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3年前冷門賽道收獲百倍回報!偉高達創始合夥人季淳鈞:早期投資願意承擔技術風險

作者:證券時報

10月27日,新能源汽車電機和動力系統提供商精進電動正式登陸科創闆。早在精進電動成立當年,偉高達創投即投資90萬美元,成為精進電動早期投資人之一。為何在10餘年前新能源汽車産業尚處于冷門時入股精進電動?早期投資關注哪些賽道?今年年初布局SPAC基于什麼考慮?對此,證券時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偉高達創投創始合夥人季淳鈞。

在季淳鈞看來,相比市場風險,早期投資更願意承擔技術風險,技術風險可以依靠學術經驗和行業專家,以衡量是否可控,而市場風險更多地是靠運氣。

“當時,市場還沒有新能源汽車的概念,各國隻是對汽車空氣污染排量有些要求,市場考慮最多的是能夠用氫能和太陽能等能源替代石油和汽油。”季淳鈞向記者表示,“我們考慮到無論哪種能源形式,驅動都是電動,于是投資了這一在當時看來是冷門的賽道。”

談早期投資:13年前投了一家冷門賽道公司

2007年,精進電動創始人餘平和蔡蔚在美國萌生了回國創業的想法,成立僅兩年的偉高達創投,得知這一消息後,趕赴紐約長島和兩位創始人見面了解創業計劃,幾個月後做出投資決定。2008年,精進電動正式成立,偉高達最初以90萬美元入股,成為精進電動最早一批投資者之一。

13年來,偉高達創投曾對精進電動追加投資幾百萬美元,截至目前,合計回報率已超百倍。據悉,偉高達創投首次投資精進電動時,該公司的估值不到500萬美元,也即約3000萬元人民币,截至上市首日收盤,精進電動總市值已超百億元。

2005年成立的偉高達創投,盡管一直專注于亞太以及全球市場的早期投資,但專注的賽道并非一成不變。成立前10年,偉高達創投的投資方向以亞太消費能力提升領域為主,投資一些遊戲公司和網際網路公司。

“大約6、7年前,偉高達創投的投資方向發生了較大改變。”季淳鈞向記者表示,“原因在于10年的投資經驗告訴我們,投資風險大概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市場風險,新産品推出後市場是否買單,這一風險較難預測,除非整個賽道都投,這就變成了投賽道而非投企業,否則能夠成功有很大的運氣;另一類風險是技術風險,有些技術可以解決實際問題,但技術是否成熟、能否量産也有風險。當時我們意識到,技術風險可以依靠學術經驗和行業專家進行把控,而不像市場風險隻能靠運氣,于是投資方向轉向硬科技。”

據季淳鈞透露,繼此次精進電動登陸科創闆後,偉高達創投所投的一家生物醫藥公司計劃于明年一季度登陸納斯達克。

“成立16年來,偉高達創投每年投資五六個項目,合計投資了70、80個項目,部分項目通過上市、并購等方式實作了退出。”季淳鈞說。

談SPAC上市:内地資本市場短期應不會啟動

作為一家早期投資人,偉高達創投去年開始布局SPAC,由其成立的SPAC——Vickers Vantage Corp.I今年年初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目前正在尋找優質且成熟的企業并購上市。

季淳鈞向記者透露,并購标的預計一個月内将有消息,“這一單并購完成後,明年将啟動SPAC上市第二單,新加坡已出台了相關規則且較為友善,偉高達創投的第二單SPAC或将在新加坡上市,時間大概在明年年初。”

談及SPAC上市機制的特征,季淳鈞表示,實質上市的是殼公司,再找标的企業裝入上市公司,這一過程屬于并購,“對企業上市流程而言,SPAC模式屬于一個有意思的制度創新,并購過程是談判,而不像傳統上市需要投行和投資人詢價等,進而避免啟動上市過程中的各種不确定性風險,受到上市公司投資人、企業股東和企業的青睐。”

起源于加拿大并在美國證券市場迎來爆發增長的SPAC,不僅獲得創投機構的青睐,交易所也為之心動。“SPAC已成為美國主流上市模式,資料顯示,美國今年以來近80%的上市都是SPAC形式,看到這一現象,任何一家交易所都會心動。”季淳鈞說。

今年9月,香港證券交易所釋出SPAC上市機制征詢市場意見。“這說明香港證券交易所對SPAC市場還是心動的。”季淳鈞說,“不過,從征詢條款來看,行業的回報并不覺得太友善,而新加坡今年4月份征詢意見時,市場同樣覺得有一些不太友善的地方,于是向交易所回報,9月份正式宣布時,規則還是不錯,下一步要看香港證券交易所最終明确的規則,目前還是持樂觀态度。”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今年9月曾提及,證監會持續在關注SPAC模式,是否在每個市場都具備條件呢?這需要進一步跟蹤和研究。

“内地資本市場短期内應該不會考慮SPAC,畢竟内地還有很多企業正在排隊申請IPO上市,可以說内地資本市場不缺上市标的。”季淳鈞說。

在季淳鈞看來,無論香港證券交易所還是内地證券交易所,從市場角度看,是否采取SPAC模式上市的核心問題在于并購上市流程是否簡化,“SPAC模式之是以在美國發展迅速,原因在于美國并購流程與規則與比上市大為便捷,而國内,反向并購或者借殼上市視為上市,在規則和流程上并不占優勢,如果相關規則不簡化,SPAC上市模式很難開展。”

季淳鈞同時表示,北交所的成立,從創投的角度而言,多了一個退出的管道,北交所可以看作是新三闆的更新版,新三闆的主要問題是流動性差,流動性能夠完善并不完全取決于規則,還得看是否有優質資産,“對北交所而言,如何吸引優質資産上市,打造交易所自己的賣點,未來至關重要。”

談美元基金:長期仍對中國經濟發展樂觀

成立16年來,偉高達創投已成功募集并管理了六支美元基金和一支人民币基金,管理規模超過30億美元。

今年以來,在我國對網際網路、教育教育訓練等行業的整頓和監管下,相關企業赴美上市短期内變得困難,這給投資國内企業的美元基金退出帶來較大影響。

談及目前美元基金面臨的困局,季淳鈞向記者透露,近兩年偉高達創投美元基金投資國内項目程序較慢,“投委會全球看項目,從估值和風險的角度看,國外項目還是略占優勢,是以在相關政策出台後,偉高達創投美元基金受的影響較小。”

“當然,個别行業的确是有一些風險,比如校培機構,偉高達創投早期有投了一些線上教育企業,不過我們的風格是不直接投2C的企業,通常投的是在供應鍊上支援2C的企業,也即平台公司,在教育教育訓練行業整頓的風波下,所投企業的客戶受到影響,但平台可以做一些客戶轉移。”季淳鈞說。

從長遠的角度看,季淳鈞并不太擔心所投的中國項目,“中國經濟發展還是很樂觀,VC市場與股市相比一個較大的優勢是,因為未上市是以也不受市場波動,隻要有耐心把企業做好,還是會有機會的。”

目前,偉高達創投正在募集的第六期美元基金,到上月底已募集到2.5億美元。與此同時,偉高達創投第二期人民币基金也已正式募集,據透露,正與各地政府的醫療産業引導基金進行接觸,拟主打招投關聯,幫助地方政府引進國外有前景的項目。

“投資大方向依然是硬科技,偉高達創投尋找項目時,願意承擔技術性風險,但不願意承擔市場風險,因為技術可以解決某些領域問題,隻要技術好,不擔心有沒有市場。”季淳鈞表示,“同時,偉高達創投還正在關注ESG等方面的投資,已投資了加拿大一家地熱公司,該公司已獲得了淡馬錫和BP跟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