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天水,地处甘肃东南部,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从此有“天水”的名称。
在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制的秦朝,其先祖就是在天水发展起来的。秦先祖赢非子因牧马有功,被周王封邑于秦亭,治所在今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带。天水市东南的牧马滩,据考证为秦先祖非子牧马的地方。另外,邽县(今清水一带)和冀县(甘谷一带)还是我国历史上郡县制的源头。不仅如此,三国时期,天水处于蜀魏交锋的前沿,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维、计杀张郃等重大战事,都发生在天水。

由于天水是“伏羲故里”,羲皇又始创八卦,于是天水又被称为“易学之都”。另外,天水境内不仅物产富饶(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天水呱呱
天水呱呱被誉为"秦州第一美食"。最早产生于西汉时期,是用当地特产的一种被称作荞麦的淀粉制作的。以香、辣、绵、软著称。
简单介绍制作步骤:
1. 把陇南盛产的荞麦粉成"荞珍子",入水浸泡、加工,取其淀粉。
2. 将淀粉加水入锅,用小火烧煮。
3. 当锅内形成厚厚一层色泽黄亮的呱呱时,取出装入盆内加盖,经过回性,即可食用。
天水扁食
扁食讲究清淡味鲜,入口滑爽,是老天水一道风味独特最受人们青睐的面食小吃。在一般外人看来,扁食与馄饨“长像”一样。
但素扁食要比馄饨大,包的馅也要比馄饨更多。而且一般的馄饨都是肉馅的,而扁食则是荤素都有,尤其以素馅居多。至于素馅的配菜,则是根据季节不同有所变化。因现正是隆冬时节,就是以萝卜豆腐馅为主。
天水扁食的吃法分为干拌和带汤两种,带汤的也可做成荤的,也可做成素的,这就看你的喜好而定了。扁食的配菜丰富,有菠菜、海带丝、鸡蛋丝、木耳、香菜等,带汤的还有一点肉臊子。当然了,配菜上面一定少不了红红的油泼辣子。
就这样,一碗味道香浓,色、香、味、形俱佳,辣味温柔的天水素扁食,就已呈放在你面前了。动筷前,你只需再调上少许醋、盐即可食用。
秦安甜醅
秦安甜醅是一种酒味甘醇香甜的食品。它的制作过程是将优质冰糖色白小麦在石碾上舂皮后,淘净煮熟、晾干,在不同的季节,掌握一定的温度,用名酒曲配合发酵约36小时后即可食用。
在炎热夏季,当地乡村的人们习惯于将发酵好的甜醅加水烧开,再放入中草药,如甘草,置阴凉处降温,每当收割归来喝上一大碗清凉香甜的甜醅汤,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有解暑之功效。
秦安肚丝汤
肚丝汤之所以能成为秦安的一道独特小吃,据说,远在兰州、天水等地的食客不远百里来秦安汲水,目的就是为了能吃上这风味独特的秦安肚丝汤。
秦安肚丝汤的制作:猪肚洗净后清水下锅煮熟,冷却后将猪肚、玉兰片、菠菜、干辣子均切成丝,用葱、姜、蒜、干辣子炝锅,依次加入醋、高汤、芡汁及肚丝、玉兰片、菠菜、滴上香油,文火烧制。成品汤色黄亮。
酸辣里脊
酸辣里脊是大西北地区风味传统名菜,又以天水的制作最为有名。天水的酸辣里脊选用柔软的里脊肉和自制的酸辣汁,经过特殊的烹制,里脊爆张,酥嫩酸辣,风味独特,美味非常。
秦安米黄
秦安特产米黄又称甜馍。用糜子碾米成面,适度发酵,入笼蒸熟,其块如蜂巢,色如黄蜡,味甜可口,柔酥适中,另外以玉米面或养麦面用同法制作的甜馍,称作“发糕”,风味独特,口感不亚于米黄。
中国是酒的故乡,在工业酒企雄霸酒业市场的今天,仍有一些手艺人热衷于自己动手酿造美酒。至今在陇原的定西、天水、陇南以至甘南的一些乡村,我们偶然还能见到这种近乎原始却非常正宗的土法蒸馏酒的酿酒工艺,这些手艺人用心对待每一道工序,祖辈之风丝毫不变,不断的在向外界展示着原汁原味的土法酒香。
上世纪初期,秦州区李子园等地,民间酿酒技艺之风日盛,其中,在娘娘坝有一种名叫“明光仙”的酒享誉方圆几十里。
“明光仙”酒制作考究:一般精选颗粒饱满的玉米。做酒曲必须要在夏天三伏天培制,使用的曲子原料是大米磨成的米粉。制曲时,首先要把米粉和药粉加水搅拌后揉成团,用筛子摇筛成如核桃大小的圆球,再将这些曲子放在麦草中焖上三天,当白色的酒曲变成微黄色时,就成了理想的酒曲,酒曲晒干以备秋冬做酒使用。
这种纯手工酿造的土酒,夏日饮来冰凉解暑,冬日里倒入小陶罐,可以放在火炉之上,真真儿是“晚来天欲雪,更饮一杯无?”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