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的天水,地處甘肅東南部,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從隴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從此有“天水”的名稱。
在中國古代史上,第一個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封建制的秦朝,其先祖就是在天水發展起來的。秦先祖赢非子因牧馬有功,被周王封邑于秦亭,治所在今清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一帶。天水市東南的牧馬灘,據考證為秦先祖非子牧馬的地方。另外,邽縣(今清水一帶)和冀縣(甘谷一帶)還是我國曆史上郡縣制的源頭。不僅如此,三國時期,天水處于蜀魏交鋒的前沿,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維、計殺張郃等重大戰事,都發生在天水。

由于天水是“伏羲故裡”,羲皇又始創八卦,于是天水又被稱為“易學之都”。另外,天水境内不僅物産富饒(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稱),還有一些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天水呱呱
天水呱呱被譽為"秦州第一美食"。最早産生于西漢時期,是用當地特産的一種被稱作荞麥的澱粉制作的。以香、辣、綿、軟著稱。
簡單介紹制作步驟:
1. 把隴南盛産的荞麥粉成"荞珍子",入水浸泡、加工,取其澱粉。
2. 将澱粉加水入鍋,用小火燒煮。
3. 當鍋内形成厚厚一層色澤黃亮的呱呱時,取出裝入盆内加蓋,經過回性,即可食用。
天水扁食
扁食講究清淡味鮮,入口滑爽,是老天水一道風味獨特最受人們青睐的面食小吃。在一般外人看來,扁食與馄饨“長像”一樣。
但素扁食要比馄饨大,包的餡也要比馄饨更多。而且一般的馄饨都是肉餡的,而扁食則是葷素都有,尤其以素餡居多。至于素餡的配菜,則是根據季節不同有所變化。因現正是隆冬時節,就是以蘿蔔豆腐餡為主。
天水扁食的吃法分為幹拌和帶湯兩種,帶湯的也可做成葷的,也可做成素的,這就看你的喜好而定了。扁食的配菜豐富,有菠菜、海帶絲、雞蛋絲、木耳、香菜等,帶湯的還有一點肉臊子。當然了,配菜上面一定少不了紅紅的油潑辣子。
就這樣,一碗味道香濃,色、香、味、形俱佳,辣味溫柔的天水素扁食,就已呈放在你面前了。動筷前,你隻需再調上少許醋、鹽即可食用。
秦安甜醅
秦安甜醅是一種酒味甘醇香甜的食品。它的制作過程是将優質冰糖色白小麥在石碾上舂皮後,淘淨煮熟、晾幹,在不同的季節,掌握一定的溫度,用名酒曲配合發酵約36小時後即可食用。
在炎熱夏季,當地鄉村的人們習慣于将發酵好的甜醅加水燒開,再放入中草藥,如甘草,置陰涼處降溫,每當收割歸來喝上一大碗清涼香甜的甜醅湯,不僅可以消除疲勞,還有解暑之功效。
秦安肚絲湯
肚絲湯之是以能成為秦安的一道獨特小吃,據說,遠在蘭州、天水等地的食客不遠百裡來秦安汲水,目的就是為了能吃上這風味獨特的秦安肚絲湯。
秦安肚絲湯的制作:豬肚洗淨後清水下鍋煮熟,冷卻後将豬肚、玉蘭片、菠菜、幹辣子均切成絲,用蔥、姜、蒜、幹辣子炝鍋,依次加入醋、高湯、芡汁及肚絲、玉蘭片、菠菜、滴上香油,文火燒制。成品湯色黃亮。
酸辣裡脊
酸辣裡脊是大西北地區風味傳統名菜,又以天水的制作最為有名。天水的酸辣裡脊選用柔軟的裡脊肉和自制的酸辣汁,經過特殊的烹制,裡脊爆張,酥嫩酸辣,風味獨特,美味非常。
秦安米黃
秦安特産米黃又稱甜馍。用糜子碾米成面,适度發酵,入籠蒸熟,其塊如蜂巢,色如黃蠟,味甜可口,柔酥适中,另外以玉米面或養麥面用同法制作的甜馍,稱作“發糕”,風味獨特,口感不亞于米黃。
中國是酒的故鄉,在工業酒企雄霸酒業市場的今天,仍有一些手藝人熱衷于自己動手釀造美酒。至今在隴原的定西、天水、隴南以至甘南的一些鄉村,我們偶然還能見到這種近乎原始卻非常正宗的土法蒸餾酒的釀酒工藝,這些手藝人用心對待每一道工序,祖輩之風絲毫不變,不斷的在向外界展示着原汁原味的土法酒香。
上世紀初期,秦州區李子園等地,民間釀酒技藝之風日盛,其中,在娘娘壩有一種名叫“明光仙”的酒享譽方圓幾十裡。
“明光仙”酒制作考究:一般精選顆粒飽滿的玉米。做酒曲必須要在夏天三伏天培制,使用的曲子原料是大米磨成的米粉。制曲時,首先要把米粉和藥粉加水攪拌後揉成團,用篩子搖篩成如核桃大小的圓球,再将這些曲子放在麥草中焖上三天,當白色的酒曲變成微黃色時,就成了理想的酒曲,酒曲曬幹以備秋冬做酒使用。
這種純手工釀造的土酒,夏日飲來冰涼解暑,冬日裡倒入小陶罐,可以放在火爐之上,真真兒是“晚來天欲雪,更飲一杯無?”
*本文圖檔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