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的魔法》探讨愛與親情的真谛

作者:光明網

作者:曹雪盟

“當回憶成為唯一的紀念,你願意付出什麼,帶回記憶中的人?”最近上映的皮克斯動畫電影《1/2的魔法》,是一部令人笑中帶淚的溫情之作。

一直以來,皮克斯都擅長在影片中建構一套完整、新奇、自洽的世界觀。在《頭腦特工隊》裡,以接納不同情緒來講述個體成長;在《玩具總動員》裡,以玩具的故事來映照人生變化;在《尋夢環遊記》裡,以遺忘來講述生死。

新作《1/2的魔法》的設定,同樣新鮮迷人。這是一個由精靈、獨角獸、半人馬、美人魚等神奇生物組成的世界。在這裡,魔法本來存在于現實中,卻因為人們對科技的日漸依賴而被逐漸遺忘。内向腼腆的精靈伊恩在16歲生日這天,收到了早逝的父親留下的禮物——一個可以把父親召回24小時的魔杖。但由于操作失誤,他和哥哥巴裡隻變出來了父親身體的一部分。于是,為了在一天之内找到把父親的身體全部變回的辦法,兄弟二人開啟了一段冒險之旅。

影片采用了傳統公路片的架構,将大部分故事聚焦于伊恩和巴裡的冒險旅途。影片的英文片名“Onward”,鮮明地傳達着這是個不斷“向前”的故事,既是不斷前進的探險之旅,亦指代旅程中的人生成長。在影片中,“向前”并非一腳油門到底的一往無前,也不是無所畏懼的勇往直前,而是在懊惱與釋然、自卑與自信、膽怯與勇敢、抵觸與接納中不斷換擋變速,在一次次解決難題、闖關奪隘中實作情感包袱的卸下,完成與過去和自我的和解,領悟愛與親情的真谛。

不難看出,皮克斯此次依然将故事核心聚焦于最擅長的“親情和成長”主題,就像影片宣傳語說的那樣:再偉大的魔法,也比不上家人的愛。與此前的作品不同,《1/2的魔法》的創意來自于導演丹·斯坎隆自己幼年喪父、與長兄相伴長大的經曆。他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了片中精靈弟弟伊恩的身上。由此,濃烈的情感指向也就成為這部影片的突出特點。

從脆弱、怯懦、敏感,到自信、勇敢、堅強,伊恩經過冒險實作的個體成長與自我重構,是影片的主線。在學開車時,伊恩因猶豫不決、膽小害怕而遲遲不能完成并道,最終駕考失敗;而兄弟二人踏上尋找寶石之路後,伊恩在千鈞一發之際克服了恐懼,終于成功并道。那一刻,伊恩完成的不隻是學會開車的技能,更收獲了面對人生的勇氣和毅然決然的魄力,實作着性格的不斷完善和内心的成熟成長。

對伊恩來說,尋找魔法,變回父親身體的旅程也是重構自我的過程。他身體中潛藏的魔法因子逐漸被喚醒,在危機關頭自如地使出種種咒語。每一次點亮魔法,都意味着他在完善着自我拼圖中的一塊。如果說片中的魔法是對冒險精神、好奇心、信念、勇氣等純真美好的情感特質的隐喻,那麼不斷收獲魔法技能即不斷靠近真正的自己,尋回這些隐藏的光亮。

我們應當如何面對親人的逝去?如何在經曆失去後,開啟新的人生旅途?徹底告别與深切懷戀是否可以共存?在講述成長的命題之外,《1/2的魔法》實則在這個關于“尋回”的故事中探讨了“失去”的意味,探究“生死”這一人類的共同母題。

曾經的伊恩每日生活在對父親離開的傷感中,穿着父親曾經的帽衫,默默在房間收聽父親的錄音并假裝對話,在備忘本上寫下一條條想和父親實作的心願……他沉浸在不可自拔的情緒中,不在意周圍人的關心、關愛。而在機緣巧合之下,因為複活父親的執念,他成為可以運用魔法打敗惡龍、赢得寶石的勇士。化悲傷為行動,把死去的親人當成生活的動力,這是伊恩後期改變的根源。

然而皮克斯并沒有将故事的落點停留于此,而是筆鋒一轉,讓伊恩最終将與父親相見的機會留給了哥哥,自己則與惡龍戰鬥,為他們創造時機。這是因為,伊恩經過重重冒險,終于意識到自己那些開車、投球、跳舞等諸多願望,其實早已與哥哥巴裡一起完成,哥哥就是那個一直陪伴他的“如父兄長”。在這樣的恍然大悟中,伊恩對哥哥曾有的不解、抱怨、憤怒也就得到了和解。

在講述如何面對逝去親人的同時,影片也完成了另一層情感的講述:如何對待身邊的人。對父親的想念,結束于對以哥哥為代表的親人之愛。《1/2的魔法》用一個童話故事,提醒着人們“不如憐取眼前人”的道理。每一個踏破芒鞋執拗尋找過去的人,當你“盡日尋春不見春”的時候,在你忽略的身邊,也許卻是“春在枝頭已十分”。

華萊士·史蒂文斯用“chiaroscuro”一詞——直譯為“明暗對比”——強調陰影才能讓亮堂堂的東西更有力量。好的童話也是如此,用理想和明媚照進現實世界的多變與複雜,以其鮮妍吸引着孩子,也因其深意讓成人感喟。與皮克斯的多部作品相比,《1/2的魔法》水準平平,例如對諸多問題淺嘗辄止的觸碰、對父親形象的工具化處理等,但它提供了一個視窗,珍視美好并直面真實。(曹雪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