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作者:公孫大舅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奚秀蘭的贊譽很多,像什麼“民歌皇後”“小調歌後”“香港劉三姐”“香港黃梅一片天”等,好家夥,似乎回到了封建時代。不過,既然能稱王稱後,說明奚秀蘭實力非凡——雖然有些稱号明顯是内地人民送的——尤其在香港這樣一個以粵語歌為主的現代都市,靠國語,而且是民歌、小調占有一席之地,并一唱50多年,絕非易事,就連早期與她歌路相同的徐小鳳,也做不到。

更何況,奚秀蘭的名字,早已于1984年除夕之夜,便深深地紮根在了神州大地數億人的心中……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一)

奚秀蘭祖籍安徽滁州全椒縣襄河鎮。

據說,其父奚嘉敖是個有本事的人,早年曾混迹上海,又于40年代末,和妻子陳雲去了香港。1950年,在香港經商的奚嘉敖夫婦,回家鄉省親,途徑南京時,生下了奚秀蘭。

此事還有另一個版本,即奚秀蘭在全椒誕生後,50年代初奚嘉敖夫婦才到香港定居的。

不管奚嘉敖什麼時候、什麼原因去的香港,可有件事很明确,那就是奚秀蘭的童年在全椒度過,由奶奶、姑姑撫養成長。為什麼奚嘉敖會抛下女兒呢?恐怕答案隻有一個——養不過來,奚家共有9個孩子(奚秀蘭排行老七),總要“犧牲”一兩個解輕負擔,奚秀蘭被迫承擔了這個任務。

奚秀蘭是否很不幸?要我說,那倒未必。全椒城風光秀麗,一派江南景色,襄河水清亮旖旎,曲折綿延,和港島相比,是另一番環境。再者,若非留在此地,奚秀蘭怎會接觸到包括黃梅調在内的傳統民歌、戲曲,為日後發展打下基礎?是以,福兮禍兮,應辯證地看待。

奚家的住宅位于椒城西南霸王橋側,三間瓦房,一座小院,面迎南屏山,旁倚襄河水,奚秀蘭在這生活了12載。

當年同學回憶,奚秀蘭從小就有股韌勁,踢毽子一次踢不到二百個不算數;賽跑拿不到第一名不罷休;在學校偶爾考差了,便不吃飯……同時,她喜愛唱歌,南屏山砍草、襄河邊戲水,皆以歌聲相伴,還經常用紅紙塗紅臉蛋,身披花被單,拉來表哥伴奏,唱“倒七戲”。

這樣的日子,在1962年奚秀蘭随奶奶抵達香港,和父母團聚而結束。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奚秀蘭小時候

奚秀蘭作為一代歌手,很多事被賦予傳奇色彩,就拿去香港來說,也被演繹的極有故事性:

第一則,話說在廣州過關前晚,奚秀蘭于旅店住宿,模仿周旋唱了一首《四季歌》,惹得周圍人衆拍掌叫好。假如此時再有一個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說她此去必成大事,就更完美了;

第二則,由于語言不通,尤其缺乏英語教育,奚嘉敖想讓奚秀蘭從國小一年級重新讀起,但她堅持上四年級(在家鄉念到了四年級),經過刻苦努力,她以優異的成績升到了五年級,而早在香港讀書的姐姐反倒留了級。

以上是真是假,現在也很難分辨了。

國小念完,奚秀蘭進入聖馬可學校讀中學,這是所英文學校,從中可知奚秀蘭在英語上确實下了番功夫,她的韌勁繼續發揮着作用。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二)

1966年,麗的映聲由著名導演蔔萬蒼負責,舉辦首期藝員訓練班,一時吸引千多名青年報名,奚秀蘭也是其中之一。大家的積極性為什麼如此之高?蓋因訓練班不僅能學到表演、歌舞等技能,畢業後更可簽約麗的,成為明星,這是多少人的夢想呀。至于奚秀蘭,一直喜歡唱歌,又豈能錯過機會?

最終,經過篩選、比試,奚秀蘭被錄取。傳言蔔萬蒼三四十年代在上海拍電影時,和奚秀蘭的父親奚嘉敖認識,有沒有走後門不得而知。

被錄取者,還有汪明荃、森森(黎小斌)等人。你沒看錯,汪明荃是由麗的起步的,除了她,劉松仁、萬梓良、黎明、張家輝,都曾是麗的及後來亞視藝員訓練班的學員,勢同水火的無線和麗的(亞視),其實很多人互相交織,難以厘清“敵我”。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1966年麗的藝員訓練班合照

奚秀蘭與汪明荃不僅是藝員訓練班同學,還拜了同一個老師學習唱歌,這位老師便是鮑培莉。鮑培莉擅唱民歌和山歌,正是奚秀蘭的特長,是以她成為了鮑老師最疼愛的學生。汪明荃對此難免有些嫉妒,但鮑老師對她同樣不錯,知道她手頭緊,有時不收學費。

跟着鮑培莉,奚秀蘭歌技大進,“皇後”不是天生的,而是專業訓練下的産物。

訓練班為期一年,轉眼來到1967年,該畢業了。學員們準備和麗的簽約,個個躍躍欲試,興奮不已,奚秀蘭卻擔心成了明星後,會和學業有沖突,真是“甜蜜的煩惱”啊。不過,很快這個“煩惱”就沒了,因為有天蔔萬蒼告訴她,麗的不打算簽她,原因是她年紀太小。“世侄女,你還是好好讀書吧,學好知識,以後才有前途。啥,别讓你爹找我了,沒用,這是上司的決定。”

蔔萬蒼說得沒錯,這确實是高層的決定,但他沒有說明麗的不簽奚秀蘭并非“年紀小”,實際是嫌她個子高。

奚秀蘭有多高呢?約1.67米。那位說了,這很正常呀。可是那個年代,港人對女性的的審美标準,是1.6米左右,對,就是汪明荃、森森及“麗的三花”梁舜燕、龐碧雲和黎婉玲那種身高,這樣才“小巧可人”。

麗的知道,由于奚秀蘭個子高而不履行承諾,講出去讓人笑話,便編了個“年紀小”的理由,把她打發了。奚秀蘭也确實年紀小,信以為真,無奈離去。

汪明荃順利簽約,直到1970年離開,然後去日本學了一年舞蹈,1971年加盟TVB,成為阿姐。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三)

奚秀蘭雖受到打擊,可别忘了,她身上那股韌勁是不會讓她一蹶不振的。這不,這邊麗的剛告訴她不予簽約,那邊,她就去《星島日報》舉辦的“香港業餘歌唱大賽”報了名。

“香港業餘歌唱大賽”創辦于1960年,是一個資深且權威的比賽,為香港樂壇輸了不少血液。1967年這屆,同樣藏龍卧虎,競争激烈,結果,奚秀蘭以一首《綠島小夜曲》奪得國語組冠軍,關正傑和同學組建的“The Swinging Minstrels”樂隊,奪得樂隊組冠軍。同年,森森摘下藍天酒樓舉辦的“首屆全港公開女子歌唱比賽”的“香港歌後”稱号。

當年11月,TVB開台,招兵買馬,看中了奚秀蘭和森森,你想啊,作為新鮮出爐的兩個冠軍,大家都認識她們,将其招緻麾下,“歌唱冠軍助陣TVB,新人新台新氣象”豈不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如此,奚秀蘭和森森便和TVB簽了3年合約,做了無線的基本藝員,主要參與《歡樂今宵》的演出。

從1967年11月20日《歡樂今宵》第一期起,奚秀蘭便是該節目的主持人、演員之一,可以說是開國老臣,她和沈殿霞、森森及前輩梁醒波、鄭君綿等共同組成了節目第一代團隊,為觀衆帶來了歡樂。

奚秀蘭在《歡樂今宵》是個“大忙人”。節目一個星期播五晚,每晚一個半小時,由于是直播,每天下午兩點就開始對稿,要将台詞熟記于胸。每晚播出,奚秀蘭要“演”七個角色,一會兒主持、一會兒唱歌、一會兒賣廣告、一會兒演婆婆、一會兒演公公,中途隻有一兩分鐘換衣服和發型的時間,看着她跑進跑出,就連發型師都抱怨道,Stella(奚之英文名),我一看到你就快要發心髒病,你知不知道我每晚做的最多的就是你的發型,整整七個啊!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歡樂今宵》:杜平、鄭君綿、奚秀蘭、梁醒波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歡樂今宵》:沈殿霞(左一)、奚秀蘭(左二)等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1967年12月,《歡樂今宵》滿月慶生,杜平、奚秀蘭、陳齊頌、潘迪華、鄭君綿、梁醒波

不僅要牢記台詞,奚秀蘭還要努力糾正發音,畢竟她12歲來香港後才學的粵語,口音不正,為此在節目中常常遭到梁醒波、鄭君綿笑話。她刻苦練習咬字,并請教梁、鄭對不對,梁、鄭往往回答,差不多,大點聲就可以了。多年後,鄭君綿告訴奚秀蘭,大家一直在騙她,原來整個節目組都不準她說标準的粵語,她的口音,正是節目的一個笑料。相比沈殿霞,奚秀蘭太單純了,沈殿霞也有口音不正的問題,但她故意不改,認為這是自己的特色,一如她隻梳一個發型。

奚秀蘭長此以往地忙碌,慢慢感覺到了不對勁,是,每晚七個角色,好像露臉機會很多,挺被重視,但,這七個角色都是小角色,别人不肯演才輪到她的!很明顯,奚秀蘭是“人善被人欺”嘛。明白這一節,奚秀蘭會怎麼樣?當然會——不怎麼樣。在她心裡,隻有辛勤工作,至于是否受到欺負并不放在心上,況且,她的理想是像鄧碧雲那樣,做個萬能花旦,此時便是鍛煉的機會。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年輕的奚秀蘭

可惜,奚秀蘭的忍讓,沒有換來好結果,反而讓導演覺得她軟弱,有次直接問她:有沒有人在背後說我的閑話?奚秀蘭一聽,這是要找事呀,一來對我試探,二來打擊别人,我豈能賣友求榮,便答道:大家私下聊天,沒理由告訴你說了什麼。導演氣得哇哇亂叫,當天就把奚秀蘭的所有工作删了,隻留下一個20秒的廣告。自此,兩人結下梁子。

這還沒完。由于奚秀蘭奪得歌唱比賽冠軍,加之在《歡樂今宵》表現突出,便有一些夜總會邀請她登台演出,導演自然不準:所有人不去,為什麼隻有你去,破壞我們的形象。此事最終鬧到了TVB最高層,邵逸夫發了話,受歡迎的人才有人請嘛,隻要不妨礙工作,可以去。奚秀蘭得以放行,不過TVB抽取演出費用30%當做傭金。得,這件事使導演對她更為恨之入骨。

與導演不和,奚秀蘭在《歡樂今宵》是待不下去了,是以3年合約一滿,她沒有續約,為此還遭到威脅:你不簽,沒有别的公司簽你。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四)

真的沒有公司簽奚秀蘭嗎?當然有,而且是當初“抛棄”她的麗的。麗的這回可不嫌棄她個子高了,隻要名氣高就行。

1970年,奚秀蘭簽約麗的,不久開辦了一檔名為《秀蘭歌聲處處聞》的個人音樂節目。開辦個人音樂節目,在麗的早有傳統,但并非阿貓阿狗都能開,隻有如徐小鳳、費明儀等紅歌星才能享受這樣的待遇,由此可見,麗的對奚秀蘭的信任和重視。

那麼,奚秀蘭怎麼成為紅歌星的?前面不是說了嘛,她受邀在夜總會登台,表演極為成功,因而引起了麗風唱片公司的注意,1969年,為她發行了首張個人大碟《偷心的人》,其後,又連續推出多張唱片,人氣極盛,《秀蘭歌聲處處聞》的設立自是水到渠成。

做《秀蘭歌聲處處聞》時,麗的對奚秀蘭完全放權,任她自由發揮,是以節目基本由奚秀蘭一人打理,而導演、助理編導那些人,則閑得搓麻将。

奚秀蘭對《秀蘭歌聲處處聞》付出很多,所謂有付出必有回報,故該節目一經播出,便廣受歡迎,最多時,有百多萬電視觀衆收看,收視率與同時段的TVB相比,創造了7比1的記錄。節目之火爆,讓廣告商踏破門檻,短短半個小時的時長,便安排了12個廣告,令主管部門下令整改,節目進而延長至1個半小時。TVB看着眼紅,出動周梁淑怡當說客,想拉奚秀蘭重回三色台,奚秀蘭态度很堅定:門兒都沒有。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秀蘭歌聲處處聞》之是以取得成功,除了奚秀蘭的個人魅力外,還有個重要環節便是開創了和現場觀衆的互動,每次節目,奚秀蘭會演唱經典或當下熱門歌曲,什麼《尋夢園》《負心的人》《分飛燕》,她唱一句,把麥克風朝下,讓觀衆接唱,進而形成大合唱,氣氛十分熱烈。熱鬧如此,人們怎會不積極參與及不愛看?

《秀蘭歌聲處處聞》每周播出一期,奚秀蘭有更多的時間在夜總會、歌廳登台演出,有一天她連續唱了10場60首歌,差點趕上徐小鳳一晚13場的記錄。

香港之外,那幾年奚秀蘭的演出更擴充到東南亞、北美等地,所到之處,皆刮起一股民歌、小調風。

從1971年起,奚秀蘭連續7年蟬聯香港“十大歌星”。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1975年十大歌星:葉麗儀(前排左二)、奚秀蘭(前排左四)、徐小鳳(後排左一)、森森(後排左四)等

1979年初,她到南韓參加國際創作歌唱比賽,獲得最佳歌星獎。

唱片方面,1980年的《何日君再來》和《鳳凰于飛》,1981年的《蘇州河邊》和《阿裡山之歌》,1983年的《奚秀蘭第八輯·中國電影歌曲集》,銷量均達到了白金;1981年的《莫負青春》,1982年的《奚秀蘭小調第六輯》,1983年的《奚秀蘭第九輯·中國名曲集》,銷量則達到金唱片。另外,1983年福音聖歌專輯《我知誰掌管明天-奚秀蘭聖歌第一輯》銷量也達了到白金。

以上銷量真是了不得,開篇已交代,80年代香港進入粵語歌的天下,國語歌,還是民歌、小調,能賣到金唱片甚至白金,實屬鳳毛麟角,而奚秀蘭屢創佳績,證明人們對她及她的歌着實喜愛。

當然,奚秀蘭也是唱過粵語歌的,1975年麗的電視劇《鑄情》的同名主題曲,還有1988年專輯《情未變》裡的《情未變》《哭泣彩虹》《愛情的烙印》《鸢之戀》《午夜陌生人電話》,都是粵語歌,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聽。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五)

奚秀蘭于80年代初在唱片領域發力之時,電視節目和舞台演出卻銷聲匿迹,這不是她難以兼顧,而是另有隐情……

此事,要從一個叫謝嘉亮的小夥子講起。謝嘉亮,澳門人,為“謝利源”金鋪第四代長子嫡孫。

清末時期,謝嘉亮的曾祖父在澳門創辦了“謝利源”金鋪,随後傳到祖父謝再生手裡,并将之發揚光大,除了金鋪外,更在澳門鬧市營地大街開設“繁華百貨”商店和“繁華絲綢”“利豐米鋪”,可謂家大業大。

到了父親謝志超,猛龍過江,一口氣在港九新界開設十間“謝利源”金鋪,并建立四間成衣制造廠。業務擴大,需要人手,謝志超便把在英國留學(利斯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後任職英政府部門的兒子謝嘉亮召回香港,負責制衣廠的管理。

謝嘉亮來港後悶悶不樂,一位留英時的同學提出,找個女朋友煩惱全無,我剛好有個妹妹,不如介紹給你。這位同學姓奚,不錯,他的妹妹便是奚秀蘭。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奚秀蘭和謝嘉亮

奚同學做媒熱情很高,很快就請謝嘉亮到家裡吃飯。門鈴按響,奚秀蘭開門,咦,怎麼沒人,目光下移,才看到了謝嘉亮,頓時心有不滿,真是親哥哥呀,竟然找了一個比我矮的。謝嘉亮呐,隻看到一雙美麗的眼睛,将他全身掃視一遍,猶如照X光,立即渾身酥麻。

兩人低頭吃完飯,臨了,謝嘉亮說,聽說你是基督徒,明天和我去教堂做禮拜如何。奚秀蘭琢磨,以前拍拖都是花前月下,教堂還是第一次,可以一試。便答應了。

次日教堂,奚秀蘭和謝嘉亮一起祈禱:神啊,如果不是這個人,就請拿走。可能神沒聽清他們講什麼,反正兩個人誰也沒被拿走,自此愉快地談起了戀愛。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談了一年後,奚秀蘭和謝嘉亮準備結婚,不成想,麻煩來了,兩家都不同意。

先說奚家。奚秀蘭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傳言唱一個月就能買一層樓,結婚後便成了“外人”,不好再貼補娘家,那怎麼行!

再說謝家。謝家是名門望族,極重聲譽,婚姻講究門當戶對,非大家閨秀不娶,豈能找個藝人?且娛樂圈比較混亂,感情猶如兒戲,萬一以後發生婚變,影響面子。是以,當謝嘉亮表示要結婚時,謝志超勃然大怒:“老子認識的歌星比你吃的米也多,這種事千萬不要當真。”

奚秀蘭和謝嘉亮情比金堅,父母反對阻擋不了他們追求幸福。為此,謝嘉亮被謝志超趕出家族企業,離家時,謝嘉亮的賬上隻有7000元;奚母則告知奚秀蘭,踏出家門後,一毛錢、一件衣服都不能帶走。

1979年4月12日,奚秀蘭和謝嘉亮在教堂舉行了婚禮。出于節省,奚秀蘭的婚紗是找婚紗店贊助的,條件是兩人照片在櫥窗挂3個月;為了掩飾無錢擺酒宴的窘境,兩人宣稱旅遊結婚,其實花1500元去了趟馬來西亞,就這還反複殺價,降了100元;婚房,則是租住的員工宿舍,條件簡陋,面積狹小……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婚紗照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婚禮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好嘛,當年粵語殘片的劇情,在他們身上真實地演了一遍。

婚後,謝嘉亮開了間制衣廠,可沒人給他提供布料,去哪哪都打哈哈,哎呀,真不巧,現在布料很緊張,供不了貨呀。事情太蹊跷,讓他産生疑心,仔細打聽,才明白原因——父親通知客戶們,他已經離開家族,沒有任何經濟支援,若要與他做生意,後果自負。

這是要趕盡殺絕呀,幸虧有位長輩看謝嘉亮可憐,從日本買了一批布給他加工,他的事業才得以啟動,并逐漸發展起來。

此種情況,奚秀蘭自是放下手頭工作,全力支援、幫助丈夫,況且避免和婆家再生事端,她也不能四處登台,“抛頭露面”了。可是,她依然熱愛唱歌,割舍不下,為解決這一沖突,她決定,演出雖停止,但唱片繼續出,這就是為什麼有5年時間,奚秀蘭“隻聞其聲不見其人”。

1983年,謝志超生意失敗,衆叛親離,謝嘉亮、奚秀蘭夫婦放下恩怨,主動接近慰問,父子關系恢複。1985年,謝志超續弦,夫婦擔任“見證人”。

謝嘉亮事業有成,除從事商貿及擔任投資顧問外,還曾在香港高等法院擔任“内幕交易審裁處”委員。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奚秀蘭和謝嘉亮曆經風雨,恩愛如初,簡直令人既感慨又羨煞。80年代初期,有次頒獎典禮,鄧麗君請教奚秀蘭,怎樣可以不聲不響地嫁個好男人,奚秀蘭支招,當你和那男仔拍拖即使訂婚,也不要講,要守口如瓶。可能當時鄧麗君正處于和郭孔丞的感情旋渦中,不知何去何從,才有此一問。然而,最終鄧麗君也未能如願。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六)

在舞台消失五年,直到1984年,奚秀蘭才重回人們的視線,她的“複出”地點和方式很特殊——北京、《春節聯歡晚會》。

話說,奚秀蘭自從12歲去了香港後,便基本和内地很少往來了。1979年,結婚前夕,奚秀蘭作為麗的的“親善大使”,來到廣州,拍攝了由麗的和廣東電視台共同錄制的電視特輯《省港一家親》,介紹内地改革開放的情況。

這個電視特輯影響很大,讓内地人士認識了奚秀蘭。1981年,新華社香港分社便曾邀請她到内地演出,奚秀蘭礙于不便登台,以制衣廠工作繁忙婉言謝絕,但留下餘地,表示隻要有空,一定成行。同年,電影《劉三姐》的飾演者黃婉秋通路香港,和奚秀蘭見了面,媒體報道兩個“劉三姐”相逢香江,黃婉秋送給奚秀蘭一盒廣西合浦的珍珠紛雲雲,讓奚秀蘭這位“香港劉三姐”的大名,在内地更為熟知。

1983年,謝嘉亮的生意由制衣廠轉向金融貿易,奚秀蘭有了時間,且與公公關系改善,便打算複出,她特意将此告知了新華社香港分社。

我們知道,從1982年起,香港回歸問題提上議程,這件事舉國關注,是以1984年,春晚有意邀請香港歌手演出。兩邊正好對在一起,奚秀蘭的春晚之行順理成章。

當香港分社正式請奚秀蘭參加春晚時,她又有點猶豫了,因為有不少人勸不要去,有的說,内地剛剛開放,還很落後,去了會失望的;有的說,你去演出後,會遭到東南亞等地市場的封殺,複出沒有指望了。關鍵時刻,父親和丈夫給她吃了定心丸,奚嘉敖離鄉多年,建議她回家看看,謝嘉亮是生意人,想着可借機考察一番,說不準挖到商機。

就這樣,奚秀蘭精心設計、制作了多套衣服,去了北京。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春晚彩排

走進春晚排練現場,奚秀蘭将衣服取出,一一試穿,導演組睜大了眼,上前詢問,奚小姐,你準備了幾套衣服?奚秀蘭答,四套呀,不是讓我唱四首歌嗎?你看,這套民族服裝是唱民歌的,這套古裝是唱黃梅調的,這還有一套旗袍。對了,我唱歌時還要拿個花籃當道具,再找幾個人給我伴伴舞。導演組為難了,這個,奚小姐,我們得請示一下上面,看看能不能通過。

上面的有了批複:隻能穿一身衣服;隻唱歌不要說話和有動作;不能拿道具;不能有伴舞!

奚秀蘭不高興了,憑啥呀,俺大大小小的演出不知道有多少場,從來沒遇到這樣的規矩,這是對舞台、藝術和觀衆的不尊重。

導演組表示,将繼續反映她的意見。最終,經過多次請示彙報、溝通協調,上面同意了!而且,還允許其他演員到東方歌舞團等借一些漂亮衣服登台。一些演員為此感謝奚秀蘭,說她的争取、執着,等于給文藝界打開了綠燈,是該領域的一次“開放”。

至于伴舞,臨時編排已然來不及,恰好原來的節目中有個四人的民族舞蹈,幹脆兩者結合起來,不就有歌有舞了嗎?伴舞的問題迎刃而解。

1984年2月3日,陰曆除夕,第二屆春節聯歡晚會和億萬觀衆亮相。輪到奚秀蘭表演,她連番演唱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天女散花》《阿裡山的姑娘》和《我的祖國》四首歌。她那優美動聽的歌聲,端莊大方的舉止,對安徽家鄉和奶奶的思念(老太太1980年從香港遷回了全椒),以及《天女散花》的道具,《阿裡山的姑娘》的伴舞,《我的祖國》的一襲紅旗袍,甚至不太标準的國語,皆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春晚舞台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在春晚觀衆席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演唱《阿裡山的姑娘》

那年春晚,除了奚秀蘭,還有另外一位香港歌手也受邀唱了四首歌,其中《我的中國心》聽的人心潮澎湃,他,便是張明敏。

表演結束,張明敏走在北京街頭,邊走邊燃放炮仗,一不小心把路邊的雜草點着了,他救火時想着,我這是要一炮而紅呀。

張明敏預感很靈,他和奚秀蘭通過春晚,果然紅遍了大江南北。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七)

奚秀蘭一夜之間,走進千家萬戶,成了名副其實的“名人”。

名人嘛,總要衣錦還鄉。1984年4月,奚秀蘭和父母、丈夫回到全椒祭祖探親,當地政府熱情接待,父老鄉親熱烈歡迎。這次回鄉,當地電視台全程記錄,制作成節目《回娘家》,奚秀蘭還和黃梅戲演員馬蘭同台表演了《樓台會》。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回鄉探親

1984年7月21日至23日,奚秀蘭在首都體育館,舉辦三場演唱會,成為第一個在北京舉辦演唱會的港台歌手。這次演唱會,是為殘障人士募捐義演,全部收入捐獻給殘障人士福利基金會。演出座無虛席,場場爆滿,共籌集基金千萬之巨。

9月,奚秀蘭又在廣州中國大酒店舉行了三場演唱會。接着27日,在四川為搶救大熊貓義演五場。

1985年除夕,奚秀蘭再度參加春晚,演唱《故鄉情》,同年在内地發行專輯《大地回春》。

奚秀蘭與春晚頗有淵源,1995年,她第三次出現在春晚,與張明敏、費翔、楊瀾合唱一曲《難忘今宵》。

總之,84年春晚後,奚秀蘭在内地演出頻繁,同時香港、海外也沒落下,唱片錄制更未停息,謝嘉亮還為她專門成立了謝氏唱片公司。

奚秀蘭的熱度一直保持到80年代末。其後淡出歌壇,即使登台,也多以教會、慈善為主。

2007年,年近六旬的奚秀蘭在上海舉行“情動上海”演唱會,依然吸引衆多歌迷捧場。

可以說,奚秀蘭是内地大衆最早熟悉和喜愛的香港歌星,她的出現,真真切切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

香江群音之清歌雅韻•奚秀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