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江斌偉 金少兵)有着250多年曆史的和田青驢,如今瀕臨滅絕,僅存500頭。
和田青驢是新疆三種本土毛驢之一,因繁殖性能和産乳性能較好,是優良的地方品種,一度成為當地農民重要的生産和生活工具。而随着機械化程序加快,它們正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如何留住最後的和田青驢,引起各方重視。近日,自治區畜牧廳重新修訂《自治區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在34個保護品種中和田青驢位列一級保護品種。
和田青驢已達瀕臨滅絕臨界點
2月26日一大早,皮山縣喬達鄉果拉村村民買買提·馬合木起床後第一件事,是趕緊來到屋後的驢圈,給他的“寶貝們”喂飼料添水。
買買提·馬合木今年30多歲,通過手機視訊,他向記者展示了他的“寶貝”——7頭果拉驢。
這些正忙着吃苜蓿的驢個高頭大耳朵長,毛色為菊花青。其中,最受優待的是一頭即将待産的母驢,正在享用主人特意為它準備的幾根胡蘿蔔。
新疆畜牧科學院畜牧所書記托乎提·阿及德,是馬屬動物學科帶頭人,常年研究新疆本土毛驢,尤其鐘愛果拉驢,稱其為“最溫柔的大力士”。
托乎提·阿及德說,果拉驢學名和田青驢,也稱果洛驢,屬兼用型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和田地區皮山縣,毛色以青為主,具有耐粗飼、遺傳性能穩定等特點,性格溫順,負重尤其突出,一頭成年果拉驢馱3個人可連着走六公裡。
買買提·馬合木看着圈裡的驢們歡快地吃着草料,眉頭卻皺了起來。
來村裡檢視毛驢産駒情況的副鄉長艾澤孜·馬木提知道他的心思:村裡阿不力克木·阿蔔杜熱曼家最多時曾養過6頭驢,今年一頭也沒有養。現在不要說村裡,全縣養果拉驢的人家也不多,買買提·馬合木是擔心因為配種難題沒法再養驢。
艾澤孜·馬木提在電話中說,果拉村有400多戶人家,因家家養果拉驢而遠近聞名,2006年以前一個村就養了近千頭果拉驢,如今村裡僅剩130多頭,全鄉也隻有380頭。
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廳的一組資料證明:2008年,皮山縣和田青驢存欄率有3652頭,2009年降為2000頭,到2016年直降到500頭。
“和田青驢的存欄率已達瀕臨滅絕的臨界點。”從業30多年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總站畜禽遺傳資源科推廣研究員迪力夏提·買買提說。
從學術意義上講,瀕臨滅絕是指該品種的種群總數量略高于100頭,但仍在減少。
“照這個下降趨勢,和田青驢明年還會減少100頭左右。”和田地區畜牧技術推廣站副站長魏華推算道。
傳統養殖難以形成産業鍊
文獻資料顯示,新疆是我國毛驢主要發源地,早在殷商時代新疆一代已養驢、用驢,并不斷輸入内地,逐漸形成和田青驢、新疆驢及吐魯番驢。
作為全國毛驢養殖基礎比較雄厚的地區,新疆毛驢存欄量曾在全國遙遙領先,但由于近些年驢的役用屬性逐漸被替代,且飼養成本高等原因,數量越來越少。
不隻是新疆,毛驢這一物種在中國已經瀕危。國家畜牧統計年鑒顯示,驢存欄量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1100萬頭,下滑到目前的600萬頭,并且還在以每年約30萬頭的數量下降。
随着阿膠産業趨火,驢皮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整個産業發展的瓶頸。相關資料顯示,2000年市場上一張驢皮價格僅20元,2010年漲至200元,到今年更是漲到近2000元,十多年來驢皮價格上漲了70-100倍。
國内不少企業加入了“滿世界找驢”的行列,新疆克州友誼羊絨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經理吳爽說,去年公司首次從吉爾吉斯斯坦進口活驢560頭,經伊爾克什坦口岸入境銷往山東等地,一頭驢收購價約2000元,今年則計劃進口2萬頭。
在山東菏澤郓城縣宏偉集團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杜磊印象中,新疆毛驢收購最火時是2004年到2012年,一年至少可收兩萬頭。
買買提·馬合木也算了筆賬,家中每頭驢最少可賣8000元,去年一頭小驢作為種驢賣了17000元,靠賣驢家裡每年都有幾萬元入賬。
市場有需求,售價又高,和田青驢卻為何陷于瀕臨滅絕的境地?
皮山縣喬達鄉黨委書記李鋒認為,随着“村村通公路”及機械化的普及,和田青驢逐漸退出人們生産和生活是一種趨勢。
“毛驢孕期長,一頭毛驢平均一年生一個或三年生兩個,繁殖較為緩慢也是原因。”皮山縣農牧獸醫局局長阿力甫·亞生說。
在魏華看來,由于缺乏現代化的高效繁殖技術及深度開發技術,當地農民一直采用傳統方式飼養粗放,加之飼料減少,驢皮在當地又隻能做阿膠初加工,農民獲利少,未形成産業鍊是和田青驢存欄量直線下降主因。
新疆特色養殖面臨新機遇
在和田青驢急劇減少的同時,漸成規模化發展的疆嶽驢進入業内人士的視線。
嶽普湖縣畜牧獸醫站站長阿不力孜·熱合曼介紹,疆嶽驢是由陝西“關中驢”與嶽普湖縣土種驢經雜交培育的新品種,正待國家農業部認定。疆嶽驢具有産奶周期長達200多天等優點,2016年末全縣存欄量達8萬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廳畜牧處副處長孫家鵬介紹,當地特色乳産業漸成規模,有不少養驢大戶,有六家驢奶合作社,還有一家驢奶企業,“一頭驢日産奶兩公斤,一個養驢大戶每天最少掙600元。”
驢奶企業金陽光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小波稱,公司年收購驢奶600噸,一盒480克的凍幹驢奶粉可賣2000元,銷往内地供不應求。
2017年中央一号檔案中提到,要發展規模高效養殖業,加快品種改良,大力發展牛羊等草食畜牧業。這給新疆的特色養殖帶來新機遇。
皮山縣喬達鄉副鄉長艾澤孜·馬木提表示,鄉裡準備擴大苜蓿種植面積,成立驢奶合作社,吸引商家投資,促使和田青驢養殖漸成規模。
和田地區對和田青驢保護工作也比較重視,近幾年不斷加強保護力度。2008年,國家曾在皮山縣建立和田青驢遺傳資源保種場,但無後續運作費用支撐保種場已停用。
魏華建議皮山縣應重建保種場,加強保護和本品種選育工作,并建立保護區。
托乎提·阿及德則建議和田地區參照疆嶽驢的發展路徑,進行雜交改良試驗,培育出性能更加優良的果拉驢後代,促進規模化養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廳畜牧處副處長孫家鵬介紹,按照已實施的《自治區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2017—2020年)》,每年将安排200-300萬元專項資金,分期分批扶持保種場或保護區建設。由于投入資金有限,和田青驢未出現在今年扶持的項目中,将納入後續名單。
2011年,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已采集和田青驢血液。最近,提取和田青驢公驢精液等事項已提上工作日程,以備異地基因庫儲存其遺傳物質。
“不能讓它走出我們的視線,最終成為一篇文字資料,或者凝固成一段記憶。”魏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