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省政協網絡議政遠端協商聚焦推進福建康養産業發展

作者:東南網

東南網10月2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蔚 肖榕)大王峰下清溪潺潺,霞浦海濱沙灘閑适,湄洲海灣碧波萬頃……21日,八閩大地如山海畫廊般的美景畫面随着遠端視訊連線,被接入到省政協主會場。

“康養産業高品質發展,是建設清新福建的重要抓手。”

“要注重持續放大我省獨有的山水優勢、資源優勢、文化優勢和區位優勢。”

“發展康養産業将開辟綠色發展新境界,讓綠水青山更多更好地轉變為金山銀山。”

……

在省政協機關主會場和三明、泉州、莆田市政協3個分會場,以及南平武夷山、甯德霞浦、南平邵武、莆田北岸、三明沙縣5個戶外連線點,政協委員、康養産業從業者、省直有關部門同商共議如何加快推進我省康養産業發展,打造一把開啟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金鑰匙”。

拓展新視野

“武夷山不僅擁有發展康養産業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還擁有發展康養産業不可多得的文化資源。但仍存在缺乏康養服務标準、缺乏高品質養生度假産品等問題。”第一個視訊連線的武夷山市政協副主席餘澤岚開門見山抛出了問題。

缺乏規劃和統一服務标準,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産業發展首要問題。

甯德市霞浦縣政協委員鄭賢和餘澤岚有着相似的困惑:“我們霞浦有着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個性鮮明的民宿優勢,如果能夠統一規劃,加強培育,有望打造成一個獨具特色的康養度假勝地。”他建議,要立足實際、着眼未來,摸清家底、厘清思路,加強規劃,科學布局。

福建的綠水青山,是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資源,也是規劃康養産業發展藍圖的起點。目前,全省各地立足資源優勢,已建立起一批森林養生城市、森林康養小鎮,推進開發建設一批溫泉康養項目。

如何進一步拓展新視野,統一規劃設計富有“閩派”特色的康養産業?

曆時數月,通過省内外調研和線上線下彙集意見,省政協課題調研組提出建議:要推進康養資源“點、線、面”的開發融合,建立全省康養自然資源庫,培育重點領域的知名康養品牌,推動形成協同發展的康養主題片區,推動康養産業格局向大健康格局轉變。

委員們在當天會上發言時進一步建言:要結合我省實際,組織編制福建省康養産業專項規劃,統籌考慮康養産業發展需求,明确産業發展目标,完善産業區域布局。

培育新業态

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康養旅遊與其他産業跨界融合、協同發展,開發文化康養、溫泉康養、生态康養、海洋康養、音樂康養等新興業态,創造了新價值。

培育新業态,這是我省康養産業的發展現狀,也是整個産業的大勢所趨。随着康養産業由初期“跑馬圈地”式發展進入到新的深化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康養産業新業态正在進入大衆視野,并生發出了産業鍊完善的需求。

在當天視訊連線位于沙縣的三明康養城時,康養産業從業者李志傑說:“建議将醫療、生态、旅遊、康複、休閑、居住等多種元素融入康養産業發展,實作集康複療養、旅居康養、休閑度假、産品開發等為一體的康養産業鍊。”

省政協委員鄭季武認為,康養項目要走康養産業化之路,提供“一條龍”的産業服務。可以策劃生成“康養+中醫”“康養+體育”“康養+教育訓練”“康養+食療”“康養+養心養肺”等特色項目,延伸産業價值鍊。

圍繞如何創新業态,委員們提出,要樹立大康養理念,改造更新傳統業态,深化康養産業跨界融合,堅持差異化發展,進一步建構優化山區、沿海不同風格特色的康養産業發展模式。

啟動新引擎

“下面,我們針對吳棉國委員的建議作出回應。”省文化和旅遊廳負責人第一時間對委員們的相關發言進行了回應。這樣及時真誠、幹貨滿滿的溝通場景在當天協商會上頻頻出現。

針對委員們提出的如何讓康養産業成為我省生态經濟發展新引擎的話題,省文化和旅遊廳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将指導現有省級養生旅遊休閑基地、體育旅遊休閑基地提質更新,延伸發展康養旅遊産業鍊條,豐富康養旅遊産品。利用各類招商推介活動、兄弟省市文化和旅遊産業投融資對接會平台,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福建康養旅遊産業。

碰撞“金點子”,打造“金鑰匙”。康養産業的發展路徑,在各方同商共議中不斷清晰深化。

省政協常委、緻公黨福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吳棉國建議要以科技為支撐,整合資源,綜合開發康養産品。以智能家居、智能産品為媒介,以科學資料監測為手段,推動康養産業走向綜合開發。

“康養産業覆寫面廣,蘊含着拉動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委員們達成共識,“建議借助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資訊化技術,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康養産業科技賦能。”

省發改委負責同志就此回應表示,下一步,将支援建設健康智能診斷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康複醫療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中醫四診智能診療裝置工程研究中心、中醫康複産業研究院等創新平台建設,通過強化科技創新加快推進康養産業發展。

來源:東南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