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的魔法》:導演獨創咒語,故事源自年幼喪父經曆

作者:Beiqing.com
《1/2的魔法》:導演獨創咒語,故事源自年幼喪父經曆

新京報訊 (記者 滕朝)皮克斯出品的第22部動畫長片《1/2的魔法》已于3月6日在北美上映,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影片已于美國東部時間3月20日晚8點開放數字點播,并将于4月3日登陸迪士尼流媒體平台迪士尼+。該片導演則是《怪獸大學》的導演兼聯合編劇丹·斯坎隆,導演表示,在這種情況下,讓隔離在家的人們看到這部電影,并提供一些娛樂,是很美妙的,“在社交媒體上看到觀衆們看這部電影的畫面,感覺棒極了。他們一直在給我發資訊,告訴我他們有多喜歡這部電影,在這段時間裡這部電影對他們有多重要。”>>>皮克斯《1/2的魔法》開放數字點播,4月登陸迪士尼+

該片由“蜘蛛俠”湯姆·赫蘭德和“星爵”克裡斯·帕拉特配音,導演斯坎隆說,皮克斯一直鼓勵原創故事,而這部影片的故事卻相當私人化,導演建構了一個由精靈、侏儒和巨魔組成的幻想世界。

《1/2的魔法》:導演獨創咒語,故事源自年幼喪父經曆

“蜘蛛俠”、“星爵”和導演丹·斯坎隆在宣傳《1/2的魔法》。

無論是《玩具總動員》裡會說話的玩具,《料理鼠王》裡會說話的齧齒動物廚師,還是《頭腦特工隊》裡人格化的情感,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總是能夠為觀衆建構一個奇幻世界,在這些世界裡,似乎一切皆有可能。斯坎隆為觀衆揭秘《1/2的魔法》故事的靈感來源以及裡面的奇幻元素。

創作:故事靈感來源導演幼年喪父經曆

影片主要圍繞内向、笨拙的少年精靈伊恩(湯姆·赫蘭德 配音)的故事展開,他的父親在他出生之前就去世了。他有一個哥哥叫巴利(克裡斯·帕拉特 配音),性格狂野。在伊恩16歲生日那天,他得知父親給兄弟倆留下了一個咒語,可以讓他們和父親團聚一天。但當咒語被打斷時,伊恩和巴利發現他們隻帶回了父親的一半身體——穿着褲子和鞋子的下半身。他們隻有24小時的時間來想出如何召喚父親身體其餘部分的方法。

《1/2的魔法》:導演獨創咒語,故事源自年幼喪父經曆

與皮克斯的其他故事一樣,《1/2的魔法》故事離奇,腦洞很大,導演斯坎隆表示,這個故事的靈感其實源于個人的經曆。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才1歲,哥哥3歲,是以在整個成長過程中,除了看到父親照片和聽媽媽講述父親的故事之外,兄弟二人根本對父親不了解。小時候的丹·斯坎隆就像片中的弟弟伊恩一樣,性格十分害羞、内向,整天坐在房間裡畫畫,“我們總是想知道他是誰,我們是否很像他,我們将成長為什麼樣的人”。

配音:“蜘蛛俠”繼續腼腆,“星爵”依舊話痨

這是“蜘蛛俠”湯姆·赫蘭德和“星爵”克裡斯·帕拉特繼《複仇者聯盟4》之後的再次合作。片中的弟弟伊恩16歲,導演想找一個既害羞又敏感真誠,還能以一種有趣的方式表現出尴尬的人,之前曾飾演過“蜘蛛俠”的湯姆·赫蘭德無疑是不二人選,他很擅長尴尬笨拙地說話,而且腼腆的聲線和表情很迷人。他在為該片配音時,同時也在給另一部動畫電影《變身特工》配音,要在兩種角色之間轉換,很棘手,不過這次“我的聲音更接地氣,更深沉一些。”

《1/2的魔法》:導演獨創咒語,故事源自年幼喪父經曆

“蜘蛛俠”湯姆·赫蘭德和“星爵”克裡斯·帕拉特為《1/2的魔法》中的兄弟配音。

片中哥哥巴利的性格和弟弟完全相反,就像龍卷風一樣,活潑外向,很聒噪。在《銀河護衛隊》中飾演話痨“星爵”的克裡斯·帕拉特完全勝任這個角色,他認為這個角色有死亡金屬搖滾的特質,嘗試了很多次才找到這個聲音,讓幻想出的精靈角色更加人性化。>>>皮克斯《1/2的魔法》首發預告,星爵荷蘭弟聯手尋父

幕後:創造特有的咒語,片中父親的雙腿要做到有感情

故事中,兄弟二人得到了一個真正的魔法棒後,利用咒語與去世的父親見面。導演兼編劇斯坎隆說,其實他和其他編劇并不是最喜歡奇幻小說的人,但是在皮克斯有很多幻想迷,是以整個團隊聚在一起的時候,為故事中的角色創作了獨屬于他們自己的咒語,這些咒語要有一些邏輯,“要根據一個單詞的詞根,以及它與實際發生的事情的聯系,來判斷出将要說出什麼咒語,并且還要有獨特的幻想元素。”當湯姆·赫蘭德和克裡斯·帕拉特一起配音時,他總是對帕拉特說:“我喜歡念咒語,它們聽起來很酷。”

《1/2的魔法》:導演獨創咒語,故事源自年幼喪父經曆

當伊恩和巴利兄弟二人開始把他們的父親帶回來時,咒語被打斷了,迎接他們的隻有一條褲子和一雙鞋。從制作層面來講,斯坎隆說,這對于動畫師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隻有一雙腿的下半身“人物”有時候會讓觀衆覺得很尴尬、怪異,如何讓這雙腿有強烈的情感,是動畫師們的工作重點。

在實際制作中,動畫師們其實是讓演員上身穿着綠色的T恤和風帽,下身穿着卡其色褲子和男鞋在綠幕前進行表演,他們或者是将身體往一邊傾斜,或者用兩隻腳輕輕拍打,用一些小的動作來傳達更多的資訊。導演自己也試過這種表演,由于一些動作幅度比較大,不小心拉傷了肌肉,“我很同情電影中的父親,找到了一種方法,用腳和孩子們之間建立起來一種情感關系”。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王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