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馬琬 春江待渡圖 235.7 x 54.4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馬琬,生卒年不詳,元末畫家。宇文璧,号魯鈍生,灌園人,秦淮(今江蘇南京)人,元末客居松江(今屬上海市)。洪武三年授官撫州知府。少時就學于楊維祯。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官撫州知府。擅畫山水,遠法董源、巨然和米芾,近師黃公望,畫法多作淺绛,筆墨清潤,構圖密茂。頗負時譽。約卒于明洪武年間。馬琬善詩文,尤工于古詩歌行,擅長書法和繪畫,當時有“三絕”之稱。其詩文著作有《灌園集》。傳世作品有至正二十六年(1366)作《春山清霁圖》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至正九年(1349)作《暮雲詩意圖》軸,藏上海博物館;《雪岡渡關圖》藏故宮博物院;《青山紅杏圖》冊頁,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夏山欲雨圖》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溪山行旅圖》軸,藏美國高居翰先生景元齋。
馬琬 春山清霁圖卷 元人集錦卷之五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馬琬(1310年-1378年)《春山清霁》。畫中高山層層疊疊突起,林木長長矗立,清溪蜿蜒,漁舟搖搖,山村亭閣,曲徑相通,滋潤的筆墨,體會出大地草木華茲。款題:“春山清霁(楷書)。至正丙午歲(1366年)春正月望日,馬文璧畫于書聲齋。”丙午(1366年)去黃公望《富春山居》之“庚寅”(1350年)題記,隻有滿15年之距離。全幅結構皴法,大抵出于元黃公《望富山居圖》,如以近景主山峰的造形,遠山一列丘陵起伏,近者淡遠者濃,與皴法運用,勾線塗抹,幾與《富春山居》相同;此“春山”也不盡讓人想起同樣的畫《富春山居》……
元 馬琬 秋林釣艇圖 紙本 92X38cm 台北故宮博物院
上方陶九成隸書識雲。柔兆涒灘八月望。餘侍原實孫先生過楊翁。留飲竟日。焚香啜茗。雅論清事。酒餘。翁出扶風馬文璧氏所畫樹石一幅。上有臧祥卿漚鳥。求孫先生題詠。翌日詩成。命予作篆籀。乃書於上。姑此以識歲月雲。南村陶九成。钤印一。陶氏九成。詩塘禦題(乾隆戊午禦題。詩文不錄)。題簽乾隆禦題。馬文璧秋林釣艇真迹。内府珍藏。簽上有乾隆宸翰一玺。鑒藏寶玺 五玺全。禦書房鑒藏寶。嘉慶禦覽之寶。宣統禦覽之寶。宣統鑒賞。無逸齋精鑒玺。收傳印記 神品。墨林山人。天籁閣。項墨林鑒賞章。退密。葫蘆式。項子京家珍藏。檇李項氏士家寶玩。子京父印。項元汴印。墨林秘玩。項墨林父秘笈之印。尚書世家。
元 馬琬 青山紅杏圖冊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元 馬琬 暮雲詩意圖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描寫山嶺深處日暮雨後之景。層巒逶迤,或隐或現,平崗陂陀上林木深秀,臨水有亭,隔溪闆橋相接。山嶂煙岚輕動,茅屋村舍掩映。巨崗坡石用凝重柔和的披麻皴層層勾皴,表現出渾厚偉峻的形勢。全圖在水墨勾皴的基調上,略染淡淡的青綠,山巅陽面暈染薄薄的赭石,樹葉點染花青,使物像呈現出暮色蒼茫的氣氛。
元 馬琬 雪岡渡關圖 傳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為雪景山水,描繪崇山峻嶺均為積雪覆寫,崖頭隐約點綴着短小的叢樹,山谷間有林木、水榭掩映,雪霧煙岚在崖隙間彌散,山腳下,長松依然清翠昂然,整個畫面散發着荒寒蕭索之氣。這種雪景的畫法完全師從黃公望《九峰雪霁圖》,畫家利用絹索潔白的質地,以淡墨洪染出天空、水面,以墨筆淡淡勾出景物輪廓,顯現出雪景的晶瑩透明。自識“雪岡度關,文壁為彥明作” 。
元 馬琬 蒼山寒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