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炯(650年-693年),字令明,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唐朝大臣、文學家。
聰敏博學,文采出衆。顯慶四年(659年)進士及第,授弘文館待制。上元三年(676年)參加制舉,補為校書郎。永淳元年(682年)擢為太子(李顯)詹事司直。垂拱二年(686年)貶為梓州司法參軍。如意元年(692年)遷盈川縣令。如意二年卒于任上。
文學才華出衆,善寫散文,尤擅詩歌。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傑”。現存詩30餘首,在内容和藝術風格上以突破齊梁“宮體詩風”為特色,在詩歌發展史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楊炯有文集三十卷,後多亡佚。明代童佩輯有《楊盈川集》十卷。

【夜送趙縱】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
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
【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阙,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甯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戰城南】
塞北途遼遠,城南戰苦辛。
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
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
寸心明白日,千裡暗黃塵。
【梅花落】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開。
影随朝日遠,香逐便風來。
泣對銅鈎障,愁看玉鏡台。
行人斷消息,春恨幾裴回。
【送臨津房少府】
岐路三秋别,江津萬裡長。
煙霞駐征蓋,弦奏促飛觞。
階樹含斜日,池風泛早涼。
贈言未終竟,流涕忽沾裳。
【紫骝馬】
俠客重周遊,金鞭控紫骝。
蛇弓白羽箭,鶴辔赤茸鞦.
發迹來南海,長鳴向北州。
匈奴今未滅,畫地取封侯。
【折楊柳】
邊地遙無極,征人去不還。
秋容凋翠羽,别淚損紅顔。
望斷流星驿,心馳明月關。
藁砧何處在,楊柳自堪攀。
【有所思】
賤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不掩嚬紅縷,無論數綠錢。
相思明月夜,迢遞白雲天。
【送豐城王少府】
愁結亂如麻,長天照落霞。
離亭隐喬樹,溝水浸平沙。
左尉才何屈,東關望漸賒。
行看轉牛鬥,持此報張華。
【送楊處士反初蔔居曲江】
雁門歸去遠,垂老脫袈裟。
蕭寺休為客,曹溪便寄家。
綠琪千歲樹,黃槿四時花。
别怨應無限,門前桂水斜。
【送梓州周司功】
禦溝一相送,征馬屢盤桓。
言笑方無日,離憂獨未寬。
舉杯聊勸酒,破涕暫為歡。
别後風清夜,思君蜀路難。
【出塞】
塞外欲紛纭,雌雄猶未分。
明堂占氣色,華蓋辨星文。
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軍。
丈夫皆有志,會見立功勳。
【遊廢觀】
青幛倚丹田,荒涼數百年。
獨知小山桂,尚識大羅天。
藥敗金爐火,苔昏玉女泉。
歲時無壁畫,朝夕有階煙。
花柳三春節,江山四望懸。
悠然出塵網,從此狎神仙。
【送劉校書從軍】
天将下三宮,星門召五戎。
坐謀資廟略,飛檄伫文雄。
赤土流星劍,烏号明月弓。
秋陰生蜀道,殺氣繞湟中。
風雨何年别,琴尊此日同。
離亭不可望,溝水自西東。
【和崔司空傷姬人】
昔時南浦别,鶴怨寶琴弦。
今日東方至,鸾銷珠鏡前。
水流銜砌咽,月影向窗懸。
妝匣凄馀粉,熏爐滅舊煙。
晚庭摧玉樹,寒帳委金蓮。
佳人不再得,雲日幾千年。
【和骞右丞省中暮望】
故事閑台閣,仙門藹已深。
舊章窺複道,雲幌肅重陰。
玄律葭灰變,青陽鬥柄臨。
年光搖樹色,春氣繞蘭心。
風響高窗度,流痕曲岸侵。
天門總樞轄,人鏡辨衣簪。
日暮南宮靜,瑤華振雅音。
【巫峽】
三峽七百裡,惟言巫峽長。
重岩窅不極,疊嶂淩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西陵峽】
絕壁聳萬仞,長波射千裡。
盤薄荊之門,滔滔南國紀。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潛起。
四維不複設,關塞良難恃。
洞庭且忽焉,孟門終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為峽中水。
行旅相贈言,風濤無極已。
及餘踐斯地,瑰奇信為美。
江山若有靈,千載伸知己。
【和劉侍郎入隆唐觀】
福地陰陽合,仙都日月開。
山川臨四險,城樹隐三台。
伏檻排雲出,飛軒繞澗回。
參差淩倒影,潇灑轶浮埃。
百果珠為實,群峰錦作苔。
懸蘿暗疑霧,瀑布響成雷。
方士燒丹液,真人泛玉杯。
還如問桃水,更似得蓬萊。
漢帝求仙日,相如作賦才。
自然金石奏,何必上天台。
【和酬虢州李司法】
唇齒标形勝,關河壯邑居。
寒山抵方伯,秋水面鴻胪。
君子從遊宦,忘情任卷舒。
風霜下刀筆,軒蓋擁門闾。
平野芸黃遍,長洲鴻雁初。
菊花宜泛酒,浦葉好裁書。
昔我芝蘭契,悠然雲雨疏。
非君重千裡,誰肯惠雙魚。
注:圖檔為王維華的山水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