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君宇後人-30℃河面上安裝冰情檢測裝置

高君宇後人-30℃河面上安裝冰情檢測裝置

高君宇,山西婁煩人,就讀于北京大學,參與發起成立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建立中共太原支部,是山西共産黨第一人,曾任孫中山政治秘書,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年僅29歲。

此前報道

高君宇:“五四青年模範”成山西共産黨第一人

高君宇後人-30℃河面上安裝冰情檢測裝置

秦建敏在太原文瀛公園高君宇塑像前。

烈士紀念日前夕,家住山西太原、年已七旬的秦建敏教授計劃再去一趟市中心的文瀛公園,那裡的山西省立一中(現太原五中)舊址,是他和他的“二外祖父”、中共早期成員高君宇烈士的母校,也是高君宇、賀昌、彭真等革命先烈和老一輩革命家最早從事革命活動并建立山西黨組織的地方。

雖然從未見過高君宇,但這位先輩的精神卻伴随了秦建敏的一生。“高君宇烈士的生命雖短暫,留下的餘光卻如此長。他是我的親人,更是我精神的燈塔,支撐着我不斷攀登科研高峰。”

秦建敏是太原理工大學退休教授、博士生導師。1969年國中畢業後在三線工廠當勞工,堅持自學,後由工廠推薦讀了大學并留校任教,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4次被國家公派赴德國留學進修。每次進修結束後,他都按期回國,堅持在國内發展。

“作為烈士後代,我總覺得心中有一種使命感。國外條件雖好,但我的根在國内,我奮鬥的舞台在國内。先輩為之奮鬥終身的革命事業尚未完成,我應該接過他們的火炬,繼續他們未竟的事業。”

回國後,秦建敏将國外所學知識與國家建設需要相結合,緻力于水文資訊自動化檢測領域的研究與探索。他帶領科研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提出基于不同媒體實體特性差異的冰層厚度與冰下水位檢測的新方法,并據此研究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冰層厚度傳感器,實際應用于中國南北極科學考察,以及黃河、黑龍江等多條江河的冬季冰情自動檢測中。

高君宇後人-30℃河面上安裝冰情檢測裝置

秦建敏在冰封的汾河安裝實驗裝置。

冰情檢測需要在寒冷的野外環境下進行,近20年的時間裡,每年冬天,秦建敏都帶領學生奔波于黑龍江漠河、黃河内蒙古河道、汾河等地,在戶外-20℃~-30℃的河面上安裝、調試冰情檢測裝置,并連續四五個月檢測河道冰層的變化。

回憶起當年現場試驗的情景,秦建敏感慨地說:“一開始在黃河頭道拐河道做試驗,借宿在水文站,晚上靠生火燒自制暖氣來取暖。睡到半夜,炭火就滅了,大家凍得往身上蓋好幾層大棉被,還是冷得發抖。同學們隻好抱團取暖,熬過寒夜。”

高君宇後人-30℃河面上安裝冰情檢測裝置

秦建敏在冰封的汾河為南極用實驗傳感器做野外測試。

艱苦的科研曆程,是高君宇烈士的革命過往鼓勵着秦建敏。而他也用特别的方法,表達對先輩的敬意和感謝。2008年,秦建敏主持的一項冰情自動檢測科研項目現場試驗站,恰好就選在了位于高君宇家鄉婁煩縣峰嶺底村對岸的河岔水文站。

他說,每次完成現場試驗工作後,自己都會帶領研究所學生一起到高君宇烈士的故鄉峰嶺底村看看,給學生們講述高君宇的革命故事。“學生們聽了高君宇的事迹都特别受觸動,科研條件再苦,他們也從不抱怨。”

“說實話,條件确實很艱苦,但我們樂在其中。因為和革命先輩們一樣,我們也有信念、有目标,就是為了國家發展而奮鬥。隻要取得一點進展,那些苦都變成了甜!”

(長江日報記者陳曉彤)

【編輯:賀方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