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嚴鳳英藝名的由來

嚴鳳英原先不叫嚴鳳英,叫嚴鴻六,是她爸爸給取的。據說小鴻六出生時,她父母住在安慶韋家巷的聯升客棧,出生那天,從媽媽肚子裡出來,她就沒天沒地喊了一大嗓子。聲音那個響,把接生婆婆都吓了一跳。

小鴻六的父親嚴思有,寫得一手好字,拉得一手好琴,更是喜歡黃梅戲。聽到女兒哭聲洪亮如鐘,高興得連嘴也合不攏,“好,天生就是塊唱黃梅戲的料!”于是就給她取了“鴻(洪)六”這個名。

嚴鳳英藝名的由來

嚴鳳英藝名的由來

小鴻六從小就愛唱黃梅戲,十四五歲時,便入戲班子流動演出。因為年齡小,長得稚氣,經驗又不足,是以在舞台上,隻能當當“捧托”。捧托是戲班子裡的行話,指專門給老爺、太太、公子、小姐做随從、丫環的小角色。但小鴻六腦子活,角色再小,也盡可能把自己的戲演好。

當時有一部戲,叫《二龍山》,小鴻六在裡面扮演女寨主餘素珍身邊下傳上報的小丫環。其中有一場戲,說餘素珍要下山會夫婿,就叫小丫環代掌幾天大印。每演到此,小鴻六就露出大明星的風範,腰闆挺得直,聲音也特别亮,“手捧大印進寨口,大小喽哱聽從頭:山寨糧草般般有,不許喽哆私下山頭。倘若有人違令走,寶劍出鞘定斬不留。”

每演到這裡,台下也必然響起如雷掌聲。因為小鴻六在戲裡将小丫環演活了,甚至超過了主角餘素珍,後來戲班子向外貼戲報,索性将戲名改了過來,就叫《丫環挂帥》。

嚴鳳英藝名的由來

嚴鴻六怎麼又改名叫嚴鳳英了呢?這與一出戲有關。黃梅戲到底有多少劇目,黃梅戲戲迷說不清,黃梅戲演員也說不清。隻曉得大戲有三十六本,小戲有七十二出。

如果加上新編的現代戲,更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老戲也好,新戲也罷,真正讓戲迷們百聽不厭的,隻有一出,這就是《小辭店》。

《小辭店》是全本《菜刀記》中的一折,說的是湖北蕲水的年輕商人蔡鳴鳳,婚後不久便離家到下江做生意,落腳在賣飯女劉鳳英的客店中。劉鳳英老公是個賭棍,整天不歸家,于是“見我的哥生得好眉清目秀,瞞公婆避丈夫暗配鸾俦。”三年後蔡鳴鳳要返鄉,劉鳳英依依不舍,“先隻說配夫妻天長地久,有誰知死良心把奴抛丢。”于是悲悲切切,哭哭泣泣,上演了一場類似“十八相送”的《小辭店》。

“再不能與我的哥同席飲酒,再不能與我的哥共把情酬。再不能與我的哥上下一路,再不能與我的哥戲耍風流。”在這段長近一個小時的戲中,賣飯女是絕對主角,前前後後三百二十句唱腔,不僅要求一口氣唱下來,而且要求聲情并茂,既唱出“愛”的綿綿怨意,又演出“别”的苦苦恨情。

但這段戲很難唱,在嚴鳳英之前,安慶城隻有一個叫桂月娥的角兒唱得好,其他的演員雖然也能演,但頂多也隻是“演”而已,唱功與做功根本達不到統一。是以那時候的戲班子,一般情況下,也不輕易貼這出戲的戲報。

嚴鳳英藝名的由來

抗戰勝利後,小鴻六随張光友戲班到安慶演出。演出的地點,是西門太平寺的黃金大舞台。過去西門是安慶的繁華之地,有錢的大老闆都在這一帶開店。黃梅戲最初進安慶城,也是從西門開的口子。

西門的戲迷多,西門的票友更多,不僅愛聽戲,自己還能唱上幾嗓子。戲班子若沒有金剛鑽,是不敢到西門來攬瓷器活的,更何況是彰顯演員功底的《小辭店》了。但這天偏偏不湊巧,戲報貼出去了,戲票賣出去了,戲池子裡也坐滿了觀衆,演劉鳳英的男旦鄭鴻霞嗓子突然發不出聲了,辦法想盡,也無濟于事。

老闆在背景急得團團轉,結果眼光一掃,落到了小鴻六的身上。“鴻六,去改個裝,這出戲就由你來頂。”小鴻六吓得往後退了幾步:“老闆,我不行,我頂不下來的。”老闆不高興了:“怎麼不行,台下唱得好得很的!就像台下那樣唱就行!”其實老闆心裡還真的是有數。

小鴻六從國小戲,師傅就對她說,什麼時候把《小辭店》唱好了,你這戲就算是學出來了。小鴻六把話記在心裡,隻要有機會,就跟着各路演員偷偷學藝。她的悟性好,吸收能力強,感情豐富,進入角色也快,私下裡早把《小辭店》唱得繪聲繪色。

但真叫她上台唱,她也确實沒有膽量。萬一唱砸了,毀了自己戲名不說,把戲班子名聲毀了就壞了大事。但現在老闆也顧不得許多了,救場如救火,他們搶七搶八,硬把小鴻六推上了台。

“來來來!來來來來來!帶住了哥哥的手,叙叙你我當初。曾記得蔡郎哥哥初到店口,肩背包裹手拿雨傘口叫投宿。奴在店房内招招手……”小鴻六甜美圓潤的嗓子一亮開,台下立刻寂靜一片,整個劇場裡,隻聽見她如訴如泣般的唱聲。老闆長長舒了一口氣,這個窟窿算是有闆有眼地填上了。

小鴻六雖然把一出戲頂下來了,但她心裡也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不曉得觀衆喜歡不喜歡。一個晚上,她就躲在房間呆着,頭也不敢往外伸。老闆曉得小鴻六唱得好,但安慶人聽戲精得很,能不能得到他們的認可,不知道。

嚴鳳英藝名的由來

第二天,戲班子把戲報貼了出去,小鴻六主演《小辭店》。戲報貼出去後,票房的人跑了進來:“老闆老闆,不得了了,外面許多人點名要買小鳳英的《小辭店》”。

老闆就奇怪了,自己的班子裡有這個英那個英,什麼時候又多了一個小鳳英?再出去打探,原來大家點名要看的,是昨晚演劉鳳英的那個小女演員。老闆就笑了,對小鴻六說:“你小名叫嚴鴻六,大名叫嚴黛峰,一直想給你取一個藝名,總想不到。現在有了,就叫嚴鳳英吧,你看怎麼樣?”

小鴻六怯怯地說:“不好吧?哪有以戲裡角色叫藝名的。”老闆說:“不管它好不好,觀衆喜歡就行。看來呀,‘嚴鳳英’這個藝名,要讓你出大名哩!”

老闆說得一點也不錯,自《小辭店》唱響之後,嚴鳳英在安慶城一下就出了名,城裡城外同時有三個戲班子都趕過來要她去唱戲,而且都是唱主角。嚴鳳英也不拒絕,還專門定了部黃包車,每天晚上,就拉着她三個劇場來回轉。

多少年過去了,她的藝名“嚴鳳英”聲揚天下,而她的本名“嚴鴻六”和“嚴黛峰”,反而沒有多少人知道了。

文章作者:民間故事大全https://www.whfeihui.co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