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過來買大方糕。”昨天上午,在拙政園東首的百年老店桂香村,楊老伯買了4簍48塊時令大方糕,他說,每年清明前都要采購,除了自己吃外,再送點給親戚品嘗。據蘇州市非遺大方糕制作技藝傳承人薛岑介紹,大方糕上市以來,日銷售已上升到600多塊。
受疫情影響,今年大方糕上市期延後,從3月20日起啟動銷售。“早就有不少老蘇州問,今年啥時能吃到大方糕。”薛岑說,清明前上市的醬汁肉、青團子、大方糕,是不少蘇州人清明必吃的“紅、綠、白”代表食品。大方糕還有個傳說,評彈《珍珠塔》中的方卿和陳翠娥喜結良緣後,一天廚師做了幾塊潔白如玉的方糕,由于“糕”和“高”同音,寓意“一代比一代高”,方卿作為禮品饋贈給親戚朋友,從此成為蘇州人的春季時令佳品。
制作一塊蘇式大方糕,時間長達2個小時,要經過拌粉、開膛、填餡心、開面張、拍花闆等多道工序。大方糕制作全憑師傅手“下功夫”,今年40歲的薛岑子承父業入行,曆經12年磨煉,成為非遺技藝第四代傳人。他說,按照傳統配方,大方糕要用當天軋好配置的米粉,每天淩晨4點,師傅們将優質粳米、糯米配比後,經過清洗、浸泡、軋粉等工序,才能配置好所需米粉。從3月20日起,随着大方糕恢複上市,做糕師傅早晨7點開始現做現賣。
一塊标準大方糕,外形長得四四方方,長、寬均為7厘米,高度3厘米,重量在140克左右,薄薄的白皮下透出紅、綠、黑、黃等“五色餡料”。“蘇式大方糕有玫瑰、薄荷、芝麻、百果、豆沙、鮮肉6個品種,每塊糕餡料占比要達到一半。”按照傳統流程,師傅拌粉要用專門粗篩、細篩篩上2遍,讓米粉顆粒更均勻。“開膛”時将米粉篩入木蒸格後,用格尺将整闆米粉刮平,開成16塊糕模後放入餡料,再撒上一層薄粉,然後做出花紋,再用格尺切出成品後,放入蒸箱中蒸20分鐘左右。
“每年蘇州人要吃掉30萬塊大方糕。”薛岑說,大方糕以吃口甜肥糯松為特色,按照蘇州老法頭吃法,大方糕一般清明前上市,5月中旬落市。近年随着蘇州人吃大方糕胃口越來越大,上市期不斷延長。今年盡管上市晚,然而市民品嘗熱情不減,這兩天日銷售量比剛上市時猛增2倍多。
從口味看,蘇州人更喜歡鮮肉、玫瑰、薄荷、百果餡,外地人更喜歡芝麻、豆沙餡大方糕。
随着清明臨近,大方糕、青團子等時令糕團銷量大增。蘇式傳統豬油豆沙青團,每隻70克售價2元,這兩天每天賣出600多個。據介紹,為友善市民采購時令糕團,拙政園東首的桂香村門市部每天早晨7點半開始供應,有特殊需求的顧客,還能隔日預訂。觀前街采芝齋門市部從上星期五起首次采用封閉式透明銷售模式,除了大方糕外,上市20多個品種蘇式經典、時令糕團,新增鹹豬油糕、草坪糕、蜜糕、壽團壽糕等,每天上午9點開賣。(記者 小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