通書櫃,卧室裡的陳設很簡單,一個落地衣架、一個衣櫃、幾把椅子和一張大床。

看到這些,這位上司心中感到非常羞愧,說道:“像李貞大姐這麼德高望重的上司,可如今的生活的這麼艱苦,完全是我工作上的失職。”

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臨終前留下一份特殊遺囑:将兩根金條捐出去

圖|女将軍們探望開國女将軍李貞

但是李貞聽後卻樂呵呵地說:“這些家具雖然看起來有些破舊,但随便讓人補一補、修一修,還是可以用的嘛,你們就不用為我操心了!”

1984年春天,組織上反複勸說李貞終于搬家,她才在組織的安排下,搬到了紫竹院附近的一間軍職幹部樓房。在這裡,李貞安心度過了自己人生最後的幾年時光。

1985年,中共十二屆四中全會召開之際。李貞給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上司寫了一封信:

要求辭去總政治部組織顧問和中央顧問委員會的職務。

最終

組織上也同意了她的這一個請求。

1990年3月11日,李貞将軍離開人世。但是她身上所展現出來的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和中華兒女奮勇直前的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