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軍工中心!祁連山有多高,匈奴的傷就有多深

作者:隴史荟王文元

河西走廊真相:

匈奴的軍工中心!失去祁連山,匈奴被打回石器時代

匈奴歌謠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顔色。這是公元前122年,霍去病兩次遠征河西走廊的匈奴後,匈奴部衆失去河西走廊後發出的哀歎歌謠。

其實,對匈奴而言,失去河西走廊後,不僅失去了養馬基地,更失去了軍工生産中心,金屬加工冶煉基地。可以這樣說,匈奴一夜被打回到石器時代。

那麼,為何這麼說呢?

1.河西走廊隔斷羌胡

大凡中原王朝建都于長安,最大的威脅往往來自于西面和北面。秦漢時期,西北方有匈奴,西南則有羌胡,要打破兩者之間的聯系,必須奪取河西走廊,進而控制西域。

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軍工中心!祁連山有多高,匈奴的傷就有多深

這樣的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隔斷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上遊牧部族的聯合。因為占據河西走廊後,匈奴和羌胡之間的聯絡,就要多出3000公裡。如果中原王朝占據西域,兩大高原的聯系就被徹底隔斷了。大凡仗打到這個階段,蒙古高原上的遊牧部族的衰落,就成必然,隻有兩條出路西遷或内附。

故而河西走廊對中原王朝,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唐安史之亂後,唐王朝丢失隴山以西,雙方圍繞隴山的争奪,導緻長安,一夕三驚。唐都長安失去了戰略緩沖,是唐王朝後期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軍工中心!祁連山有多高,匈奴的傷就有多深

河西走廊,指甘肅省烏鞘嶺以西,祁連山以北、合黎山和龍首山以南的狹長地域。這一地帶狹長且直,形如走廊,因地處黃河之西,被稱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東西長約1100公裡,南北寬約數公裡至100多公裡不等,平均海拔1000一1500米。在地貌上,多砂碛戈壁。河西走廊,依賴祁連山的雪水、河水灌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條河流是河西走廊上最為重要的水系,依靠三條河流的灌溉,河西走廊農、牧業較發達。

這條走廊,不僅是隔斷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遊牧部族聯系的利劍,更是絲綢之路的咽喉。中央政府隻要占據河西走廊,就能在向西的戰略上取得優勢地位,掌握主動性。

2.河西走廊繁忙絲路商道

河西走廊不僅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更是一條流淌着黃金的商道,也是物産富饒之地。

就物産而言,河西走廊盛産糧食和馬匹,它是小麥最早傳入地方之一,至今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以前,祁連山上森林密布,大片的天然的原始林,在以木料為重要生産工具的年代裡,其價值不言而喻。同時,也是金屬加工冶煉基地。

此外,河西走廊還是綠洲絲綢之路的精華地段,商業價值極其重要。《漢書 孔奮傳》中儲存了一些對河西走廊及武威經濟發展狀況的記述。

“時天下擾亂,惟河西獨安,而姑臧稱為富邑,通貨羌胡,市日四合,每居縣者,不盈數月辄緻豐積。”

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軍工中心!祁連山有多高,匈奴的傷就有多深

就是說當時姑臧是河西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号稱最富的縣城。大量的貨物沿着絲綢之路交流,或者向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交流,興盛的市場一天要開四次門。隻要到姑臧當官的,幾個月就發财了。 據研究:匈奴人的商貿活動則尤為活躍,不僅在匈奴社會内部以及與東胡、西域、中原之間進行,同時還通過西域與中亞、羅馬帝國發生了間接的貿易關系。其中尤以與西域、中原的貿易規模大、重要性突出。

這時,天下各地混亂,士人多不講究節操,而孔奮努力潔身自好,卻為衆人所嘲笑。或者說他的,身處肥差,卻不能讓自己過得好,這不是白白地增加辛苦嗎?

孔奮在姑臧長的位置上一幹就是四年,如果收禮的話,那就不知道收多少了。可是,他四年後,财産沒有增加。他依舊保持,以前的狀态,恭敬小心地侍奉母親,自己的日子過得簡約,奉養母親則盡力講究吃得好點。

建武八年,窦融率河西五郡歸漢,他和劉秀率領的漢軍主力在高平相會。窦融率領的大隊人馬和五千輛車的各種物資。可見,河西走廊的經濟實力不一般。

3.甘肅人曾獨霸絲路商貿

在秦漢之前,河西走廊多是遊牧部族的牧場。大體而言,月氏人生活河西走廊的東端,烏蘇人生活在河西走廊的西端。當時,有個甘肅人烏氏倮壟斷了絲綢之路的商貿,依靠中轉貿易,他建立一個龐大的武裝走私帝國。不僅獨霸了大秦帝國同西域的商貿往來,也成為史書明确記載的,第一位絲路大商人。

絲綢之路的起源非常早了,至少可以追溯到一萬兩千年前。在這條古老的道路上,通過衆多部族,在他們的中轉下,東西方得到輾轉流通,東西方的文化,也實作了間接的交流溝通。

史書記載,在張骞出使西域之前,絲綢之路沒有全線徹底貫通之前,東方絲綢之路上,最出名的轉口貿易商要數——烏氏倮。《史記 貨殖列傳》中有記載。按照記載,烏氏倮應是烏氏戎之後。

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軍工中心!祁連山有多高,匈奴的傷就有多深

烏氏戎是西戎的一支。商朝時,隴東平涼與甯夏南部固原之間活動一支規模龐大的犬戎部落。這支戎人好戰,多次同商朝勢力發生沖突。雙方甚至沿着泾河,發生過規模很大的戰争,這支犬戎部族就是——“猃狁”。在當時的西戎部族中,最強大的部落是犬戎,其次為義渠(今慶陽)、大荔戎、烏氏戎、朐衍(今居延)戎等等。

春秋戰國時期,烏氏戎極其活躍,他們分布在岐山、梁山、泾水、漆水之北。秦惠王(前337年——325年 )時,秦人滅烏氏戎,在烏氏戎的地方,設定了烏氏縣,漢時屬安定郡。《括地志》:烏氏故城在泾州安定縣東三十裡,即今甯夏固原與甘肅平涼之間。

烏氏倮就是烏氏國被秦國攻滅後,歸屬秦人的烏氏戎力量。烏氏倮發現絲綢之路上,暴利的秘密:西方對東方絲綢的需求,東方對西方物産的需求,除了牛羊以外,戰馬也是重要貿易物資,當時秦人正在同東方六國大戰,對戰馬牛羊等物資的需求,可不是一般的量。雖然秦人善于養馬,但還是無法滿足戰争需要。

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軍工中心!祁連山有多高,匈奴的傷就有多深

關于烏氏倮的發家史,司馬遷寫的很清楚,其中寫道:他從各地尋找奇物,相當于現在人們說的奢侈品,諸如絲綢、陶器、漆器等等。烏氏倮把這些物品,獻給戎王,戎王當然很開心,給他賞賜了十倍價值的牛羊戰馬。結果,烏氏倮暴富了,用山谷來計算,牛羊戰馬的多少。

4.匈奴人奪取河西走廊之謎

匈奴是生活在中國北方高原的遊牧民族,也是稱霸中國北方草原時間最長的遊牧部族之一。

這支遊牧在中國北方的古老民族,大約興起于今内蒙古陰山山麓,披發左衽,逐水草而居。據記載,他們和華夏族有着相同起源。公元前16世紀,夏朝滅亡後,夏的殘餘勢力四分五裂,向各地逃亡,有一支後裔逃到北方。《史記·匈奴列傳》中說,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葷粥,居于北蠻,随畜牧而轉移。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他們逐漸吞并其他部族之後,形成匈奴部落聯盟。

匈奴族中匈奴王族就是夏朝王族後裔,長期占據鄂爾多斯高原,形成了非常強大的勢力,影響到了中國北方許多地方。到商中期,鄂爾多斯的遊牧部族勢力已經非常強大了,引起了商王朝的重視。他們有一種秋季祭祀龍神的習俗。故而,學術界認為,他們就是殷商甲骨文蔔辭所記載的龍方。龍方、鬼方都是威脅商王朝邊境安全的遊牧部族,龍方其圖騰為黑龍。

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軍工中心!祁連山有多高,匈奴的傷就有多深
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軍工中心!祁連山有多高,匈奴的傷就有多深

秦末,月氏人控住了河西走廊。月氏人是一支勢力強大的遊牧民族,建立了一個東至蘭州黃河邊,西至新疆天山南北的龐大部落聯盟,号稱西域霸主,一度逼迫匈奴人送王子為質。可見,其勢力龐大。同時,月氏人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又一個重要環節。

匈奴人前後兩次擊敗月氏人。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205一前202年間,他們迫使月氏人離開河西走廊西遷。公元前177或前176年,冒頓單于再次擊敗月氏。月氏戰敗後,再次西遷,抵達伊犁河流域的塞人故地。

那麼,匈奴人是如何占據河西走廊的?

公元前176年,匈奴從陰山山脈南下,兵分兩路,南下襲擊月氏主力。當時,匈奴的活動中心在河套地區及陰山山脈一帶。匈奴主力分兩路奔襲月氏人的中心地帶。一路從額濟納下河西走廊,截斷月氏人西撤通道;另一路從河套沿着古駝道,逆石羊河而上,在冒頓的帶領下,用惡虎掏心戰術,襲擊駐牧于民勤一帶的月氏人的王帳。

這條駝道就是從河套平原到涼州的古道,是河西走廊通往内蒙河套的捷徑。從民勤向北,大約半個月,就能抵達今天内蒙古的臨河一帶,再往東走則是河北。這條古道在解放前仍舊在使用,那時逃荒的民勤人趕着駱駝沿古道北上河套謀生。

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軍工中心!祁連山有多高,匈奴的傷就有多深

面對匈奴人的襲擊,月氏人猝不及防,主力大部被擊破,月氏王被殺,頭顱成為冒頓的戰利品。一部分月氏人主力,逃脫襲擊,逐漸撤往西域,後來在中亞建立了貴霜王國。散落在河西走廊東部,及祁連山中的月氏人,後來成為漢軍的輔助力量成為義從,後來還成立了月氏道。

後來,漢軍控制了河西走廊,重點防守的也是額濟納和民勤的休屠澤兩個地方,其目的就是為了截斷匈奴人南下道路。

5.河西走廊成為匈奴軍工中心

匈奴人占據了河西走廊之後,對河西走廊進行了開發,河西走廊隸屬于匈奴單于之下的右賢王,在河西走廊東端是休屠王,西端為渾邪王。

在秦漢之際,甘肅境内曾活動着8支匈奴部族,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控制石羊河流域的休屠王和控制張掖黑河流域的渾邪王。這些匈奴人躍馬揚鞭,彎弓射雕,在河西走廊留下了無數的未解之謎。如今,我們隻能通過史書的簡單記述及出土文物來判斷。

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軍工中心!祁連山有多高,匈奴的傷就有多深

據考察,匈奴的軍事手工業和木器制造業中心有兩個:一個是陰山地區,一個便是河西走廊地區。陰山是匈奴人的大學營,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漢書·匈奴傳》上也說:“有陰山,東西千餘裡,草木茂盛,多禽獸,本冒頓單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來出為寇,是其苑囿也,匈奴失陰山之後,過之未嘗不哭也。”陰山山脈自西向東包括狼山、烏拉山、大青山、灰騰梁山、涼城山、桦山、大馬群山,長約1200公裡。

而據史書及出土文物證明,陰山及其周邊,不僅是匈奴人的木器制造中心,也是金屬及兵器加工中心。

今天,人們在北方考古中,發現帶有草原風格的青銅器,這就是鄂爾多斯青銅器,它們和匈奴人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史記·匈奴列傳》中說“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可見,匈奴人的青銅冶煉水準,不僅高,而且量大,否則不可能有大量的甲騎。下面這張圖,就是匈奴人鑄造的羊首青銅器物,展現了匈奴人的鑄造技術。

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軍工中心!祁連山有多高,匈奴的傷就有多深

據此可知,匈奴人入據河西走廊地區以前,陰山地區是一個重要的軍事手工業中心。奴人入據河西走廊之後,就有了又一個軍走手工業和木器制造業中心。據史書記載,河西走廊地區祁連山、焉支山都盛産木材,可提供制造箭杆和車輛等的豐富原料。

另外,河西走廊的沙漠地帶,盛産一種叫沙竹杆的植物。這種植物類似竹子,非常直,沒有節,是制作箭杆的絕好材料。我小時候,還用沙竹杆代替竹子,制作燈籠等。

而在民勤等地發現過匈奴人的雙駝銅牌,其中的諸多細節,見證匈奴加工制造實力。這塊銅牌為長方形,镂空鑄造,主打圖案為一對駱駝。專家考證,青銅镂空雙駝飾牌是戰國到西漢時期,河西走廊遊牧民族匈奴人所使用。這塊銅牌展現了匈奴人很高超的鑄造技藝。它的邊框采用連珠點進行裝飾,構圖則采用對稱方式構圖。整個畫面用一對低頭在草原上吃草的駱駝為主體,然後用駱駝的頭、腳、駝峰、尾巴,同邊框連接配接起來,增加了銅牌的牢固性。 需要說明的是:河西走廊也礦産富集之地,如今西有酒鋼,東有鎳都金昌。

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軍工中心!祁連山有多高,匈奴的傷就有多深

我們再說這件銅牌,這是匈奴人實力的展現,銅牌的精細程度無法同漢軍的弩機相比,但其粗犷,也是别具一格,至少說明匈奴人鑄造鈍器、刀矛、箭頭是沒有問題的。匈奴人的鑄造工藝已經有了相當高的水準。這一點,人們在北方絲綢之路沿線,發現了大量的鄂爾多斯風格青銅器及從發現的匈奴金制王冠上得到印證。

6.失去祁連山,匈奴人被打回到石器時代

戰争打的就是經濟,一方面要為己方軍隊提供各種充足物資;另一方面,要摧毀對方的經濟。三千年的中國人就對此有深刻認識,兩千年前的漢武帝,三次同匈奴的大戰,也為了摧毀匈奴的經濟。

看看這樣一組資料:

公元前127年,衛青率兵北擊匈奴,“得牛羊百餘萬”。

公元前124年,衛青擊匈奴右賢王,得“畜産數千百萬”。

公元前71年,漢校尉常惠獲其馬、牛、羊、驢、橐駝70餘萬頭。

公元89年,窦憲追擊匈奴敗兵于私渠比鞮海, “獲牲口馬牛羊橐駝百餘萬頭”。

公元134年,“掩擊北匈奴于阊吾陸谷,獲牛羊十餘萬頭”。

可見,當時漢軍對匈奴經濟基礎的摧毀,有着明确的認識。這也導緻匈奴一蹶不振。自然,隻能向西突圍,另外尋找出路。

史書記載,匈奴失去陰山後,上下痛哭,而在失去祁連山後,更加悲傷,以歌謠記錄他們的傷心。

失去祁連山及河西走廊,對匈奴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失去了黃金商道、沒有了軍工加工中心,就連金屬加工鑄造了基地也丢了。匈奴被一夜打回到了石器時代。

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軍工中心!祁連山有多高,匈奴的傷就有多深
河西走廊:曾是匈奴的軍工中心!祁連山有多高,匈奴的傷就有多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