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點科普
人們常說的“五毒”,指的是蜈蚣、蠍子、癞蛤蟆、壁虎和毒蛇。
農村很多地方都可能存在蜈蚣,房前屋後或是某個不起眼的小角落,陰暗潮濕的地方就是蜈蚣最佳的栖身之所,喜歡晝伏夜出,很多動物和人因其神出鬼沒而感到驚慌不已。

不過,再厲害的動物都有天敵,蜈蚣的天敵就是公雞。作為農村“三霸之一”,公雞不僅不怕蜈蚣,反而還将其當成不可多得的美食,遇之大快朵頤。
不過,細心的人會發現,公雞吃完蜈蚣後會性情大變,變得異常兇猛暴躁,追着人啄,很多人認為這是公雞中毒的一種表現,難道公雞吃蜈蚣真的會中毒?
我們先來看一看,蜈蚣究竟有多毒。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9">蜈蚣毒性有多強?</h1>
蜈蚣屬多足綱,又被稱為“天龍”、“千足蟲”,看了令人頭皮發麻。
其頭部長有一對腮角,裡面藏有毒腺,腳是倒鈎狀的,非常尖銳,内部含有毒腺口,一般用于排出毒液。
蜈蚣作為五毒之首,不是因為它的毒性最強,而是最常見,緻人受傷的機率是最大的。
咬人後,蜈蚣的毒腺會立即分泌出大量毒液,順着毒腺口注入傷口,輕者可能會出現被針紮般的刺痛和麻感,嚴重者可能會導緻嘔吐、發熱甚至休克的現象,需立即就醫。
一般來說,顔色越深、個頭越大的蜈蚣,毒性也就越強,被咬後的表現也就越嚴重。
不過,蜈蚣的膽子比較小,受驚後會下意識逃跑,隻要不追着它,被咬的機率其實不高,不主動招惹就不會受傷。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6">溫順的公雞吃蜈蚣後,為什麼會主動攻擊人?</h1>
世間萬物相生相克,蜈蚣雖是五毒之首,在大公雞面前也束手無策。
雞對各種小蟲子和昆蟲可謂是來者不拒,抓蜈蚣的時候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用尖尖的嘴巴将蜈蚣一點點啄食。
即使被蜈蚣纏住也不用擔心,雞爪上長滿了厚厚的角質,相當于公雞的“鐵布衫”,蜈蚣的毒腺雖尖卻短,根本無法刺穿;
而且,公雞不像人直接将柔軟的表皮暴露在空氣中,身上厚重的羽毛能夠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蜈蚣拿它沒有任何辦法,遇見了也隻能乖乖就範。
最主要的原因是,蜈蚣的毒液成分主要是溶血蛋白,與蛇毒相似,還含有精氨酸、脯氨酸等,隻要不和傷口及血液發生直接接觸,毒液也就形同虛設。
雞進食的整個過程中,蜈蚣的毒液不會有機會接觸到血液,雞會将食物先儲存在脖子下面的雞嗉囊儲物囊裡,随後才進入胃部,此時的毒液就如同其它普通的蛋白質一樣被直接消化;而且,雞的肝髒有自行排毒的功能,吃下去的蜈蚣一般都已經死了,即使有毒,也不會傷害到雞身安全。
然而,雞不會中毒,不代表會安然無恙。農村中經常有一些雞吃完蜈蚣後性情大變,全身處于一個準備“戰鬥”的狀态,暴躁易怒,追着人啄,有人将雞的這種表現歸結為中毒。
事實上,蜈蚣之是以被列為五毒,除了含有劇毒,另一方面是因為能夠“入藥”,很多人也是以将這些毒物用來泡藥酒。公雞吃完蜈蚣後變得好鬥,并不是中毒的表現。
蜈蚣對公雞來說,更像是一種“補品”,或者是“興奮劑”。
公雞吃完後體内的激素或者某種物質可能發生了變化,影響到公雞的整體狀态,是以公雞還會變得暴躁易怒,到處追着人啄,攻擊性非常強。
當然,平日裡看起來溫順的公雞,也是不好惹的,“鬥雞”的存在就說明,雞作為一種家禽,體内也有着“獸性”,平日走路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看着就不是善茬。
你見過蜈蚣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