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新幾內亞人是太平洋西部伊裡安島(新幾内亞島)及附近島嶼的民族集團,簡稱巴布亞人。“巴布亞”一詞來源于馬來語“巴布瓦”(Papuwa),意為“卷發人”。約有200多萬人(1978)。屬尼格羅-澳洲人種巴布亞類型和美拉尼西亞類型,身材中等,膚色暗褐,頭發卷曲,颌部突出。使用700多種語言和方言,自成語系語族,與世界其他語言沒有親屬關系。部分人通用英語和皮金語。崇拜祖先和圖騰,迷信精靈和巫術。有些人信基督教。
有的研究者認為,巴布亞人的祖先可能在5萬年前開始從東南亞遷入,後來又不斷與新的移民互相混合。歐洲殖民者侵入前,社會處在原始公社晚期,分為幾百個部落。一般以父系氏族為機關,組成約四、五十人的村落。自19世紀起曆受荷、德、英、澳殖民統治。1963年西部劃歸印度尼西亞,1975年東部宣告獨立,建巴巴新幾內亞獨立國。
巴布亞人長期從事原始農業,盛行刀耕火種,種植薯芋、豆類、西米、香蕉和甘蔗;山區輔以采集和狩獵;沿海則以漁業為主。現在部分人進入城市、礦山和農場,靠工資生活,多數仍在農村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獨立後,城市建設和工礦業、交通運輸業發展較快。巴布亞人善于雕刻、制陶和造船。衣着簡單,喜戴鼻飾,流行斑痕文身,有的地方曾流行獵頭俗。住房多為高腳茅屋,村莊圍有栅欄。

1、社交習俗
巴巴新幾內亞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巴巴新幾內亞,國民多為卷頭發;民間習俗多古怪,讓人聽了都驚訝;互咬睫毛傳情愛,夫妻娛樂互吵架;婦人斷訓示悲傷,忍痛穿鼻豬爪挂;社交待人心忠誠,熱情友善傳佳話。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巴巴新幾內亞人有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奇怪風俗。他們把夫妻間的吵架看成是一種最好的傳統娛樂方式。越吵心情越愉快,越吵夫妻越恩愛。這是對他們開展這項活動效果的生動寫照。在這個國家裡,各地都設有專供夫妻吵架的大場地。每當夫妻來這裡對陣之時,觀賞者就會自動從四面八方趕來助興。
他們吵起架來,一個口如槍,一個舌如箭,吵上幾句就會面紅耳赤。他們視架吵得越兇為娛樂效果越佳;誰能用最尖刻最惡毒的語言把對方置于窘地,誰會被看成吵架水準最高超。一旦他們互相唇舌發僵為止,雙方才會鳴金收兵。夫妻倆最後會愉快地挽臂返家,娛樂同時也告結束。
當你踏上巴巴新幾內亞特羅布裡恩群島時,你會發現這裡的男女青年大多都沒有眼睫毛。其因何在?主要是因為他們有一種既獨特而又古怪的示愛習俗。一對熱戀的情侶,為表達對對方的赤愛之心,按他們的傳統習俗,隻有把對方的眼睫毛咬掉,才能顯示出自己真正的情愛心意。
在巴巴新幾內亞東部中央高地的土著部落裡,流傳着一種離奇的對死去親人緻哀的習俗。凡家中遇有親屬不幸死亡時,家裡的婦人就要砍下一根手指,以向死者緻哀。其斷指方法要按當地的傳統方式進行:婦人先将手指放在石斧下,另有男子以木棒猛擊石斧,将其手指切下。由于每個家庭總會有人去世的,是以當地的土著婦女極少有人是十指齊全的。
巴巴新幾內亞人特别愛吃槟榔,同時他們也常以槟榔來作招待賓客的食品。當有客人前來時,他們一定要拿出最好的槟榔果來讓客人品嘗。
巴巴新幾內亞的不少地方,有一種家族間的送禮習俗。每隔幾年,他們都要舉行一次送禮節。禮品多以香蕉、甘蔗、山藥、芋頭、玉米、蔬菜等為主。節前,他們要把這些東西紮成小包裹,寫好送禮人和收禮人的姓名,然後堆放一起。被邀的收禮人手持弓箭、長矛等,先圍着禮品邊歌邊舞,然後做出一種進攻的姿勢,最後才點名送禮。每送一份,人們都要用喊聲來表示祝賀。
巴巴新幾內亞部族敏多,許多部族如今還過着原始部落生活。他們喜文身彩面,穿草裙,用樹葉、樹皮、布條和極樂鳥的羽毛等來裝飾自己,有些部落的男子還以豬牙、鳥爪等做裝飾品挂在鼻子上。
巴巴新幾內亞人最喜愛極樂鳥。他們認為極樂鳥體态華美、羽毛絢麗。人們都奉極鳥為神靈。他們視極樂鳥為保佑平安的守護神,把極樂鳥看成是美的化身,富有的标志,國家的象征。
2、禮節禮儀
巴巴新幾內亞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都習慣以握手為禮。有些島上的居民,在互相見面時,有自己的一種禮節表達方式,他們習慣先伸開手掌,然後用一隻中指互相鈎一鈎,以表示禮貌。
3、信仰忌諱
巴巴新幾內亞絕大多數人信奉基督教,其中新教徒約占三分之二,其餘為天主教徒。對豬崇愛的程度可說的上在當今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他們有的部族的酋長,為了表示對豬的崇敬和作為權威勢力的象征,而把自己的鼻子上挖洞将野豬的爪尖嵌進去;有的酋長還把野豬的睾丸串起來,戴在手腕上,以表示對豬的信仰和顯示力量;有的部族的人還把用木炭和豬油制作的化妝墨濃抹在臉上,借以表現他具有不辱祖先的勇武。他們忌諱“13”數。把“13”看成是不吉利的數字,認為會給人們帶來厄運和災難。
巴巴新幾內亞的高地人,男子是絕不能提舉笨重東西的,否則将被視為莫大的恥辱,就是在與女人同行時,一般也不例外。如果一個男人被人發現肩負重物,他的妻子就可能遭受懲罰。過去,甚至有是以丢掉腦袋的危險。
巴巴新幾內亞吉米族人忌諱飛狐、貓頭鷹和其他長着短嘴的鳥兒。因為這些動物沒鼻子。其含意是沒有陽性生殖器。
4、飲食習慣
巴巴新幾內亞人的主要食品是番薯、芋頭、沙殼米、椰子和香蕉,他們還愛吃用蕉葉裹着熏熟的魚。在烹調方面,習慣任何食物不是放在鹽水裡煮,就是放入油鍋裡炸熟了吃。他們普遍喜歡吸煙,尤其婦女嗜煙成癖;男子大都喜歡喝酒,特别是啤酒,有些以海量著稱者一連可以喝上幾十瓶。他們對中餐很感興趣,用餐習慣以手抓飯。
巴巴新幾內亞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豬肉宴為吉祥,注重菜肴在豐盛實惠。
②口味 一般偏濃重,喜油大。
③主食 主食以番薯、芋頭、玉米、椰子和各種香蕉為主。
④副食 愛吃豬肉、魚及海味品和禽類、蛋類等;蔬菜喜歡山藥、芋頭、蕃茄、瓜類等;調料主要用鹽和油等。
⑤制法 對煮、炸、烤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偏愛。
⑥中餐 對中國的魯菜、京菜、遼菜推崇。
⑦菜單 很欣賞大拼盤、鍋燒肘子、砂鍋白肉、雪花雞腿、幹燒魚、琉璃肉、烤乳豬、熘黃菜、炸烹裡脊、炸魚塊等風味菜肴。
⑧水酒 最喜歡喝啤酒,也喜歡喝各種水果制成的果汁。
⑨果品 愛吃香蕉、甘蔗、柑、桔等水果;幹果喜歡果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