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夷王叫姬燮,是周朝的第九任天子。他是一個幸運的人,但對于周朝來說卻是不幸的。
姬燮和他的父親周懿王姬囏,就是上次我們說的那對軟弱父子。周懿王因為日全食而随便的把都城從豐鎬遷到了犬丘,弄得百姓流離失所,公卿怨聲載道。周懿王的軟弱使戎狄交侵,諸侯不臣,天子的威信逐漸喪失,公卿們便逐漸倒向了更有能力的周懿王的弟弟姬辟方。

周懿王
周懿王死後,本來應該嫡長子姬燮即位,可是姬燮也是個軟蛋,于是姬辟方振臂一呼,大家都跟着擁護姬辟方了。于是姬辟方即天子位,是為周孝王。
為什麼後人把姬辟方的谥号定為“孝”呢?因為他死後做了一個善意的舉動,就是将天子位又還給了自己的侄子姬燮,說明姬辟方這個人還是很注重親情的。
周孝王
是以說對于姬燮來說,他是一個幸運的人,他撿回了他失去的東西。但是姬燮的軟弱又将周朝帶入了像他父親時候的深淵,對于周朝又是不幸。
周夷王根本無法控制日益強大的諸侯,導緻諸侯之間互相攻伐而不能制止,甚至有的諸侯不來朝見周天子都将他們無可奈何。其中最嚣張的就是周天子曾經幫助過的楚國。
想當初,周夷王的高祖周昭王率“宗周六師”和“成周八師”三伐荊蠻,幫助楚國在漢江流域站穩腳跟,周昭王還是以喪生于漢水。但是楚國和荊蠻融合,在南方發展壯大後,卻忘記了周天子的恩情,楚國國君熊渠竟僭越封自己的三個兒子為王,當時隻有天子才能稱王,意思他比周天子還高。楚國的霸道也由此而始。
周夷王除了軟弱,還是一個昏庸的人。當時在齊國和魯國之間有一個紀國,如圖:
周朝地圖
由于齊國不斷擴大,嚴重威脅了周邊的紀國,紀國隻有靠聯合魯國來制衡齊國。紀國國君紀炀侯也經常在周夷王面前說齊國的壞話,周夷王便不分青紅皂白的就認為齊國有罪,于是将齊哀公抓起來處以烹殺之刑。周夷王應該是在齊哀公觐見的時候将其拿下的,不大可能直接到齊國去抓人。
周夷王烹齊哀公
齊哀公死後,周夷王又立齊哀公的弟弟呂靜為齊侯,是為齊胡公。齊胡公為了防止紀國的進一步的迫害,将都城從營丘遷往更遠的薄姑,以示退讓。結果此舉遭至了齊國内部的反對,公子山發動叛亂,将齊胡公殺死,自立為君,是為齊獻公,又将都城遷回了營丘,并改名為臨淄。這都是周夷王幹的昏庸之事引發的蝴蝶效應。
好在周夷王期間,戎狄部落在周朝的融合中,暫時消停了一下,周夷王還派虢公象征性的收拾了一下戎狄。但此時,周朝的内憂似乎比外患更加嚴重了。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專注于從不同角度看曆史,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