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烤鴨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考證,明末清初,濟南就出現了多家專門經營烤鴨的店家。其中最有名的是清道光年間位于萬紫卷的德和樓,光緒年間位于縣西巷的文和樓烤鴨店。他們烤好的鴨子,色澤紅潤,外皮酥脆,肉質鮮嫩,味道香醇,肥而不膩,深受達官貴人和百姓喜愛。《老殘遊記》中也有關于濟南烤鴨上席的情節描述。新中國成立後,德和樓、文和樓的師傅多次受邀到北京各大飯店講授烤鴨的制作方法,并多次給國家上司人和外國友人制作烤鴨,受到高度肯定和贊揚。
由于種種原因,濟南烤鴨的繁榮景象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走下坡路,但傳統的烤鴨技藝在濟南的聚豐德酒樓卻被一直沿用并得以發展。聚豐德烤鴨适應新時代人們對營養,口味的需求,在不失傳統烤鴨經典魅力的同時,改良了制作技藝,創作出了許多烹鴨新品,博得了廣大賓客的喜愛,使聚豐德烤鴨常年賓朋滿座、長盛不衰。
濟南烤鴨之是以久負盛名,與其獨特的烤鴨制作工藝和實用價值密不可分。濟南烤鴨所用原料為當年生、重兩公斤左右、人工填喂催肥的微山湖雛公麻鴨,體态豐滿,肉質細嫩,皮下脂肪較厚。烤鴨的制作工藝十分複雜而又考究,經初加工後的烤鴨胚需經過打氣、掏膛、洗膛、挂鈎、燙皮、挂糖、曬皮、灌水、烤制等多道工序,曆時1天至3天(随季節不同而異)方可制成。并堅持使用秫稭或無異味的幹樹枝烘烤。由于是整隻鴨焖爐烤制,避免了營養的流失,是以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吃烤鴨時,常常佐以章丘大蔥、大蒜、黃瓜條、荷葉餅、蘿蔔條,這些食品與烤鴨共同食用,不僅可以起到平衡酸堿的作用,而且這些食品中的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具有使膽固醇下降、纖維蛋白質溶解活性升高和幫助消化的功能。
經過兒百年的積累,濟南烤鴨形成了選料精、火候巧、配料足的特點,味道鮮美,擁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